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澳大利亚原住民


木虱科属昆虫纲,同翅目,胸喙亚目。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是果树林木的害虫,有些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国内常见种类如中国梨木虱Psyllia chinensis Yang et Li,主要危害香梨、鸭梨、南果梨等栽培的中国梨树;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危害柑橘和香料植物。

木虱消化后的副产品<strong>蜜露,可在叶和枝上形成一层膜,有时可像雨滴般自叶滴落,常有蚂蚁伴随吸食蜜露,澳大利亚原住民也常收集此种蜜露为食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木虱在排泄“蜜露”


木虱特点及危害

木虱均为两性卵生,多产卵在叶片、枝干或芽鳞等处,卵椭圆形,具卵柄。若虫5个龄期,体扁腹端部数节愈合,多有蜡腺,能分泌蜡质保护物。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木虱若虫有群集性,吸食汁液并分泌粘液,遇雨产生

黑霉,叶片干枯易早落,并引起果实霉病,同时,污染果实造成品质下降,影响销售。桔黄龙病就是通过柑橘呆木虱的唾液传播的,有些植物由于木虱的危害,引起各种霉病,如梨木虱。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卵:由卵壳、卵黄、共生体和含菌体组成。一般长卵圆形,长0.18-0.44mm,宽0.08-0.16mm,少数不规则;底部稍平,基部具柄称卵柄。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若虫:个体较小,体长一般4mm以下,末龄多数为1.5-2.5mm,背腹扁平。根据翅芽形状可以将木虱的若虫分为以下三大类型:个木虱型、木虱型和小木虱型。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成虫:体小,善于跳跃。通常静止时呈屋脊状,体长0.37-6.50mm,体翅长(达翅端)1.39-7.14mm;具翅,成虫无无翅类型,有些种类后翅退化变小,无明显的翅脉。触角着生在头顶之前颊锥基部的触角窝(antennal socket),一般线状,通常10节,端具2根长刚毛。口器刺吸式,位于头部腹面,包括发达的呈三角的唇基(clypeus)、上唇(labrum)和十分退化的内唇(epiphaxynx),上颚和下颚特化为一对口针,下唇特化为分3节的喙,口针藏于喙内,由前足两基节之间伸出。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木虱一般以卵越冬,过冬一般产在芽鳞上的隐蔽处;以若虫过冬的种类,栖居在寄主植物喜欢栖居的小地方,如芽鳞内、疤痕处和树皮缝中;以成虫过冬的种类,很少在它们的寄主植物上,大部分分散到周围的各种植物隐蔽处。在我国南方因受气候和植物因素的影响,木虱一般无越冬现象。


迁移或扩散

木虱成虫飞翔能力十分有限,不过某些木虱随气流可以长距离飞翔。木虱可以在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上完成它的生活史,某些温带的木虱种类具有要转移到地面覆盖植物上越冬的习性。

繁殖

全部为有性繁殖,但繁殖率较低,因此木虱需要稳定的栖境。 所有木虱都是两性生殖,在成虫羽化之前需要经过卵和不同龄期的若虫。

防治

如果前期木虱控制的好,这一年的木虱为害基本上就被控制住了,以后在防治食心虫、红蜘蛛等害虫的同时兼治即可。如果控制的不好,木虱各种虫态都有,世代重叠,叶片的粘液较多,给防治造成困难,必须做为重点进行防治。

人工防治:越冬期间,清除树下落叶;刮树皮,将树木外层枯皮刮下,集中焚烧,将越冬的木虱一网打尽。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化学防治:

(1)休眠期防治。用 3~5°Be石硫合剂喷干、枝,消灭越冬害虫。

(2)活动期防治。根据危害情况,每年可防治2~3 次,防治时间为6、7、8月的上旬,在木虱7-8月盛发期,用药前喷5000倍的碱性洗衣粉来冲洗和溶解叶片的粘液,经3-4小时后再喷药,还可把中性洗衣粉或者渗透性增效剂直接加入药物中一起喷施,效果也会显著提高。此外,选择降雨后马上用药,树体没有粘液,药效也较高。 1.0%爱诺虫清 3000倍液、 20%梨虱霸乳油2000倍液、5%蚜虱净乳油1500 倍液,防治效果都在95% 以上,1.0% 爱诺虫清是生物药剂,更宜推广应用。

农民见了直喊“杀”,澳大利亚土著却拿他“粪便”当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