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重症新冠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



详解《重症新冠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通过整理前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的有效做法和措施,联合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等来汉支援的各家医院,共同发布《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力争通过经验总结,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重症患者应分三型,

强调对普通型及早干预


共识提出,要将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分为具有发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目前,我们主要精力用在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上,这两类患者居多。但是,按照我们的既往经验,有些患者初期是普通型,但往往会很快进展成为重型和危重型。因此,我们遴选出一些危险因素,对这部分早期患者应及时干预,开展综合治疗,避免其发展成重型和危重型,这也是我们重症救治的重要责任和工作之一。”


详解《重症新冠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


共识特别要求,对持续高热、高龄、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前后两次对比肺部CT进展迅速的普通型患者,应引起重视,并提高警惕,避免其发展成重症患者。


对此,共识也提出了具体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根据共识,对于普通型(含重症高危因素)的患者,若后期病情加重,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则予以鼻导管给氧,指脉氧监测,以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即:甲泼尼龙40mg/d,2~3天后减为20mg/d,总时间5天左右),抗病毒治疗(即:阿比多尔2片tid,洛匹那韦200mg/利托那韦50mg2片bid,α-干扰素500万+灭菌注射用水2mL雾化吸入bid),静脉用抗菌素及其它支持治疗。


此外,共识也介绍,关于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治疗等药物的使用,目前的临床研究证据并不充分,但基于临床经验和个案报道而推荐。


详解《重症新冠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


重症救治更强调,

全系统支持、全流程管理


“重症患者的救治不只是医生怎么开医嘱、怎么用药的问题,整个救治需要全系统的、多体系的支撑和保障,所以我们在患者的分诊分治,院前评估及转运、病区的设置及管理、医疗质量的评估、如何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及进行整体护理,进行了明确指导。”


同时,共识对重症病房病区的分布、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患者的安置、清洁消毒、患者的出院标准都有明确的规范,并分别推荐了针对具有发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疗意见,是目前最为系统的针对重症新冠肺炎管理的全流程指南。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在整个的重症患者治疗方面,能够取得效果并不断改进质量的重要保障。既往指南更关注如何用药,如何治疗。该指南更重视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在也有治疗方面的意见,但是相对篇幅较短。”吴剑宏说。


在流程管理方面,吴剑宏特别提出,“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过程。”针对这一问题,共识对拟转诊机构、接受单位等,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明确。


共识要求,拟转诊机构在转诊前应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给重症收治院区,以便接受单位规划准备。特别是,经评估,在转运过程中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转院前应获得接受单位的允许,并由接受单位做好急救准备后,才可以启动转运。已经转运至重症收治院区的病人,由接受单位立即进行人院评估,根据病情分型分诊收治。


此外,共识还明确提出:拟转诊至重症救治院区的患者应为已确诊或符合临床诊断的重症、危重症病人及普通型中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不符合重症病人收治标准,由转诊机构接回联系指挥部或辖区政府转运至其他相应收治区域。


更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什么时候该插管


根据共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适应证包括:(1)年龄小于50岁、无基础疾病,使用无创呼吸机6~8小时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2)年龄大于等于50岁、有基础疾病,无创呼吸机24~48小时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如效果差可同时采取俯卧位通气(每天应进行12小时以上)治疗。如果上述治疗不能改善危及生缺氧状态、有条件者、可以考虑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


同时,共识也明确了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1)常规机械通气无法改善的严重低氧血症;pH<7.2;Murray肺损伤评分>2.5。(2)有严重免疫抑制、无法恢复的神经系统损伤或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年龄>70岁者应慎重。(3)任何无法使用全身抗凝剂为绝对禁忌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