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里唯一女医生"中国最美女医师"王瑞兰:很累,但为了患者值得

她是组里唯一的女医生

逆行驰援武汉

护目镜后深陷疲惫的眼睛中

却闪烁坚定与希望

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

_

_

很忙、很累,但为了患者值得

“很忙,忙到忘记时间,到饭点也不想吃东西。”来到武汉三院半个月,第二批上海医疗队成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

尽管如此,当四天前将武汉三院光谷院区第一批新冠肺炎治愈患者送出医院时,王瑞兰还是感到了深深的成就感。

“第一批出院患者总共四位,其中一位还是我们管理的重症患者,出院时他非常激动,拉着我们的手反复致谢。”王瑞兰说,今天也有一位原本氧分压只有40,重度呼吸窘迫的患者在我们的治疗下大幅好转,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十分高兴,

“很忙、很累,但为了患者值得!”

组里唯一女医生

王瑞兰与出院的重症患者合影

作为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王瑞兰在到达武汉市第三医院后,根据统一部署,被分入了ICU医疗组。她所在的小组共有12名成员,她担任副组长一职,是组里唯一的女医生

“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一刻准时从酒店出发,八点正式上班。进入病房后开始查房,挨个了解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查房完毕出病房进行病情讨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记录医嘱。每天下午四点召开小组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晚上回到酒店后,领队召开核心成员会议,鼓励队员,并对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王瑞兰向记者描述了ICU医疗工作的日常“SOP”。

最艰苦的环节是在病房,按照工作制度,王瑞兰进入ICU病房后,至少要在里面工作4个小时,值班医生则要6小时以上。ICU中没有椅子,医生都站着工作。

“我们也不敢坐,怕把防护服弄坏了。”王瑞兰说。

组里唯一女医生

进入ICU病房要穿上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天下来里衣都能被汗水浸透;每看完一个患者就要洗手、用酒精消毒,一天十几、二十几次地反复洗手使手上的皮肤都有了深深的皱褶;每天长时间戴口罩、护目镜又使脸上布满了难以消退的红色压痕……

由于隔离病房中不能进食、不能上厕所,有些医生不得不穿上尿不湿。为此,王瑞兰减少了早上的饮水量,穿防护服之前必定先要上厕所,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进入病房。

晚上回到酒店后,她就尽量多喝水。

危重病房的人数会不断变化,患者的病情变化往往难以预料,王瑞兰经常会超时工作,常常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她自己都不知道一次抢救之后又过去了多少时间,忙得根本没空看手表,不知今夕何夕。

_

_

忐忑是正常的,但这是我们的职责

2月10日,武汉三院的本院医生黄波向我们描述了王瑞兰等上海专家在武汉的工作状态。

他在微博中写道:“前几天,都中午13点40了,李庆云教授、王瑞兰教授还顾不上吃饭,在给我们做医疗指导。我给他们把早已冷却的盒饭热了又热,多次强劝他们吃饭,他们才被迫坐下来扒了几口饭。最让我感动的是,由于时间紧迫,饭还没吃到一半的李庆云教授一边急匆匆赶去开会,一边还不忘回头‘命令’已连夜奋战的王瑞兰教授吃完饭必须马上立刻去休息一下,为革命保重身体!当时我就泪目了。”

抗疫工作艰苦卓绝,但没有医护人员退缩。王瑞兰坦言:“有点忐忑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但是只要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做好防护措施,就没有必要过度担心。”

组里唯一女医生

王瑞兰的信心源自从事重症医学30多年的经历与积累。

30多年来,她在急诊危重病医学工作岗位上,积极开拓危重病抢救技术,精益求精,大胆创新。

2009年,王瑞兰团队曾成功救治上海市首例H1N1甲型流感重症患者。之后,她一直钻研病毒性重症肺炎,积累了10多年的临床经验,其团队救治病毒性重症肺炎的成功率高达83%。

另外,针对多脏器功能障碍,她率队开展了国际领先的ECMO、CRRT、肝脏替代的集束化治疗,挽救了大量患者。

2019年,王瑞兰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女医师”称号。

组里唯一女医生

我们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每天都是‘往前冲’的工作状态,所以在武汉三院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其实很平常,就跟以往每天的工作差不多。对于这一类疾病,在诊治流程上已经都很熟悉了。相信面对任何情况,都能做到泰然处之,冷静应对。”王瑞兰告诉记者。“我们所做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每个公民都有自己应尽的义务,每个行业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职责”。

同时,王瑞兰也向记者强调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对于传染病救治,只有医生保护好自己,才有精力保护好患者。”王瑞兰对于战胜疫情充满信心,“上海专家有充分能力和技术救治重症肺炎的患者!”

_

_

家人和同事,是我坚强的后盾

疫情肆虐时,很多家属尤其是医疗队的家属都非常担心医护人员的安危。

但王瑞兰却说,她的家人从未把这种担心表现出来。“一开始,我的家人就很支持我,在得知我要去武汉时他们就说,‘我们知道这种事你肯定会冲在前面的。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组里唯一女医生

在武汉时,王瑞兰的家人会在家庭群里发几句鼓励的话,显得很淡定,没有多少言语,直接用行动来表达他们的关心。

“如果家属焦虑紧张的话,就会导致我们一线工作者也焦虑紧张,而我们焦虑紧张的话,又会加重他们的焦虑紧张。这种情绪会互相影响,愈演愈烈。”王瑞兰认为,尽量不要导致大家产生心理上的障碍。

除了家人,王瑞兰的同事也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

科里的年轻医生知道王瑞兰主任要去武汉支援,都非常担心。“小朋友们都哭得要死。”王瑞兰主任笑着说,有两个年轻医生还特意跑到她家里去帮忙打包行李,护士长带着几名护士准备了两大箱的食品和用品,这些都让她非常感动。

同事的关心和帮助,让她更加坚定了凯旋的信心。

_

_

不知今夕何夕的忙碌中

一句“值得”伴着笑脸

艰苦环境下,忐忑心境中

一句“责任”闪着坚定

不言说的担心,不言弃的支持

一句“放心”盛满感动


白衣、口罩、护目镜

一声“英雄”,注解是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