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病毒最近的疾控人:在病人呼出的热气中取样

中国山东网2月12日讯(记者 卢伟霞 通讯员 侯嘉伟 于蔚) 收样、处理、送检……这是抗击疫情过程中,发生在烟台开发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日常,每一例疑似患者的确诊,依据的都是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而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重点接触人员的采样及样品送检工作,却是中心采样组的工作,作为组长的王胜和采样组其他工作人员一样,都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

1月20日,有关新冠肺炎的消息在网络上出现,王胜与同事商议后决定补充一批病毒采样物资,“疫情一旦蔓延,各种防控物资必然会紧缺,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正因有这样的职业敏感性,疫情来临之时,开发区样品采集物资才会供应充足。

能否采集到有代表性的合格标本?如何确保采样人员和采集标本的安全?疫情发展,一系列技术难题也迎面而来。王胜用晚间时间认真研究各项防护措施,制定个人防护、采样和送样细则,让每个采样人员牢记在心。

采样过程中,很多病人因为内心恐惧或不满,对采样工作很是不配合。在对一名一岁儿童采样时,孩子出现了呕吐等症状,加之孩子父母本身对隔离观察也有情绪,对采样更是极为排斥,王胜一边向家属进行安抚和讲解,一边和应急队的消毒人员对呕吐物进行处理,终于,家长被他的工作态度所打动,王胜也顺利采集到了合格的样本。

连日来,6名检验科工作人员连轴转,深入医院、家庭、隔离点为疑似病例、密接人员采集鼻、咽拭子和血液。在只有不到50公分的距离,检验人员的头部被病人呼出的热气包围,护目镜被热气染上了白雾,视野再度减小。看不清病人的采样部位,只能再靠近病人。手上的医用手套隔绝了自己的触感,让血液标本采集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慌张,而是凭借实战经验和专业手法完成一次次采样任务。

为防止病毒通过采样人员扩散,王胜要求,采样工作完成后,还要经过全流程的消毒杀菌,才能一件件脱下防护装备离开采样地点,采集的样品送回实验室后,还需要再一次穿上防护服,对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处理,然后再一次脱掉防护服,换上样本运送防护装备,护送样品送往市里进行检测。

正是因为王胜和同事在第一时间内送检样本,才及时为烟台开发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