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行程”的背後,病毒疫情下旅遊業還能撐多久?我們挺住


“取消行程”的背後,病毒疫情下旅遊業還能撐多久?我們挺住

春節的假期往往是旅遊業的黃金期,然而,這個終將記入歷史的春節假期,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讓旅遊業進入了冰凍期。

春節前的遊客各種“取消行程”不去旅遊,春節後員工又是各種“取消行程”無法工作。據統計,僅在線旅遊平臺-攜程就遭遇了數百萬出行訂單的取消。

總有人會說出“不出去旅遊會死呀”之類令人寒冷的話。事實上,不出去旅遊不會死,但是,有些人會活的很艱難!在生命與生活之間的天平上,他們寧願選擇冒險去工作。只是,旅遊業的從業者,卻依然看不到復工的希望。

“取消行程”的背後,病毒疫情下旅遊業還能撐多久?我們挺住

返京客流(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網)

2月10日是很多企業復工的一個起點時間。然而根據大數據分析,熱門交通樞紐人流指數僅為去年同期的41.9%。“復工路”依然緩慢。但是,其他行業多少看到了希望,而旅遊業卻還是遙遙無期。

不可忽視的是,對於旅遊從業人員而言,每月的房貸、車貸一分不少,子女教育的費用、老人贍養的費用,一分不會少,醫保社保,也一分不會少。還不包括各種隱性負債。

聽到很多人很輕鬆地說,“別擔心,這次疫情只是短期影響,影響面不大。”我真的想問一下,什麼叫影響面不大?連餐飲業巨頭西貝的老大都出來說“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了。

你說餐飲吧,還有外賣可以支撐,人嘛,總要吃飯的。在這樣的狀況下,最受影響的就是旅遊業。誰還敢旅遊?別說出國旅遊出境旅遊了,就是同城旅遊都不可能了,幾乎所有的公共聚會場所都關閉,不再允許人群聚集。即使還在開放的部分景區,遊客基本上寥寥無幾。

“取消行程”的背後,病毒疫情下旅遊業還能撐多久?我們挺住

很多景區因為疫情封閉

沒有了遊客的景區,人員工資還開不開?

沒有了遊客的旅遊公司,旅遊大巴還怎麼跑?

沒有了遊客的導遊,該怎樣去賺錢?

旅遊行業其實是一個環境敏感型的產業,這種敏感表現在容易遭受各種突發事件的衝擊和影響,並可能因此導致嚴重的衰退,形成所謂的旅遊業危機。

隨著這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旅遊人數和旅遊消費都在不斷地增長,旅遊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持續擴大,但是今年這個春節,據任澤平的統計,中國旅遊市場春節期間至少凍結了5000億,“損失”了全年預計市場規模的一半!

“取消行程”的背後,病毒疫情下旅遊業還能撐多久?我們挺住

西湖景區給遊客測體溫(圖片來自網絡)

必須清楚,在收入或現金流損失一半的前提下,有幾個旅遊機構日子好過?

業務停擺,讓旅遊企業遭受較大的經濟損失。作為央企的中國旅遊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開始要求各級企業壓縮費用減少所有不必要的支出。在線旅遊服務商的同程集團董事長吳志祥表示,要重視未來一段時間的現金流,利用各種渠道保證在危機中活下來。

這些大型旅遊企業都在強調活下去!強調現金流!

那些背後的包括導遊在內的旅遊從業人員,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該怎麼保證現金流、保證活下去?

在生死的面前,其他都可以是小事一樁,但真的有一件事比生死更重要,那就是生存。不僅僅你自己,還有你需要扛起來的那個叫“家”的地方!

看到很多令人心酸的故事。有人說:有一天到超市買菜,一個老人過來看我買的白菜多少錢一顆,最後他啥也沒買;現在菜價確實不便宜。

疫情當前還未散去,旅遊業真正艱難的時刻還在後頭。有沒有想過,當這場“被動失業”大潮來臨時,你將如何應對?

西貝喊出了“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旅遊從業者手上的現金,還能不能支撐得了3個月?

記得有個人說過:“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好在2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表示,要做好“兩條線”作戰的準備。“一條線”是抗擊疫情前線,“另一條線”就是經濟發展前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

中國加油!我們一起努力!


“取消行程”的背後,病毒疫情下旅遊業還能撐多久?我們挺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