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援鄂抗疫医护人员日记选(八):《人心齐》

印象贵州网讯(作者:吴子朗)人物档案:杨玲花贵航三OO医院援鄂医疗小组第1批成员,护士,一线护理工作经历4年

贵州援鄂抗疫医护人员日记选(八):《人心齐》

2020年2月1日,湖北鄂州,晴天。6点30分起床,去打早餐。想着要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5个小时,不能吃稀饭和喝太多水,我就拿了一块面包。早上8点,我们乘坐公交车到医院,换上防护服进入工作环境。

贵州援鄂抗疫医护人员日记选(八):《人心齐》

我分在内三科。昨晚在微信上已向护士长了解了这边的工作情况,以便进入病区能很快的投入工作。护士长叫霍淑平,护目镜里看不到她的容貌。她对我们说:很感谢我们来支援,缘分让我们彼此相识,共同战斗,相信大家携手战胜这次疫情,胜利返回贵州!我感到她是个很能团结人的人。

进入临床的第一天忙碌之后,晚上,在微信群里看到,霍淑平夸我们贵州队员:“你们远道而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都激励了我们”。遵义市一医的霍大浪很快回了一句:“哪天有时间了,我们好好聊聊,一个老祖宗的哦。”在抗疫一线医院科室微信群里这样攀亲,“很中国”啊。

贵州援鄂抗疫医护人员日记选(八):《人心齐》

之后了解到,疫情来临前,她是眼科的护士长。疫情当前人手紧,鄂州中心医院本院现在配给内三科的护士,绝大多数是非内科的。第二天清晨,换上防护用具进入科室,面对病人,支撑我工作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恐惧感没有了。治疗车上摆满了病人的输液瓶、塑料袋,一天的治疗护理开始。

我核对着,小心翼翼来到病人身旁,独自依次为8个病人做护理。打到最后一个输液瓶的时候,发现护目镜的雾越来越厚,看不清。为了不让眼睛污染只能坚持,在走廓里穿梭、加药,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和吃力,临近下班时,头晕,全身无力。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鼻子已被压得火辣辣的,耳朵肿的发红。

第三天早晨,换上防护服后进行早交班。得知我昨天管的24床病人李爷爷去世。他76岁,多器官功能衰竭,昨天早上血糖1.2,报危急值,后来我及时输液,口服高糖,血糖半小时就恢复到4.9。但是还是没能救活你,李爷爷。我愧疚,你安息呵。

贵州援鄂抗疫医护人员日记选(八):《人心齐》

今天我管的病人有几个呼吸不好,和科主任商量后决定给病人上呼吸机。刚开始病人都不很配合,通过耐心的指导和沟通,病人慢慢学会接受,病情也相对平稳。

从其它辅助科室来协肋我们护理病人的护士姐妹,她们对呼吸机的使用很陌生。这时,护士长霍淑平叫我做起了老师。从呼吸机的结构、组成、使用,到操作,每一步我都很详细的解说,直到每个人都会操作使用。“火线”分享,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感到很荣幸。护士长在现场说,这是贵州来支援的专家,护士姐妹们,都要向她们学习。霍淑平护士长年约四十岁,她说她女儿比我小三岁。心里,我已认她是战友、霍姨。

这天晚上,微信群里,她又表扬我和宋娟老师和霍大浪:“你们给我传递了一种无畏,细致,专业的品质。又表扬陈雪蕾:你今天送病人做检查,辛苦了!病人也很感动!”

宋娟老师回复她:“护士长你太客气了,这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职责所在”。我回复她:“谢谢护士长,我们也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大家互相请教,互相学习”。我配发的微信表情是“拱手”。

接下来几天工作当中,我们需要的物资,霍淑平都会立马叫人找出来,尽快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第7天,他们这个本院辅助护理团队即将轮换。霍淑平说:隔着防护服,看不见真面目,希望各位以后有机会来鄂州玩,或者我们去贵州,重逢。我们说,你们来贵州玩请接住我们的热情,因为我们和你们的护士姐妹都是“过命的朋友”。

霍姨,“过命的朋友”们,期待疫情过后,我们重逢在贵州。一起,看贵阳黔灵山的猴子,平坝农场的樱花,看龙宫、黄果树、天星桥,赤水洗肺,茅台洗胃,看贵州各处花海洗眼。

“谁工作经验少的话,可以和我一组。”鄂州临床第一天,说这话的是宋娟老师。

“我和你一组嘛。”听出安顺味,我用安顺话答,她爽快的答应了。

宋娟老师38岁,有一个7岁的儿子。她说毕竟已经工作了十六七年,出发前在安顺市一医,她一般都是帮护士长做资料、处理医嘱、记账。这次来鄂州,她是要把扎实的护理技能用到病人身上。

穿防护服,我穿戴过程中,她是我的“镜子”,监督我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我是她的“镜子”,监督她,每一个细节。下班前,全身喷洒酒精消毒,脱防护服,“手消”,她是我的“镜子”,然后我是她的“镜子”。每天我们一起上下班,聊安顺,聊贵阳,聊她7岁的儿子,聊我1岁的丫头,聊鸡辣角,聊折耳根……

在鄂州,我们医护人员和疑似病人、确认病人,三种人,同时在一个空间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有恐惧、难过、无助,和使命感、责任感、信心。好在,人心齐。

8日接到通知,下周,我们即将离开这里,前往鄂州市三医。鄂州中心医院大约设置成接收确诊患者的大本营,鄂州市三医收治初诊“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有两天的休整时间,我会做一个“三好学生”,吃好、睡好、心态好!

在那里穿上的防护服,和这里一样,提醒我:慢一点,细心一点,每一张病床上,都是一个需要我护理治疗的脆弱生命。可能是宝宝,也可能是大哥大姐、爷爷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