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引导民企有序复工要有针对性

  根据国家有关防疫安排,企业复工在即,但很多企业存在观望情绪,认为虽然因疫情停工造成较大损失,而复工可能遭遇资金紧张、用工压力、物流不畅、市场萎缩等问题,经营成本上升、市场拓展受阻、资金周转困难、线下销售停滞、产业发展不景气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急盼疫情好转、经济复苏。

  毋庸讳言,当前复工复产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招工难凸显,企业复工的防疫用品和措施保障不足。福建省民企用工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疫情和春节双重高峰期后用工难、招工难现象突出。企业为避免产能空窗高薪招工,在停工期间照付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等费用,导致人工成本支出上升。据泉州湖北商会会长梅新阳介绍,在泉务工湖北籍约有30万人,分布在晋江、南安和石狮,行业主要是纺织服装、鞋业、建材、石材加工业以及建筑行业。今年春节前80%湖北员工返乡过节,目前暂时无法复岗,泉州仅湖北员工缺岗造成的用工不足就将达到20万人,由此造成的缺工现象和可能引发的劳动关系纠纷亟需关注。以建筑业为主业的三明华宇集团反映,企业复工所需的大量防护用品无处可买。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垵反映,许多民企的工厂地处乡镇,基层医疗资源有限,企业防疫难度较大,难以有效跟踪监督员工日常卫生健康。

  二是现金流紧张,上下游产业链衔接不畅。多数民营企业资金储备较少,银行贷款能力较弱。若复工延期,诸多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大中型制造业也将随产业链传导机制受到冲击,关乎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亟需引起重视和解决。武汉作为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聚集地,汇聚了国内一线面板企业,随着武汉封城,人员复工难度增加,物料进出城受阻,将对面板乃至整个手机产业链产生影响,作为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业也将受波及。泉州包袋同业商会会长张勇反映,行业企业应对春节7天长假,考虑采购储备原料、应收账款滞后等因素,需要14天的资金储备,疫情导致市场需求骤减、企业业绩下滑,企业在几乎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还面临厂房空置、原材料积压、订单违约、贷款利息、税费开支、员工工资等成本压力,最终导致资金流紧张。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会长陈苍松说,轻纺鞋服生产企业用工多,千人企业月工资支出在500万元以上,如继续延迟复工企业将难以负荷。

  三是地域防控升级,物流成本显著上涨。大型骨干物流企业已基本复工,但跨地域防控措施下,部分路段禁行限行、检查频仍,加上节假日配送末端人手不足、设施使用率较高等,都造成物流成本上涨、货物交付时间延长。在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新型冠状病毒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入境管制,多国出台调整(取消)航班甚至是禁止入境的政策,一些国家对海运船舶增加严格检疫程序,企业物流成本和货源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是海外市场萎缩,出口行业遭受打击。福建省作为出口大省,传统外贸出口、跨境电商等行业企业受疫情影响不小。尤其福建省出口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复工后的疫情控制更是大考。英良石材董事长刘良表示,海外订单因停产有延期交货的可能,企业违约罚款、客商撤销转移订单的风险增加,加上国外媒体推波助澜和竞争对手投石下井,对闽货出海和外贸进出口都将造成不利影响。

  当前,福建省已出台24条措施应对疫情,从金融服务保障、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支持增产增效、改进政务服务等方面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三明等地也纷纷出台具体措施,协助企业共度时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倍感振奋。为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们建议:

  一.全力支持企业引工稳工。协助企业解决疫情过后的用工荒问题,引导企业线上招工,进行岗前培训,以备复工需求。对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对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纳入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职工培训范围,按实际培训费用享受补贴。建立返乡务工人员滞留省内就业应对机制,促进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协调、调配职能,推行“共享员工”机制,如针对近期电商企业订单高企、人手不足的现象,可引导其与餐饮行业有效对接,满足社会民生需求。建议出台疫情期间薪酬指导意见,支持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协助企业处理劳资纠纷,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

  二.加强对企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指导。建议面向重点企业,派驻干部指导防疫工作。尽快为企业提供平价疫情防控物资的购买渠道,调配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协助企业加强员工安全防护,尤其要将纺织、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商超、环卫等民生服务业企业纳入重点调配供应对象。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建议抓紧研究建立企业开工和生产指导方案,可指导企业在厂区设置隔离区、消毒区、干净办公区、生产区等若干区域,以便尽快恢复生产。蔡金垵建议,乡镇党委政府、属地卫生院应配合企业,根据实际复工情况和返厂人数,建设企业卫生协管员队伍,完善返厂人员身体状况监测平台,协助企业形成突发疫情应急预案,避免因疫情再次爆发阻碍生产进度。

  三.加大对小微企业外贸出口的支持。对受疫情影响导致无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政府和贸促会应积极帮助小微企业向中国贸促会申请办理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及时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降低检验检疫费用,对因疫情原因增加的商品检测项目,要按照实际成本收取费用,减轻外贸小微企业负担。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鼓励中信保福建分公司为因疫情遇到困难的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保单融资等服务,并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

  四.为产业链上下游顺畅衔接提供便利。充分保障企业生产资料供给、提供交通物流便利。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和未能及时充分复工的工业企业,针对企业受损不同情况,及积极自救开展线上业务等创新做法,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及时辅导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政策。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采购等相关问题,抓好原材料、重要零部件等方面稳供保障,加强产供销等各环节科学匹配,确保企业在疫情防控达标前提下正常生产。对在疫情期间为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小微企业园、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各类载体,优先予以房产税减免等政策扶持。

  五.切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政策和资金补助,扎实推进“机器换工”。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尽快出台我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利用此次疫情带来的消费热点,结合“数字福建”建设,积极培育网络诊疗、线上办公、在线教育、配送服务平台、线上文化娱乐、影视及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业态和消费热点,繁荣“宅”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