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大众对“云肩”的认知应该更多停留在“妇女专用”这个标识上。尤其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女子都视云肩为重要装饰物,将之披在礼服领口。

如在2018年很火的清宫剧《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富察皇后、高贵妃等身上都出现过各种各样造型的云肩,披上它们,真可谓给服饰增添不少光彩!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延禧攻略》中“云肩”造型


一、金代《文姬归汉图》中的“云肩”形制

“云肩”这个词最早可考证的出处是金代的《金史·舆服》,当中这样记载:

“宗室及外戚并一品命妇……若曾经宣赐鸾舆服御, 日月云肩、龙文黄服、五个鞘眼之鞍皆须更改 。”

按赵丰先生的推断,此服应该是云肩左右饰以日月,身上饰以龙纹的龙袍。

再看金代的图像资料:金人张瑀所画的《文姬归汉图》

文姬就是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的女儿蔡琰,字文姬。她是汉末三国时期有名的才女。

后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南匈奴趁机叛乱,匈奴左贤王将蔡文姬掳走封为王妃,二人生育了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重金将文姬赎回,嫁给董祀。

此画所描绘的就是蔡文姬从匈奴回归汉朝途中的画面。这是一幅典型的“情节性”、“叙事性”绘画,有一种相机抓拍事件瞬间的影像效果,人们可以从静止的画面联想、恢复事件的全过程。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金 张瑀《文姬归汉图》完整版

全画共有12人,位于第2位的就是画卷中心人物蔡文姬,其余除了两名帮文姬挽缰的马夫外都是胡服官员,此外还有鹰、犬等动物相随,整幅画动感十足,惟妙惟肖。

我们可见蔡文姬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在马上,双目凝视前方,昂首无惧的样子表达了她回归故里的强烈愿望。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文姬归汉图》局部,蔡文姬细节图

<strong>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颈间围有四垂云肩,而且它是与身上的半臂袍服分开的,样式推断可知应为套头式。

造型非常好看,且还可起到防风作用,在那种朔风凌冽的荒寒塞外,可谓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备。


再看金代非常盛行的红绿彩瓷,其中藏于深圳望野博物馆的一个女真人舞蹈偶,肩披“如意”形四垂云肩,绿色的底色配以白边,身穿红袍,颜色鲜艳好看;还有一个胡人男子瓷偶,同样披着绿底白边的四垂云肩。

可见在金代,云肩是男女皆服用的。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红绿彩瓷舞蹈偶(左);胡人男子偶(右)

二、蒙元时期的“云肩”

紧接着到了蒙元时期。在《元史·舆服志》中,我们也找到了关于仪卫服色饰里云肩的记载:

“衬甲,制如云肩,青锦质,缘以白锦,衷以毡,裹以白绢。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中也讲到:元朝蒙古族统治时期“男女贵族衣上多着四合如意云肩样式,……万人举行质孙宴,制作精丽质孙服上的云肩样式。”

我们可知在元代服用云肩的人主要集中在贵族人群中,云肩纹样制作非常精美。且四垂云式很明显是承袭金制。

雪梨想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元代云肩。


<strong>首先说一说分类

1.外穿式云肩:

·“四垂云”云肩

上文中我们提到如《文姬归汉图》中的赵文姬,亦或是红绿瓷器人偶身上的金制云肩,主要都是“四垂云”式。

这种云肩是与身上的袍服分开来单独穿的,把它放到平面上就是中间一个圆环,四周呈对称式发散出四片“垂云”,穿戴时头从圆环套进去,“垂云”则分别垂于胸背和双肩。

这类云肩在元代图像资料或出土文物中不多见。在《元史·舆服志》中提到的仪卫所着云肩应属此类。


·“一字型”云肩

在王瑜老师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一书中,有一幅《成吉思汗家族图》,画面上成吉思汗身着半臂,身边的三位夫人领部有很明显的“一字型”云肩。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成吉思汗家族图》中的“一字型”云肩

这种云肩往往版型挺括硬朗,也是和身上袍服分离开的,象征着蒙古贵族女子的优越身份和地位,从历史资料可知其多在礼佛等正式场合穿着,可营造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2.嵌入式云肩:

<strong>元代还有一种云肩的形式是“嵌入式”。它和外穿式不同,是直接把云肩的纹样用织金锦缝绣在袍服的肩部、胸背部等位置。

这种式样的云肩在元代图像资料和出土文物中最常见,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功能,充分展示了贵族服饰的精美与奢华。

应是元代入主中原后,生活日渐安定,中原气候也没有蒙古高原那么恶劣,所以云肩的实用性功能减弱,渐变为一种装饰纹。

·云肩式龙袍

这种龙袍是在环绕领子的区域内装饰龙纹,同时还在肩袖和膝部有带状纹样,称为“袖襕”和“膝襕”,因此这种龙袍又被称为“云肩襕袖式”。

该龙袍的图像资料最清晰的还是元人刘贯道的《元世祖出猎图》和缂丝蔓荼罗上的元文宗、元明宗及他们的两位皇后。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忽必烈与彻伯尔

《元世祖出猎图》中的忽必烈身穿大红宝里辫线袄,胸前可见金色缠身大龙,衣摆上有行龙构成的膝襕;皇后彻伯尔则身穿白色海青衣,胸前的银色盘龙和袖襕、膝襕的纹样也清晰可见。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元文宗、元明宗(上图);两位皇后(下图)

再看元文宗、元明宗兄弟,他们外穿交领搭护袍,胸上绣有方形龙纹胸背,内穿红色袍服,袖子上清晰显示绣有金色缠身龙,而下摆的膝襕只露出一点点。

两位皇后身穿红色大袖袍,胸前和袖襕、膝襕上的金色龙纹非常明显。


·其他贵族式云肩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史集》,是由14世纪初伊利汗国拉施特历经10年时间编纂而成的世界通史著作,它含有研究14世纪初以前蒙古族史的极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里面配有很多插图,都再现了当时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对研究蒙古族服饰,尤其蒙古贵族服饰有很大参考价值。

我们可见下面左图中两个蒙古贵族男子身穿搭护袍,领部周围绣有很明显的织金四垂云式云肩,袍服下摆饰有膝襕。

右图中为伊尔汗国第七任君主合赞汗生母忽勒塔黑·额格。可见其头戴罟罟冠,身穿红色袍服,上面同样绣有很明显的织金四垂云式云肩。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史集》插图局部

<strong>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了一件20世纪 70 年代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出土的元代云肩织金锦辫线袍。其被专家认为是迄今为止,蒙古高原发现的最为精致的元代蒙古贵族织金锦男服之一。

这件袍服交领右衽、窄袖,整件衣服都是金色的,领口周围(前胸后背、两肩)用颜色稍深的金线绣出了精美的如意云纹,以“四垂云”的形态向四个方向作对称发散状。

此袍保存非常完好,以实物的姿态向后人展示了元代典型的织金锦云肩样式。

可见在蒙元时期,嵌入式织金锦云肩主要是贵族阶层服用,男女皆穿。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四子王旗出土的元“云肩织金锦辫线袍”

<strong>其次来看面料

我们先追溯到辽代时期,领部的装饰叫“贾哈”,其形制“围于肩背”,“左右垂于两肩”,和金元的云肩非常相似,只是名称不同。

贾哈多用毛纤维制成,目的是避寒挡风。

后到了蒙元时代,蒙古族出于对金色的热爱,西域进贡的织金锦(主要是纳石失)特别受欢迎。

成吉思汗曾在阿勒泰山上,发誓要把妻妾媳女“从头到脚用织金衣服打扮起来”。其实岂止是女人,蒙古贵族男人们对织金锦又何尝不爱得深沉!

《元史·舆服志》中有明确记载:

“一品二品穿浑金花,三品穿金搭子,四品五品穿云袖……八品九品穿四花……。”

可见金色在元代是权力的象征,只有贵族才能服用金色。

织金锦上布满金线织的纹样,极其华贵,制作方法又十分复杂。蒙古贵族拿它来做质孙服等袍服,同样也用它来绣云肩纹样。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元代织金锦面料

此外,元代云肩还采用宋代的缂丝技术。其实中原缂丝技术在唐代已出现,它是受古西域的缂毛织法影响,传到中原后有较大改进。

南宋的缂丝制品一般用于欣赏,而元代则开始用其做服饰。

在一些缂丝织造局中 ,有许多被俘虏来的中亚织匠和江南巧儿,他们制作的缂丝云肩纹样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strong>最后看其纹样

根据沈从文先生的研究,“云肩较早见于敦煌隋画的观音形象”,可知云肩在现实中的出现与服用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是有一定关系的。元代藏传佛教盛行,云肩的样式自然也受到佛教文化影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织金锦佛衣披肩,外形为两片如意云纹。如意在佛教中有“无灭”、“无贫”的意义,象征着吉祥。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元织金锦佛衣披肩

元代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它的文化亦体现出多元化特点。元代时回回人的大量入迁又带来了“新鲜血液”伊斯兰文化,其和中原文化一样,备受蒙古人推崇。

因此云肩上就出现了“三种文化”并存的局面:如拥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大雁;拥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玉兔捣药、群龙戏珠、牡丹莲花等;还有狮子、鹿等富有伊斯兰风情的图样。其共同点就是,所有图样都象征了吉祥、如意。

此外,有学者认为元代云肩纹样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原因还有:云肩装饰形象在伊斯兰建筑中很常见;元代的纺织品织造者中有伊斯兰织工,他们对云肩形象的喜爱影响到当时云肩纹样的流行趋势。

最后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云肩纹在元代时候还被广泛运用于青花瓷器上。一般是“四垂云”纹,纹内的装饰非常繁复:如植物、动物、几何纹等,都有吉祥的寓意。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元 云肩纹青花瓷


云肩的发明绝对是人类智慧的闪光点。从最早的神话人物或敦煌菩萨像上就出现了类似云肩的形制,其究竟起源于哪里,我们暂且不论。

人类可能是出于对宗教或神话的信仰,将菩萨身上的云肩运用到了自己的服饰体系中,既保暖又装饰了自身,可谓一举两得。

由于云肩的小巧与方便,其形制深受北方游牧民族喜爱,他们在自己的袍服外罩上一层用动物皮毛制成的云肩,特别能对抗草原恶劣的气候;再加上草原严重缺水,在马上驰骋时罩上云肩,可以保护袍服肩领处不被弄脏,增加袍服穿着时长;而且云肩小巧的款式还可以保持穿着者在马上灵活自如地行动。


经过辽金,到蒙元时期,随着入主中原的安定,云肩由其实用性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材质也由毛料改为代表贵族气质的西域织金锦。

且当时更多是用织金锦缝绣在袍服的胸背、双肩上,形成云肩纹样。显得袍服华美富贵。云肩在当时渐渐演变为贵族的标记。

元代服用云肩的人群基本都在宫廷内部,除了贵族阶层外,宫廷的仪卫、侍女、乐女舞姬等也都会穿着制作精美的云肩。

“云肩”在金元两代的发展史:从形制、面料及纹样说起

结语:

挖掘蒙元时期的云肩造型,即可进一步探寻其身后的社会背景及当时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意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服饰息息相关。云肩这种民俗文化在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继续传扬,多为当时妇女穿着,式样、颜色更加多样化,做工也更加精致美观。可以说,云肩作为贯穿我国传统服饰历史中重要的领部装饰物,对服饰史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服饰文化,非常感谢!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1月。
  2. 赵丰,《蒙元龙袍的类型及地位》,《文物》,2006年8月。
  3. 熊美琪,《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在蒙古族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5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