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魯迅先生的《談蝙蝠》

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申報·自由談》。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浙江省紹興市魯迅紀念館內的魯迅塑像

人們對於夜裡出來的動物,總不免有些討厭他,大約因為他偏不睡覺,和自己的習慣不同,而且在昏夜的沉睡或“微行”中,怕他會窺見什麼秘密罷。

蝙蝠雖然也是夜飛的動物,但在中國的名譽卻還算好的。

這也並非因為他吞食蚊虻,於人們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福”字同音。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以這麼一副尊容而能寫入畫圖,實在就靠著名字起得好。還有,是中國人本來願意自己能飛的,也設想過別的東西都能飛。

道士要羽化,皇帝想飛昇,有情的願作比翼鳥兒,受苦的恨不得插翅飛去。想到老虎添翼,便毛骨聳然,然而青蚨飛來,則眉眼莞爾。

至於墨子的飛鳶終於失傳,飛機非募款到外國去購買不可,則是因為太重了精神文明的緣故,勢所必至,理有固然,毫不足怪的。

但雖然不能夠做,卻能夠想,所以見了老鼠似的東西生著翅子,倒也並不詫異,有名的文人還要收為詩料,謅出什麼“黃昏到寺蝙蝠飛”那樣的佳句來。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西洋人可就沒有這麼高情雅量,他們不喜歡蝙蝠。推源禍始,我想,恐怕是應該歸罪於伊索的。

他的寓言裡,說過鳥獸各開大會,蝙蝠到獸類裡去,因為他有翅子,獸類不收,到鳥類裡去,又因為他是四足,鳥類不納,弄得他毫無立場,於是大家就討厭這作為騎牆的象徵的蝙蝠了。

中國近來拾一點洋古典,有時也奚落起蝙蝠來。但這種寓言,出於伊索,是可喜的,因為他的時代,動物學還幼稚得很。

現在可不同了,鯨魚屬於什麼類,蝙蝠屬於什麼類,就是小學生也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倘若還拾一些希臘古典,來作正經話講,那就只足表示他的知識,還和伊索時候,各開大會的兩類紳士淑女們相同。

大學教授梁實秋先生以為橡皮鞋是草鞋和皮鞋之間的東西,那知識也相仿,假使他生在希臘,位置是說不定會在伊索之下的,現在真可惜得很,生得太晚一點了。

六月十六日。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談蝙蝠》是魯迅與梁實秋論戰時的一篇文章,認為他雖然穿的是“橡皮鞋”,而不是穿“皮鞋”和“草鞋”,但他並不是“第三種人”。

作為一種論辯文章,魯迅先生沒有用慣常的辛辣的諷刺筆法,而是以比較溫和的諷喻為先導,把蝙蝠作為喻體,侃侃而論,在迂迴曲折之中將駁難對象引入荒謬的境地,然後筆鋒一點,得出有力的結論。

錢理群先生指出:魯迅認為他的思想與文學是無以歸類的,顯然將他自己看作是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蝙蝠”。他和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存在著既“在”又“不在”的關係;他和古今中外一切思想文化體系,也同樣存在著既“是”又“不是”的關係。他既能最大限度地吸取和拿來,又時時投以懷疑的眼光,保持清醒,始終堅守了思想的獨立自主性、主體性。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科普讀本:《大自然有條隱形線……》,蝙蝠已經很努力造福人類了

《大自然有條隱形線》。本書解讀了自然界的蝴蝶效應,18個生態故事,每個故事一波三折,連接故事起點、終點之間的物種和事件你絕對意想不到。佩服作者把點綴連成線的本事。印象最深的是兔子在澳大利亞不受控制地繁殖,澳大利亞人束手無策,竟然真的建了個三千多公里長的柵欄。去搜了圖,柵欄長城似乎有點荒謬,但反映的是自然、生態、演化的威力,不得不敬畏。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作者詹翁貝託·阿奇內利是一位昆蟲學家以及生態學家,還是一位科普作家,他善於將生態學事件和道理融入故事中傳遞給讀者。阿奇內利入選《意大利晚郵報》評選出的“改變意大利的二十人”。

《大自然有條隱形線》榮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2018年度科普圖書,獲獎理由是:這本書用18個章節呈現了人類打破自然平衡的可怕後果,並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展示了生態學界被稱為多米諾效應的連鎖反應。

孩子們不僅能在書中讀到情節屢屢轉折的有趣故事,瞭解人類開疆拓土的發展史以及和動植物相處的歷史,最關鍵的是可以建立一種對生態學的感性認識,獲得一種看待自然的新眼光,不再小瞧大自然的力量。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本文分享蝙蝠的故事節選:蝙蝠是暗夜與魔鬼的化身嗎?這種動物很奇特,相比陽光燦爛的白天,它們更喜歡閃爍著星光的夜空,當月亮鑽出雲層,夜幕籠罩天空和大地時,它們紛紛出動。

這就是蝙蝠,唯一一類長著翅膀、可以自由飛翔的哺乳動物。其實,真正長翅膀的動物只有昆蟲,其他動物(包括鳥類)都是以膜或羽毛覆蓋的前肢當成飛行器官來使用。

然而,要麼因為它們是夜行動物,要麼因為在黑暗洞穴裡生活的習性,要麼因為不怎麼招人喜歡的外表,人們認為蝙蝠是近乎魔鬼的生物。天使生來長著鳥兒一般華美的翅膀,覆蓋著潔白的羽毛,可以直抵高聳入雲之處,那是上帝的居所;而反叛的天使則墜落到地面,靠著膜狀翅膀在狹窄的洞穴飛進飛出。

真是這樣嗎?蝙蝠本就是邪惡的生物,還是人類的想象力太過豐富,賦予了它們與真相不符的含義?

事實上,蝙蝠不僅是無辜的,而且應當被歸入有益動物之列,絕對不屬於壞的那一類。

大多數蝙蝠是食蟲的,喜歡吃對人類而言有害的昆蟲,比如蒼蠅、臭名昭著的蚊子,還有蛾——那可是農作物的天敵。因此,蝙蝠已經很努力造福人類了。蝙蝠是有益的動物,它們不該被驅趕,而應得到保護。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光明與黑暗對決的思考

黑暗猶如黑夜,卻與黑夜一樣漫長。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感覺像是一個開始,更像是一個結束。它摒棄了藝術與工業,詩歌與娛樂之間的鴻溝。通過表現乍一看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悲觀主義的矛盾心理,使得它比任何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都更為黑暗和深刻難懂。

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對光明與黑暗對決的思考。 蝙蝠俠代表秩序。越過法律去執行自己的信念,面對惡勢力仍然站出來去戰鬥的不屈信念。呼籲人類有勇氣可以去通過自己的力量建立秩序的領頭人,即所謂的光明。 小丑代表著混亂。越過一切執行自己的信念。小丑是一個教父,教導人類走向墮落深淵的惡魔教父。即所謂的黑暗。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當蝙蝠俠棲息在摩天大樓屋頂的邊緣時,他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石像鬼,而不是一個救世主。他那鬼鬼祟祟的威脅中有一絲惡魔的味道。這不是英雄的時代,這意味著這一刻屬於惡棍和瘋子。這就是為什麼,當蝙蝠俠在這部電影中飛行時,他的翅膀像蹼狀的手一樣伸展在空中,就好像他想要擁有世界一樣去拯救世界。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小丑贏了。他利用人性的惡面輕而易舉的扭轉局勢與規則,一個一個好人相繼墮落,他完全掌控,甚至是篡改了遊戲的規則,甚至是蝙蝠俠也在威脅下選擇私情,如選擇去救瑞秋還是哈維的時候。

為了留住人們的信念,蝙蝠俠承擔了所有的罪過,是他殺了所有人,是他逾越了最後的底線,是他成為了暴君。

暗夜中,濃重的黑暗與少許亮光似乎全都壓在黑暗騎士一人身上,他揹負了黑暗與罪責,他永世受到譴責,在人們的追捕中,他騎著蝙蝠輪風馳電掣,他的背影消失在公路盡頭,在他消失的前一刻,一道亮光從他身體前閃過。

你瞭解蝙蝠嗎,魯迅文章、科普讀本和《蝙蝠俠》電影,你喜歡哪個

光明和黑暗,一切的選擇都只源於對內心的辯證。在現實社會中,沒有蝙蝠俠和小丑,但每個人心中都住著蝙蝠俠和小丑。兩者的轉換隻在一念之間,不帶思索的變化。

光明的另一面是黑暗。沒有其中一方,另一方都不完整。我們永遠不能做到讓兩面臉都是正面的臉,而蝙蝠俠做的,也只能是把正面的臉朝上,掩蓋住反面的臉。因此,建立在謊言上的真相只會崩潰的更加徹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