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近日国内网友对日本人民的古文修养如此之好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因我们自己丢弃传统文化而自惭形秽。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叫“国学”,于外国人叫“汉学”,这是概念上的区别。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渊源颇深,自古受儒家文化熏陶,学界同仁更是多有交往,只是这些秘事鲜有人知罢了。

我想从京都古书店的角度谈谈日本人的汉学修养,选出十二家闻名的古书店供大家参考。本文整理自苏枕书《京都古书店风景》。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01古书店溯源

京都是日本旧时的都城,相当于中国的西安和洛阳。有趣的是京都古时候分为东西二京,右(西)京叫“长安”,左(东)京叫“洛阳”。现在徒留左京,故现如今京都亦可称洛阳,河南人去了应该备好亲切吧。京都人风雅,看堺雅人饰演的万里小路有功操着一口京都古语,我当时便沉溺在古风遗韵之中。

在印刷术未发明之前,书籍只有通过传抄才可流通,难免有错讹。平安时代有雕版印刷的佛经,其他书籍仍要手抄,且只流行于寺庙和贵族。在古代即使有印刷术,能买得起书的也是很少的。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大多也是靠抄书获得知识,所以才有了宋濂的“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文献记载,在唐代有一种以抄书为职业的人,要求字体工整,写字迅速。镰仓时代儒学书籍日渐增多,寺院在刊行佛典之外,亦刊行中国流入的诗文和日本本土著作。

到日本南北朝时代,出版业达到高潮,此时有不少中国的刻工在日本相当活跃。日本的出版业起于寺院,兴于寺院,理所当然的,出版的第一种书籍就是佛典。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室町幕府时期朝鲜铜活字传入,加快了出版业的发展。幕府时期出版的图书当中佛教书籍几乎占一半,当时人们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多,许多人是不读书的,所以其他书籍少很多。儒学佛学典籍,诗文集这些正统书在日本叫“物之本”。绘本,小说,料理书这些叫“草纸”。太宰治写过一本故事集叫《御伽草纸》,意为给小孩子读的故事。

江户时期日本最早的出版业从业者本屋新七。江户时代的出版商叫“版元”,颇有排版第一人的意思。从前的书店既售书也出版书,读者想要什么书就印什么书,然后自家售卖。古代经营同一种商品的区域叫“同业者町”,如北京的琉璃厂,潘家园一般。因为出版的图书佛教书籍占大半,故旧书店多集中于寺町通。明治维新后迁都东京,自此,京都的书店生意慢慢走下坡路了。二战期间战火不断,许多旧书店无人经营,或罹受战火倒闭者大有人在。明治三十年京都大学建校,学生一多书店的生意也好起来了。新开了许多书店,多售教辅书籍和学术研究书籍。传统书店一般经营佛书,美术书,和书三类。时代变了,书店也得跟着变,否则毫无立锥之地。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在日本,人们将古籍,珍本成为古书,将比新书便宜的二手书籍成为古本,现在没有严格的区分,有的书店都是古本古书兼而卖之。绝版古书称“黑色本”,新出的书就是“白色本”。

90年代以来传统书店生意难做,就出现了回收新刊书籍,再低价售卖的“新古书屋”。如日本的BookOff。若以时间划分,日本的旧书店分为三类。其一是从江户时代传袭下来的古书店,如竹苞楼。其二是明治,昭和年间创立的书店,如汇文堂,临川书店等。其三就是近年来新开的书店了,其中不乏佼佼者,如朋友书店,紫阳书院等。早在元禄年间已有“书林仲间”,即出版联合会。1996年“日本古本屋”网站建立,类似“孔夫子旧书网”,如今加盟书店两千余家。

旧时书店老板皆风雅有趣,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他们在老店里当学徒,学习版本目录学,古书鉴定,学成之后方可自立门户。许多旧书店老板和治学大家都有交游,吉川幸次郎,斋藤湖南等更是旧书店的常客。这些人有了得意之作便交付书店老板进行刊印,也是一种对知己的信任。林语堂时常逛北京琉璃厂,旧学知识多半由旧书店老板传授,正所谓大隐隐于市。文林逸事如过眼烟云,今不复昔,如今多是子承父业,谈不上喜欢,旧书店已日薄西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令人唏嘘不已。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京都作为日本的古都有着太多的故事,至今寄托着我的盛唐旧梦,我憧憬可以在日本寻找中国,梦的中心便是京都。寿岳章子曾言:“钢琴可以丢,但花盆,花瓶,茶碗却是谁也不会丢的。只要在京都就不得不为花与茶的世界感到惊艳。”世事流转,人事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我力所能及地只是描摹京都文化之一隅。古书店的衰亡亦与吴服屋的衰亡一样,是不可避免的憾事,杜鹃声里斜阳暮。正如《我是猫》中弹二弦琴的女师傅怀念幕府时代,新的时代到来了,势必会把旧时代的一些产物裹挟而去,幕府都覆亡了,更何况一间小小的旧书店呢。

02十二家闻名的古书店

朋友书店

朋友书店在吉田山半山腰处,王国维曾寓居在吉田山附近的神乐冈八番地,如今住着一位金姓韩国人。朋友书店专售东洋学相关书籍。此店最大的特色在于进口大量中国书籍,国内比较冷门的图书在这里亦可第一时间一饱眼福。店主土江洋宇和中华书局互通有无,凭借此优势从北京直接进货,是故更新中国新书的速度比国内一些旧书店还要快。土江洋宇的父亲土江澄男年轻时和日本共产党关系密切,对“文革”抱有支持态度,从那时起便与中国出版界有了往来。

他和吉川幸次郎关系很好。吉川幸次郎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是倾慕,1928年到1931年在北京留学。曾和前辈仓石武四郎穿长袍马褂,说汉语,用汉文写论文,痴迷中国文化至此。当时中日文人多有交游,谷崎润一郎和田汉有来往,陈师曾介绍齐白石的画到日本,也就不奇怪鲁迅有一位叫内山完造的日本友人了。直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内阁由军人主导,始发生9.18事变。一直在想若文人领导日本内阁,是否不会发生抗日战争,亦未可知。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吉田神乐冈町8番地 电话:075-7611285

营业时间:本店9:00-18:00,分店10:00-17:00,节日休息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富山房书店

富山房书店开店时间超过80年,论能剧谣本京都古书店无出其右者。店主是位老太太中川八重子,地道的京都人,说话慢声细语。京都旧书店无讨价还价的规矩,艺能类图书不好卖,时常有些借谣本的能剧艺人。老太太对古书不了解,没有网店,也不参加书市交流会。女儿女儿来店里帮忙,似乎对旧书店也不感兴趣。其父对佛学和能乐很有研究,是书店的创办者,京都古书店大抵是这样的情形,后继乏人。

在富山房书店斜对面有一家专卖金平糖的老字号绿寿庵清水,创店于1847年。电视剧《伦太郎》中苍井优饰演的女主角最爱吃的就是金平糖。有童谣唱:“伊吕波,金平糖,金平糖,是甜的。”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田中关田町2-14

电话:075-752-0253

善行堂

善行堂是2009年新开的书店,所售书目也并无特别之处,特意在这里记一笔的原因是因为店主山本善行是个很有趣的人。没错,善行是他的名字。

他是大阪人,关西大学文学系毕业,喜欢诗歌,音乐,电影。他编冷门诗集,也写书。是关西地区旧书爱好者《sumus》的代表者。喜欢小津安二郎和民俗学,店里很多小津安二郎的书和民俗学的书。他不取悦读者,亦不去“京都三大祭”凑热闹,说在那么热闹的地方忙着卖书实在得不偿失。于是在别的旧书店店主卖书的时候,他就自顾自地逛书摊。山本善行编过一本《上林晓杰作小说集》不被同行看好,却卖得极好,自负道:“我很固执地追求个人趣味,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很不喜欢,这也是自然的事。”其人也如此,店如其人,自由,小众,悠闲。多是文库本,绘本,杂志,艺术类书籍,鲜有大部头著作。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净土寺西田町82之2

电话:075-771-0061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临川书店

这家旧书店以好书多和价钱高出名,平时不开门营业,每月有两次旧书特卖会,店里比较有名的是中国文史,日本文史,考古学。“临川书店”是文求堂主人田中庆太郎赐名,由当时亡命东京的郭沫若敲定的,这样说来,与中国亦渊源颇深。在如今旧书店日益凋敝的情况下,临川书店依然薪火不断。它有自己的出版社,全国各市均有营销处,出版的品质和效率也令人欣喜。临川书店在京都古书爱好者中有很好的口碑,旧书的出售速度极快,懂行的人有时候还能在特价区捡到一两本店家遗漏的珍本,你要是钱款充裕,临川书店会是首选。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田中下柳町8

电话:075-721-7111

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的主人镰仓敬三先生是考古专业肄业,对古籍收藏很在行,很喜欢中国的古籍。自己收藏了大量的珍本,却不轻易出售,有藏书癖,古籍多是清刻本,民国石印本。写过几篇鉴定古书版本的论文,如《书名之由来》很有水平。店主是个爱猫的人,大概是所有日本人的通性吧。遇到知音把自己收藏的古籍拿出来一起把玩,但是绝不转手。他无儿女,藏书在他死后怕是要佚散流失,如果真是那样,真是可惜。镰仓先生自言他这种人不适合做旧书店生意,不过你要是喜欢中古古籍,那紫阳书院一定不可错过。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一乘寺西水干町15-2

电话075-702-1052

汇文堂

汇文堂建于明治四十年,距今已有109年的历史,汇文堂匾额是内藤湖南手书。初代主人大岛友直和森鸥外,吉川幸次郎,富冈铁斋有深厚的友谊。那时店内出版过铃木虎雄、内藤湖南谈梅兰芳京剧的《品梅记》,定期出版的《册府》卷首有很多大家供稿,风流一时。梅兰芳1919年赴日演出,于大阪第一日演出《思凡》、《空城计》、《御碑亭》,第二日演出《琴挑》、《乌龙院》、《天女散花》。铃木赞扬梅兰芳饰演的陈妙常:“幽愁暗含娇态,此等妙技恐无人能及。”一群日本人听不懂汉语却有如此领悟,实为难得。

如今店主是四代店主大岛夫人,大岛友直是她的叔父。店里经常只能看到她的儿子,一位不怎么说话的年轻人,问什么一概不知,都要去问母亲。大岛夫人感时伤怀,追慕旧时风流,常发出今不胜昔之叹。汇文堂时运维艰,生意冷清,聚散不由人,且由天定,随他去吧。

地址:京都市上京区丸太町通寺町以东

电话:075-231-0767 营业时间:10:00-18:00,节假日休息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竹苞楼

竹苞楼创业于江户初期,对面是本能寺,距今两百六十多年,现今的书楼也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其名出典《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传至现在已是第七代。竹苞楼各代店主与日本汉学家都相交甚密,1982年临川书店还整理出版《竹苞楼来翰集》,以记录名士笔墨。清末访日文人也多会到竹苞楼,彼时群英荟萃,盛极一时。如今竹苞楼藏书限于绘画书法,进店去的也是看的多,买的少,大概是因为书价比别家稍贵吧。儿子佐佐门英一决定继承家业,所以余脉尚可留存。

地址:京都市中京区寺町通御池以南本能寺前町511

电话:075-231-2977

营业时间:10:00-19:00周四休息

其中堂

其中堂是一件专卖佛教书籍的书店,明治三十八年在京都设分店,名古屋的老店如今已经倒闭,只剩京都这家。店内时常可以看到僧人和佛学院的学生在此购书。其中堂和京都各寺院交往密切,店内挂着东富寺前代主持的作品,店主人几代崇佛,经营佛教书籍也是兴趣所在。

主人家姓三浦,是第四代店主,传至今日已有一百一十一年了。其中堂有专门的包书纸,草绿底色,图案为连绵的线装书,典雅庄重。店家的包书动作娴熟优雅,也是赏心悦目的事。礼佛之人应该是怀着虔诚的心对待书和顾客的吧,真是一家好店。

地址:京都市中京区寺町通三条北

电话:075-231-2971

山崎书店

山崎书店专售各类美术书籍,店主也是个喜欢绘画的人,京都古书协会出版的“京都古书店绘图”就是出自山崎先生之手。店主名叫山崎纯夫,是个性格寡淡的人,从前加入旧书店协会,因自己的意愿与协会宗旨相左,故不几年便退了出来。自言:“很任性,只想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他喜欢石涛的画,又收藏了很多台北故宫的图册,对中国文化很是喜爱。店里的美术书籍和版画质量极佳,是绘画爱好者的好去处。他为人看得开,不强迫子女继承旧书店。只说,现在不是读书的时代,书店生意难做。而在京都不愁没有知己,总有美术专业的师生和民间爱好者登门访书。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冈崎圆胜寺町91-18

电话:075-762-0249

营业时间:10:00-18:00,周一休息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菊雄书店

菊雄书店是让人感觉“很难进入的店”,一是因为店内所售书目价格甚高,二是因为所处地段为京都最繁华的地段,与一般旧书店静僻的环境大有不同。菊雄书店位于河原町通路段,据宝历十二年的《京町鉴》记载:“于寺町以东设此,因在川原,故得此号。”

京都古书店有一种“不买勿观”的不成文规定,菊雄书店书目价格一般都很高。如《平安城东西南北町并之图》售价三百六十多万日元,当然这是存世不多的古籍,菊雄书店以出售古籍和古地图,版画闻名。菊雄书店创于大正十二年,距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初代主人前田菊雄,现在已是第三代主人前田智了。菊雄书店开网店很早,故生意好很多,书籍质量上乘,很受书虫喜欢。不过店内不宜久留,空间闭塞,且处于繁华路段,让人难有久处的心思。

地址:京都市中京区河原町通三条以北惠比须町430

营业时间:10:00-19:00,节假日休息

町家古本屋

这家旧书店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群老旧的民宅。这家旧书店很年轻,2009年7月开业,由三人共同经营。他们原本有自己的网络书店,因为兴趣相同,就租下一家町家房屋做旧书店。三人的网店,“滑轮鼻尖的眼镜”专注于童书,昭和时代的食谱,怀旧的绘本和小说。“思考之外”热心于旧书展卖会活动,“旧书蒲公英”热心日本的文学,哲学,思想,美术,电影,海外文学方面。选定民居做旧书店的原因是因为“最有京都的感觉”,这座民宅也有一百五十年历史了。他们并未加入旧书店协会,入会费实在是太贵了。

在距离这座旧书店一公里左右,有一家町家茶房,叫“词语之羽音”,招牌上写着“旧书店与茶房”,可是不卖书,只喝茶。店家是一对很温柔的夫妇,养了一只猫,喜欢做饭,愿意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常去旅行。店里的木头老屋,榻榻米,书籍,咖啡,绿意,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而美好。

地址:京都市上京区小川通寺之内以南挽木町518

营业时间:12:00-19:00不定休

津田书店

津田书店的店主是一对夫妇,专注收集中国方面的图书,夫人还是北京人,名叫蒋淑梅。日本人把旧书店的女主人称“古本屋的女房”。女主人的丈夫津田是个寡言的人,中国话不会说,跟着夫人吃了几十年的地地道道的北京炸酱面。

津田书店以藏有大量的满铁资料出名,“满铁”即“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此类图书不易得到。据津田先生说是九十年代自己到北京,恰巧人民大学要处理一批满铁图书馆旧藏图书,所以自己就买了回来。他说:“北大前的中国书店经理和我们素有交情。”他对北京的旧书店很熟,写过四篇随笔,题为《北京旧书店系列》。

地址:京都市伏见区石田森东町5-8

03古本三大祭

所谓“祭”在日语中是盛会的意思,古本三大祭就是旧书买卖的三大盛会。京都一年三大祭,5月葵祭,7月祗园祭,10月时代祭。葵祭又称贺茂祭,历史可以追溯到平安京建都之前。当时京都自然灾害频发,天皇命敕使到上贺茂神社和下鸭神社祈求五谷丰登,平安时代已是宫中盛大的节日。《枕草子》描写贺茂祭:“贺茂祭的时候很有意思。……到得祭日逼近了,做节日衣服用的青朽叶色和二蓝的布匹成卷,放在木箱的盖里,上面包着一些纸只是装个样子,拿着来往着送礼,也是很有意思的……”(周作人译)现在则是扮演斋王的女子“斋王代”盛装出行,众人拥簇。“斋王代”的扮演者多为京都出身名门的小姐。

日本人的汉学修养为什么那么好?十二家京都古书店带你一探究竟


祗园祭最早也是为了平息疫病,源于公元869年,是八坂神社主持的祭礼。整个仪式贯穿整个七月,最热闹的是7月17日的山形彩车巡行,其时,从白天到黑夜一片狂欢。《平家物语》开头云:“祗园精舍之声,奏诸行无常之响。”世事无常,从前佛祖弘法之地,如今则为艺伎行乐之所。

时代祭源于1895年平安神宫落成。参加祭礼的人穿不同时代的衣服,人群分别穿明治维新,江户,安土桃山,室町,吉野,镰仓,藤原,延历等不同时代的装束,以此纪念京都做都城的一千多年历史。

京都古书研究会的“三大祭”与上面说的三大祭时间很接近。5月初于劝业馆的春之古本即卖会,8月初于下鸭神社古森林的夏之纳凉古本祭,10月末于百万遍知恩寺的秋之古本祭。到时所有古书协会的成员书店都会参加,不乏有珍本善本,亦或比平时价格低的图书,是京都古书店的盛会。

我写京都古书店的目的不是想制作一篇旅游攻略,而是想通过京都古书店来钩沉着许中日文化不为人知的往事,从而消除中国人对日本的歧见,这也是我为何会在其间插叙京都诸贤往事的原因。文末津田和中国夫人喜结连理在我看来是有象征意义的,这也是中日文化的喜结连理。

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有一种病叫崇洋媚外》里说的一样,历史总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近年来抗日剧的轮番轰炸使得我们已经不能理性地看待日本这个国家了。我在此援引一例,林文月说白居易《长恨歌》中:“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这两句诗是宋人改写,以乐山之文风不可能写出如此华丽之句。《源氏物语》似有原句,可惜我记不大清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有很好的保留,国人却在保护本国文化上做得不太好。希望我的文章能对各位有所启示,中日文化同根同祖,望有心人稍作停留,多为观瞻,以不负我拳拳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