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3+1+2,选物政地、物政生、物生地,有什么优缺点?哪种容易高分?

喜洋洋136


辽宁的考生吗?最近辽宁省高考改革马上就要开始了。确定选择物理后,如果大学想学偏文一些可以选政治,但是个人觉得政治不是很好得分,如果政治是你比较擅长的可以考虑,生物比较好得分,计算题题型少,概念的题理解性的记忆比较有效果,比较好拿分,地理这一科,如果考虑将来就业,可以选择地理,目前和地理专业有关的岗位招聘报考人数很少,学的人也少,总结所有还是得看你个人更喜欢和擅长哪个学科了


A猪猪侠i生活


这三种组合各有特点,这三个组合都有物理专业覆盖面比较广。物、政、地和物、政、生的组合赋分可能会受限,物、生、地这种组合最容易拿高分。下面我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一、为什么这个三个组合专业覆盖面比较广

因为这三个组合当中都有物理。选择了物理专业,就相当于选择了97%以上的专业覆盖面。我们来看一下以往的专业覆盖的各个组合。

只要有物理这一个学科,最低的还是97.4%的覆盖率。所以说未来的专业还是很好选的。这是这三个组合的整体优势。

二、为什么说物、政、地和物、政、生的赋分会受限

我们看到这两个组合都有政治这一门学科,政治属于好学,确实很难拿高分的学科。高中政治没有听不懂的,听课的时候也没有认为很难的题。但是政治这一门学科却很难拿到高分。

因为除了课本之外,每一年的政治还涉及到时事政治,很多学生沉迷于书本课堂,对于时事政治积累的较少,后续的学习也不是很深入,所以这一块有的时候非常容易丢分。

政治里面的哲学、政治部分、经济生活,有的时候和学生生活相差很大,没有过多的社会实践,哲学部分比较空洞不好理解,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所以这部分拿高分也很难。

政治的采分点,有的时候很难把握,很多时候容易造成答题,很多采分点却一个,其他采分点非常容易忽视等现象。这些都造成了政治不容易得高分,相对于化学生物而言。

三、物、生、地这种组合相比较而言,容易拿高分

生物这门学科记忆性较多,计算也有,但是难度不大。地理传统意义上是文科,但是确实理科的实力。要求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甚至计算能力。因为前面选择了物理和生物,都是理科的思维,再加上地理,非常容易理顺学习。

有很多理科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地理,但是由于前期的分科地理化到了文科,所以根本学不到现在这种新的3+1+2的模式,就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

到了时间证明理科的学生学习地理成绩会更好,相对来说容易拿到高分。不过像政治那样好学,不容易拿分。一般理科生学习地理都会拿到比较高的分数。

所以这三个组合相对来说,这一个组合是比较容易拿分的,同时物理、生物、地理这个组合选择的人数也比较少,竞争不激烈,赋分也占优势。

四、选择科目组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长远,而不仅仅是为了上到一个学校

选择科目组合的时候,很多家长只顾着眼前,如果能取得最好的分数,却忘了未来的就业。造成了很多时候学生毕业就失业,甚至读取了研究生之后,仍然找不到好工作。

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定院校和专业,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再去选组合。同时扬长避短,看看自己哪科是强项结合自己的兴趣。综合多方因素来选择科目。

在近几年指导家长报考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大批学生就业当中,发现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就业困难。2019年毕业生达到了874万,比2018年增加了40万,2020年毕业生会更多。而且很多专业不对口,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就业压力逐年上升。

所以家长在报考志愿,或者是在选取科目的时候,就要注重这个方向。一定要注重就业的问题。有的学生凭兴趣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但是这个行业逐年下降,甚至行业遇冷,找不到好工作,都不是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分析了这三个组合的优缺点,并且也给出了建议物理、生物、地理最容易拿到高分。希望可以给到大家参考。一旦选择好之后,就全力以赴的学习,不要犹豫不决,一改再改。高考最终决定的是成绩,希望所有的考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


云梦谈教育


选择物理拓宽大学的可选专业,是一种很好的想法,我也是极力支持的。

那么在题主给出的剩下三门科目:政治、地理、生物中,应该怎么选择呢?

我觉得应该分析以下几点:

一、政治、地理、生物的相对学习难度

政治比较侧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对题意的准确分析。


就像语文一样,政治不难及格,但是很难得高分。在每年的几百万文科考生中,都很少有人可以在政治拿到满分,所以政治一直是文科生之前最头疼的科目。

地理是偏向理性思维的学科。


地理更加侧重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天气变冷了就想到寒潮,下雨了就想到锋面雨、梅雨,凡事都要多想一步,而且需要背很多的地图。


生物的知识点特别琐碎,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东西较多,但是整体的学习难度是最低的,

生物也是最容易拿到满分的科目,每年高考生物的满分率最高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总之,政治很难拿高分,地理和生物这两种学科在各自的优势下都比较容易拿高分。

二、政治、地理、生物的赋分制度

什么是赋分制度?

简单的说就是根据某一科目报考的人数,给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转化成相对应的分数。

选择的人越少,赋分越高;

选择的人越多,竞争压力越大,赋分也就越低。

所以选择科目,不仅要看自己的绝对成绩,还要看自己在所有竞争对手中处于什么位置。

比如选择政治的有100人,高考成绩的前1%可以赋分100,那么你只需要超越99人。选择地理的有1000人,也是高考成绩的前1%可以赋分100,那么你需要超越990个人。

超越990个人显然比超越90个人要难得多。

总之,应对赋分制度只需要遵循一个原则:“以相对成绩为主,以绝对成绩为辅,合理选择,扬长避短”。

三、这三种科目组合的优缺点


1、物理+政治+地理。

优点:专业面广,赋分高。政治和地理普遍赋分比较好,因为物理是二选一科目,会有很多学霸选择物理,想赋到高分实在很难,政治和地理可以弥补物理成绩的不足。

缺点:政治很难考到高分,地理学习难度略大。适合成绩一般的学生。


2、物理+政治+生物。

优点:跟上一个选择相比,专业面更广,赋分略低一些,除此以外,生物的答案标准更加客观,也更容易取得高分。

缺点:政治很难考到高分,整体赋分略低。适合成绩偏下的学生。


3、物理+生物+地理

优点:绝对分数不受限制,如果自己成绩优秀,这个组合很容易考到高分,拉开跟其他学生的分数差距。

缺点:对于学生成绩要求较高,适合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我是松鼠课堂高老师,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和点赞!

高锋老师


选物理保专业,选另外两科提分,这种思想是对的,也是我一直比较推崇的。对于题主的这几个组合,显然是处于这个考虑。

既然除了物理外的两科都属于提分的科目,我觉着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政治、生物、地理哪科好学?

这个因人而异!因为有的学生擅长记忆,有的学生理性思维更好,所以难易都是相对的。就一般而言,政治是比较好学的学科,除了哲学难理解外,政治基本上不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既然能听懂,得分就不难,但是得高分不容易,即便是尖子生也不敢说有把握,所以成绩好的,很少有选政治的。

地理和生物都是属于“中性”学科,比物理化学和理解,比历史和政治背诵少。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这两科难度不大,而且比较有把握得分,所以,理科生很少有人去辅导生物的。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地理又是文科中最难的学科,所以文科生中辅导地理的比历史和政治的多。所以,对于理科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考虑选择生物和地理。

二、政治、生物、地理哪科容易赋高分?

新高考实行赋分制度,赋分的高低,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你自己的实力:看你是在“分子”里还是“分母”里,如果是在分子,就不用太担心,都会赋高分;如果在分母中,则恰恰相反。

2、你竞争对手的实力:赋分制度主要看排名,所以你的对手很重要。选择政治的学生,水平肯定小于地理,地理一般又小于生物。因为选择政史地组合的,还是传统意义上成绩更弱的,以前只有文理,没办法选择政史地组合,现在给出了12种、20种组合,还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成绩一般更弱。

3、全省的选课人数:人数越多的,越容易赋高分。比如选择生物的有1000人,前1%的学生可以赋分90分以上,你们这些学生有10个人;但是如果有10000人选择地理,前1%的学生就是100人可以赋分90分以上,不考虑题目等其他因素,显然考入全省前10名比前100名要难得多。

三、这三个组合,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学生

从总体而言,这三个组合都适合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尖子生喜欢理化生组合;成绩差的被迫选择政史地组合。

1、物政地:两文一理的组合,学习难度不大,专业受限不明显,适合中等生。

2、物政生:两理一文的组合,和物政地差不多,也适合中等生。

3、物生地:学习难度比前两个组合稍微加大,但是得分不一定低,生物和地理都比政治更客观,更容易得高分,所以这个组合,适合成绩偏上的学生。

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我是”赢在高三“,对新高考有较多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江苏是最早执行高考改革方案的,我陪女儿曾经走过3+2+等级的模式,如今,再来看3+1+2自然也很容易给大家解释明白。

题主基本上已经确定将3+1+2中的1设定为物理了,也就意味着是偏向理科的模式。虽然语数外三门不分文理,但是,物理和历史的选择其实是决定将来更多的是偏向理科还是偏向文科的模式的,因为高中不分文理,不代表大学招生不分文理,大学里肯定是专业分科的。

按理说,如果选择理科,对自己的成绩又自信,那么,物化生是最好的组合,题主既然没有选择物化生,可能是想避开那些理科学霸们,毕竟对于理科的学霸们来说,同时,对于那些985类特别是那些顶尖的高校来说,理科他们会毫无意外选择物化生的组合,因为这三门才是理科类专业要学的基础课。

不选化学,意味着避开了最强对手,但同时差不多也就放弃了冲击顶尖学校的机会。毕竟在语数外和物理(或历史)之外,剩下的科目是按照报考的人数的分数分配相应的等级,然后再转化为相对应的分数来算的。

此话怎解?比如说同样的化学和生物两门课,省内有三万人选择了化学,五万人选择了生物,计分的时候不管你的绝对分数是多少,试卷的难易程度如何,而是按照相对分数折算人数比例。比如说A等为前15%,对应的分数区间为100分至86分,也就是说你这门课全省前1%,折算成分数即100分,前15%,折算成分数就是86分。这样算来,最终决定你这门课的成绩的因素是什么呢?是报名参加这门课考试的人数和该门课报名者的科目强度。一则人数越多,竞争越烈;二则该门课参考者的水平越高竞争越激烈;三则跟你自己该门课的水平相关,你这门课学得越好,排位越靠前,折算的分数越高。总体来说跟考试卷的难题程度基本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你难人家也难。如果你该门科学得特别好,还希望难一点,可以跟别人拉开梯度。

这个选择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缺点?选科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别人怎么选,尤其是涉及到全省,这中间的盲目度是比较高的,而且有的学校早分班有的晚分班(中间大概会有半年左右的差距),基本上等你知道大家的选科结果后再想改科目,估计可能性不大了。既然如此,那么学生应该怎么选?个人认为,学霸就是想上顶级学校的,理科就是物化生,文科就是史政地,旗帜鲜明,你就是要面对强手去竞争的,否则,顶级的高校凭什么选你?除了学霸以外的学生呢,个人建议就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不管是物政地、物政生还是物生地,你觉得哪门是自己擅长的,能够在考试中最大发挥自己长处的组合,你就选择哪个。谁也不知道哪门能得高分,因为分数是转化来的,最终是不是得高分,要看这门课的报名情况,你自己的发挥怎样,你的竞争对手实力怎样。

最后,祝愿每位选科的考生吃透新高考的精神,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科目,并在高考中发挥出最好的成绩,同时又能避开最强的对手。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今年,又有8个省公布了最新的高考方案,即将采用“3+1+2”模式,根据方案,3即三门主科,语文数学和外语;1是从物理和历史中任选一门,2即从政法、地理、生物和化学这4门中,任选2门。也就是说,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不得不要面临选择科目的问题。

从这个“3+1+2”来看,课程选择拥有至少12种选择,怎么选课成了很多学生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的话,高一学生既然决定选择物理,未来可以报考的专业面要宽很多,相当于文理分科中的理科,选择历史相当于原来的文科。既然已经决定选择物理这个大方向,那么接下来几门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第一、政治、化学、生物和地理的选择

从这四门课程来看,仅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政治考试中主观题目较多,考试中很多考生不太容易把握,得分点容易遗漏。而且偏文科类的科目,需要较强的记忆能力。

而生物地理和化学相对偏理科一些,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生物和理解力。这三门课程里,相对而言,生物和地理较容易一些,只要肯下功夫,还是比较容易和高分,化学如果学得好的人,觉得也非常简单,这个要看自己擅长什么课程。

第二、要看未来专业报考

选择物理,大学里很多理工科专业已经可以报考了,但这是前提,却不是唯一条件。很多大学招生时,是要看选课组合的。有物理这个前提,接下来要选择的课程也非常关键。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比如说化学,大学专业里跟化学相关的专业非常多,比如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环境类,等等,这些专业都是跟化学专业息息相关,如果不选择化学这门课程,很多专业是不能报考的。

同样,对于生物专业也是如此,一直以来,生物化学不分家,不选生物的话,这些专业也容易受限制。

当然,如果选择政治专业的话,大学可报的专业范围显然要窄很多,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不能报考,这边学物理,那边很多理工专业不能报,这就非常尴尬了。

第三、参考山东高考选课

山东省目前采用的“3+3”模式,但它的选课可以作为“3+1+2”,从目前山东选课和大学专业匹配情况来看,选择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地理组合,未来可选的大学专业都是非常高的。

所以,个人建议,既然已经选择了物理这个大的方向,建议最好后两门选择的课程可以偏理科一点,这样学起来可能更顺一些,不要一会儿文科,一会儿理科。首推物理生物地理组合,其次物理生物化学,最后是物理地理化学组合。

当然,这里面任何一个组合如果遇到自己非常不感冒的课程,一定要回避掉,切不可为了一个组合而给自己平时学习出难题,选择任何一个组合,确保能学好,考试能拿高分才是正道。

以上纯属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如果是你们,会怎么选择?欢迎交流。


教育有故事


寒假过后,有些地方新高一的同学就要开始进行选课走班了,虽然江苏省已经通过官方规定不允许高一阶段进行选课走班,但是别的省份没有规定,所以,还是有很多学校提前在高一阶段就完成了选课走班。

这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可能会显得比较仓促,尤其是对第一次实行选课走班的同学来说,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选课是怎么回事,赋分制度是怎么回事就业匆忙选课走班。

一、3+1+2地区选课特点

在实行3+1+2新课改的地区,学生进行选课走班一共有12种组合,分别是: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物生政,物生地,物政地,史化生,史化政,史化地,史生政,史生地,政史地。

所以,学生能在这12个组合当中任意选,但是物理和历史不能搭配,因此,有的同学可能物理和历史比较擅长,但非常遗憾。

这些组合单就自身来说并没有什么优缺点,它适合于不同的同学。比如学霸可能会选物化生,程度比较差的同学会选政史地,居于中间的同学会选其他十个组合比较多。

二、物政地和物政生的优缺点

这两个组合都有一个物理学科和政治选课,其主要差别是地理和生物。其中第一个组合物理于理科政治和地理属于文科,但是在大学地理学科被划分到了理工科,所以,这个组合表面上是一理两文,其实是两理一文。

第二个组合物政生,物理和生物是标准的理工科,因此属于标准的两理搭一文组合。相较于上一个组合,我认为地理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差不多,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地理和生物学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感觉地理学科简单,也有的同学感觉生物学科不难。

物理学科是比较难学的,这个众所周知的,说白了,学好物理必须开窍,否则难度很大。政治学科有的人觉得简单,其实大错特错,高中政治不同于初中,思维含量相当大,不是初中那种填鸭式的背一背记一记就能考高分的情况了。

而且政治学科的主观性非常强,选择政治学科就要承担阅卷的风险,因为主观性强的学科多扣一分少扣一分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个跟阅卷老师有关系。

三、物生地组合的优缺点

这个组合由于没有了主观性比较强的政治学科,客观题数量比较多,所以,答案具有唯一性,容易考高分。

纯理科组合的特点就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阅卷老师改卷的时候也不会出现错误。

相对于物化生来讲去掉一个化学,物生地的学习难度会减少不少,其实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如果你不是学霸,尽量要避免选择物化生这样的组合,即使不选择化学也不行影响将来专业填报。

所以,对于成绩居于中偏上或中游的同学来说,物生地组合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教师老李


在高考改革中,“3+1+2”模式的改革方式在笔者看来还是不错的,能让不少考生有机会合理地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能在高考中更加实际的调整自己的应考模式,制定合理的应考模式。在目前高考改革中已经出台的举措来看,这项改革措施还是比较符合时宜,在众多高考改革政策中属于前列。

将物理和历史作为二者选其一的科目,其实就是在理科和文科之间做出选择,不过这二者的选择也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的专业选择,往往选择物理,在高考后的专业选择上范围会更广,而选择历史,就基本决定大学报考时所能选择的专业范围还是比较少的。综合如今的高等教育实践及就业前景来讲,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应该以选择物理为主,除非对理科类的专业没有太大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学好。

近日有人提出,在“3+1+2”的高考模式下,选择物政地、物政生、物生地3种组合的优缺点?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在政治、生物、地理三科之间进行选择,选择哪两个科目与物理进行组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才能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在高考报名中占得先机。

其实,选择这三个科目肯定要根据自己到底在哪两个科目上更擅长,更容易获得高分。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九个考试科目,多数学生往往只是对某部分科目比较擅长,或多或少的存在偏科现象,如果喜欢某科目,肯定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获得感。

如果三个科目之间的学习成绩或者喜好程度都是差不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从高考现实来进行具体分析。在三个科目中,怎样选择组合更容易获得高分。

从自身实力的角度来讲,要从两两组合之中,综合评价自身实力是否处于前列,也就是说是在“分子”中,还是在“分母”之中,如果在“分子”群体中,那就没有必要太担心,果断选择;如果自己的成绩在“分母”群体中,那就要果断放弃,绝对不能盲目选择,最后无法从高考中胜出。

从竞争对手的实力来看,在任何高考制度下,我们都要考虑对手的实力,尤其是在这种选课高考制度下,更应该注重对手的实力。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选择文科的学生视力一般都要低于理科生,因此选择政治的学生能力一般都要小于地理,选择地理的学生能力一般小于生物,因此,我们在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对手的实力,自己的能力到底是否能与同等条件下的学生进行竞争。

从科目发展的角度来讲,政治科目虽然在学习起来并不难,单纯需要理解的知识并不多,主要还是依靠记忆,但是在高考中其主观题目比较多,想要的高分确实不容易;地理科目是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科目,需要理解与记忆并存,在考试中也会存在较多的主观题;生物科目应该是纯理科性的,重点还是需要理解,在高考中相对于政治、地理更容易得高分。

对于物政地、物政生、物生地3种组合应该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呢?

物政地:两文一理的组合,从目前的学习难度来讲并不大,主要还是依靠记忆,定然在未来专业报考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

物政生:两理一文的组合,这种组合同样会有不小的限制,当然,这种限制相对于“物政地”来讲相对于更宽泛,这种组合同样适合中等生。

物生地:两理一文的组合,但是这种组合的学习难度比前两个组合要大不少,而且不少人曾经建议将地理列入理科范围,当然在高考中这种组合的分数可能不会太低,因为三者的主观题比较少,容易得到更高的分数,这种组合适合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

综合来讲,笔者认为在选择物理大方向的前提下,建议应该将之后的两门选择偏理科,选择物生地的模式。这样在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上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当然,在选择高考模式时,还是要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毕竟只有自己擅长的科目才更容易出高分,也能更容易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东爱雨小公


其实我觉得还是应该看孩子更加喜欢哪一科擅长哪一科。毕竟,能学下去,能学会是最重要的。


柒言柒语


最好避开物化生,如果不是学霸,你会死在上面,你觉得你学的好,看看有多少学霸选它,学霸比你考得还要好,赋分下来你就一般了,当然,你要是学霸就无所谓了。

现在有些一知半解的砖家都不懂就说选理化生,还什么大学学习,你要首先考上大学,才能去想大学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