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法國兒童教育專家馬克·雷諾在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曾說:要樹立家長的權威,善於向孩子的“任性”說“不”。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也就是當你學會了說“不”,就會發現,孩子管起來其實很容易!

大人永遠不要懷疑孩子是不是不聰明,因為他們的聰明你難以想到,孩子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會不斷總結“經驗”,當他們發現某種方法可以讓父母妥協時,就會反覆使用。

而家長的一再妥協,正是導致孩子“哭鬧要挾”的根本原因。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不過很多人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哭鬧要挾打一頓就沒事了。”沒想到的時候還有很多人贊同這個觀點。

不置可否,孩子在被打之後確實會變乖,不過也有的孩子你越打,他的脾氣就越大。同時這樣的教育方式還容易引起孩子的性格缺陷,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手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著名心理學教授錢銘怡,在《青少年人格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報告》中指出:父母的負面教育會直接影響子女以後的性格。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在研究中,我們能發現打罵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頑固、冷酷,殘忍,獨立或怯懦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盲從,不誠實等等。

這些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很顯然,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開朗、樂觀、誠實、自信、有包容心等一切美好的品格。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所以打罵這種極端的懲罰方式,是最後的手段同時也是最沒用的手段,只會讓孩子背離我們的初衷。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一直強調,孩子6歲前家長要學會說“不”,但不是靠打罵來讓孩子屈服。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3歲前哭鬧屬於正常行為,因為他們不會表達自己需求,哭鬧是他們的唯一表達方式。而三歲以後孩子的哭鬧一定是帶有目的性。

所以面對孩子“哭鬧要挾”的時候,家長們要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第一、不要罵,會給孩子留下不文明的印象。

第二、不要打,孩子還小,你打他不公平。

第三、不要說教,孩子正鬧著,說什麼都是噪音,聽不進去。

第四、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你就看著他鬧,等他情緒平復。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當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試圖阻止,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說:“孩子哭鬧時,讓孩子將脾氣發完,不要試圖阻止。要知道哭鬧、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才是。”

等孩子哭完之後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讓孩子知道哭鬧解決不了問題,好好商量才有機會。一次兩次都無法讓家長妥協,孩子就知道這個方法沒用就不會再用哭鬧要挾父母了。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李玫瑾教授也強調過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所以在這個時期,要對孩子說“不”,讓他知道父母雖然愛他,但不遷就他,否則孩子長大後將會很難管。

教育孩子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建立良好的根基,孩子將來也會感謝你,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

璐璐為大家推薦一套培養孩子好品格的故事書,每天睡前堅持給孩子講或者陪孩子一起看,對孩子的品格培養有著很大的幫助。全套共10冊,對應著孩子的10大品格,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基礎。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strong>【點擊下方<strong>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最後再給大家推薦一套培養孩子情商的圖畫書,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共6冊,情商的培養有助於寶寶控制情緒、對於孩子上學交朋友,上班時的為人處事都有一定的幫助。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strong>【點擊下方<strong>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李玫瑾:正確應對孩子“哭鬧要挾”,建議父母堅持這4個基本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