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政權、十一個君主,馮道是如何做到“不倒翁”的

在古代做官是有利可圖的,但也十分危險,弄不好就要殺頭。即使做到宰相的高位,有時也難免滿門抄斬的下場。這種例子在歷史上真是舉不勝舉。雖然如此,卻也有極會做官的,不管政治風雲如何神奇莫測,他都可以穩坐釣魚船。五代時期的馮道,就是這種人物當中最有名的代表。

五個政權、十一個君主,馮道是如何做到“不倒翁”的

馮道所生活的時代,形勢極不安定。唐朝滅亡後,中國北部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共歷時五十四年。最長的梁延續了十七年,最短的漢只存在五年。這中間,後晉被契丹人所建立的遼國所滅,遼國也曾對中原實行過短暫的統治。在這種動盪混亂的局面下,馮道卻憑著老謀深算、圓滑多變的政治權術,穩穩地做了五朝元老。馮道最大的本事是見風轉舵。他非常善於分析形勢,觀察風向。對於他來說,給誰做臣子都是一樣的。只要能保住官位,他肯為任何人效勞。

後唐時,馮道開始發跡。唐明宗時他當了宰相。明宗以後的唐閔帝,被鳳翔節度使李從珂起兵推翻。李從珂推翻了馮道的主子,他當然是馮道的敵人。但是馮道一點也不計較這些,他及時勸進,也就是擁戴李從珂作皇帝。他又在新主子下面做了司空。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打敗李從珂,建立後晉,做了兒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無恥的一個皇帝,居然把契丹叫爸爸,自稱兒子。馮道就在這個兒皇帝手下做了首相。契丹滅後晉,馮道主動入朝,做了太傅。契丹退回北方,劉知遠建立後漢,馮道前去投奔,又做了太師。劉知遠的兒子繼位不久,被天雄節度使郭威推翻,馮道幫郭威誘殺了後漢宗室,又在郭威建立的後周朝內做了太師。前後三十年的官場生涯,馮道歷事五個政權、十一個君主,始終沒離宰相、三公、三師的高位,做官真是做絕了。

五個政權、十一個君主,馮道是如何做到“不倒翁”的

馮道會保官、保身,靠的是遇事不表態、依違兩可的圓滑處世之道。他深知在形勢難以預測的情況下,任何不慎都會遭致殺身大禍,從而使自己成為政權變換的殉葬品。因此,他雖然身居要職,卻從不參與任何擔干係的事情,“人莫測其喜慍”。遇事慢開口,不出頭,不擔責任,這是他做官的秘訣。

後晉石敬瑭臨死前,囑託馮道輔立他的幼子石重睿。馮道接受了。但石敬瑭死後,天平節度使景延廣主張立長子,馮道也不反對,因為他不願冒風險充當石重睿的保護人。結果石重貴做了皇帝,馮道照樣做首相。景延廣擁立有功,掌握了大權,主張反對契丹,引起爭論。馮道不表態,“依違其間”。石重貴聽從了景延廣的主張,於是同契丹的關係破裂,並被契丹消滅了。契丹滅晉後,捉住景延廣問罪,有人揭發馮道也參與反契丹之謀,遼主卻很明白,立即駁斥道:“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結果他不但沒有獲罪,反而在契丹那裡繼續做官。

五個政權、十一個君主,馮道是如何做到“不倒翁”的

馮道總是以“忠”來標榜自己。他確實是夠“忠”的,任何人掌了權他都可以效忠,實際上連一點封建的氣節都沒有。晉高祖石敬瑭這個兒皇帝,接到遼主的封號後,感恩不盡,為表示對父皇帝的崇敬,派馮道出使遼國。對於這個極其可恥的使命,他當時覺得只有馮道能夠承擔,而馮道確實毫不猶豫地欣然同意。他對石敬瑭說:“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無恥到這種程度,可以說登峰造極了。

馮道的品行當然十分可憎,就是在封建社會里也為人所不齒。司馬光說:“道之為相,歷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視過客,朝為仇敵,暮為君臣,易面變辭,曾無愧作”。歐陽修也認為,馮道這個人“可謂無廉恥者矣”。

五個政權、十一個君主,馮道是如何做到“不倒翁”的

馮道的出現,正適合了五代時期腐朽政治的需要。當時的武夫們兇殘地殺來殺去,誰奪得政權,也需要這樣一些官僚來維持局面,安撫人心。馮道的存在,正可以承擔這種使命。他所代表的那一群庸碌官僚,有如皇帝寶座上的扶手和靠背,誰來坐都沒關係,都有用。當時那些腐朽的君主,對馮道之流的需要,也僅此而已。因此,馮道是那個歷史時代的產物。司馬光也多少看到了這點,指出:“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時君亦有責焉”。

馮道的做官之道,實際上乃是中國封建社會官僚政客作風的結晶。這種看風轉舵的本領,固然不合於封建的正統道德準則,卻十分適合封建官場的需要。這就使它成為封建正統道德的必要補充,得以長期存在和發展,實際上構成了中國封建道德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聲 明】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