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韩国电影《寄生虫》创造历史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电影?

似沐夕梓


这对于韩国电影人来说是一个非凡的荣耀,对所有亚洲电影人和非英语片来讲,也是看到了机会,只要够出色,一定会被青睐。

从历年获奖影片看《寄生虫》为什么能获得最佳影片

木头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往前倒三届,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月光男孩》,讨论的是个人性取向问题,涉及到自我接纳等等,也是比较敏感和一直存在但很少人敢认真去讲的问题。

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水形物语》,讨论的是边缘人爱恋问题,涉及到禁忌关系,个人和群体矛盾等等,一方面比较敏感但有存在,另一方面又容易被忽视,因为大众影片会关注的是普罗大众的问题,很少关注少部分人的问题。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绿皮书》,讨论的是种族和阶级问题,这类讨论在奥斯卡电影甚至很多奔着各种电影节奖项去的电影里屡见不鲜,就看哪部电影能够切入的角度好,展现得又深度又不过分了。

到了这一届,入围最佳影片的有《极速车王》、《爱尔兰人》、《乔乔的异想世界》、《小丑》、《小妇人》、《婚姻故事》、《1917》、《好莱坞往事》、《寄生虫》,考虑到《寄生虫》在阶级问题上的有意思讨论,获奖也就是不足为奇了。

《寄生虫》好在哪里:深刻的寓意、出色的类型片表现和恰到好处的留白

《寄生虫》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整部影片里没有仇富怜贫,跟一般的刻板印象不同,却又更符合现实,富人一家友善慷慨但界限感十足,穷人一家有能力感恩却又为了突破圈层剑走偏锋。影片表面上看好像感觉阶层很融合,但最后却爆发了令人惊讶的冲突,这里面的寓意深刻很值得思量。

而且作为类型电影,在情节、人物等等方面都很有看头,不断的反转,让人惊讶,最后借用儿子的幻想给一切留下一个无解的答案,这份留白也刚刚好呀。

木头说

《寄生虫》的成功其实给国内电影人也是一次重击,之前华语电影也算走在亚洲电影前列,近几年倒是商业大片多了,但是高品质的电影却少了,看来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和摸索啊。


森木头


韩国著名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一战封神,一举拿下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原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创造了韩国电影在奥斯卡零的突破。奥斯卡历史上也第一次将最佳影片的小金人颁给了一部非英语电影。

《寄生虫》讲述宋康昊所饰演的金司机一个贫困的四口之家,长年居住在半地下室;一家人都失业,靠给快餐店折披萨盒、打各种零工为生。一次偶然机会,金家长子基宇伪造学历应聘到富人朴社长家里给其大女儿当家教;然后一家人通过手段隐瞒关系和身份陆续全部搬进了朴家豪宅,各自都混上了从司机到保姆等不错的差事。但他们沐浴在地面阳光下的好日子没过太久,另一家藏得更深,寄生在豪宅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的一对夫妇,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寄生计划”。

《寄生虫》告诉我们:如果中产一夜之间沦为赤贫;如果穷人失去对未来翻身的憧憬,那么最后遭殃的就是社会上的所有人。

「如何评价今年奥斯卡的奖项结果」

《寄生虫》成奥斯卡最大赢家是因为导演的思考是世界顶级的思考,对电影本体论的思考,这种思考,贯穿在电影史发展的不同重要环节里。就是电影不仅是讲故事,还要反思故事的意义,现实和虚构,以及观看的意义。《小丑》的思考跟他显然同步,不过《小丑》反体制色彩强烈,而奥斯卡基本上属于主流社会的奖项。不可能给它奖,不过为了肯定小丑的努力,一定给他个小奖。至于《1917》为什么没获大奖。因为之前关于一镜到底的《鸟人》已经获过奖,不是说多好,而是说这种努力需要鼓励,仅此而已,至于入围的其他电影,基本上属于中规中矩,不太有超常表现,所以《寄生虫》胜出理所当然。



泡影芭


 寄生虫竞争奥斯卡评价如何 寄生虫剧情讲了什么好看吗

  近日,寄生虫竞争奥斯卡受到很多网友关注,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将代表韩国竞争新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这届开始改名最佳国际影片),来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寄生虫竞争奥斯卡

  21日,寄生虫竞争奥斯卡登上热搜,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宣布: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将代表韩国竞争新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这届开始改名最佳国际影片)。

  今年5月,《寄生虫》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并成为首次拿到该奖的韩国电影。其后《寄生虫》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并将会在北美上映。

  此前,自韩国电影开始选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年来,从未曾入围,去年大热的《燃烧》也落选了。今年5月,《寄生虫》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并成为首次拿到该奖的韩国电影。其后《寄生虫》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并将会在北美上映。截至目前,该片在韩国本土已达到一千多万的观影人次。

  寄生虫电影讲了什么

  电影由奉俊昊执导,宋康昊、崔宇植、朴素丹、李善均、赵汝贞等主演,讲述金钱导致的一切,由此探讨韩国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贫富巨大差距、社会阶层不公和难以逾越的鸿沟。




一起看电影大家


剧情简介: 《寄生虫》讲述了发生在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家庭身上的故事。基泽的家人都失业了,寄托了家人生计希望的大儿子(崔宇植 饰)前往IT公司老总朴社长(李善均 饰)家应聘课外教师,他们渐渐地对富有而迷人的朴家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而这让他们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事,我要说的是,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我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在它132分钟的运行时间里让我经历了如此多不同的情绪状态,而且没有感到混乱或音调不一致。这部电影的部分内容非常滑稽。部分令人心碎。其他部分令人极度紧张(老实说,我不确定从2013年《绝命毒师》的最后一季开始,我是否已经感觉到如此接近我的座位边缘)。 它做到这一切的同时,节奏完美,导演优美,演员阵容中的每一个人都表现得令人惊讶。所有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没有明确的英雄和恶棍的故事所引发的冲突、戏剧和紧张程度令人震惊。你开始关心他们了。 我很难想出这部电影的任何缺点。当然,我看过很多很难挑剔的电影,但很少一部电影能在直觉层面上吸引我并让我兴奋到这种程度,同时在技术上又如此接近完美。它非常有趣,以如此多不同的方式彻底移动,而且作为蛋糕上的糖衣,一旦电影结束,有大量的社会评论和一些沉重的主题需要咀嚼(我能看出来,这部电影暂时不会离开我的头脑)。 尽可能抓住这个机会,相信炒作。冯俊浩已经拍了很多很棒的电影(到目前为止还不错),但这甚至比其他电影都要出色。。


影视梅子君


《寄生虫》是借由讲述来自底层社会的一家四口如何费尽心机“寄生”进富人别墅、最终引发悲剧的荒诞故事,书写阶级的对立,呈现现实社会中被挤压的底层人物心理异化过程,探讨“寄生”的人性隐喻。 从这部影片的视听风格来看,奉导的构图啊、镜头调度啊、景深运用啊作用的出神入化,毫无痕迹。随便聊聊影片中暴雨之夜的那场戏,镜头随着在主人公在暴雨中奔跑回家,完整的呈现出居住在「半地下室」,如蟑螂一般生活着的主人公一家的样貌。家已经被淹大半,为了堵住水管破裂污水喷涌的马桶,女主角坐在马桶盖上抽烟,对比蒙太奇呈现透过大落地窗欣赏壮观的雨景的富人家。镜头语言上的切换和对比的建立,带给观众的撼动是极有力量的。

回到中国电影,我们辉煌过,惊天动地过,无人能敌过。希望中国电影有更加美好缤纷的明天。




龙儿爱剪辑


韩国电影《寄生虫》成为最大赢家:该片横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四个奖项,刷新多项纪录。

《寄生虫》由韩国著名导演奉俊昊执导,以黑色幽默演绎了社会底层一家人寄居上流家庭的荒诞悲喜剧,揭露了韩国社会贫富阶层悬殊的残酷现实。时而诙谐轻松,时而惊悚苦涩,让人身临其境,更具真实感。

冲突不断,结局残酷而震撼,引人沉思。有影评说,“事实上,我们对于弱者的愤怒,已超出了感知的能力。强者对弱者的漠视,迟早会被暴力反噬”。《寄生虫》的深刻在于此,艺术高度也在于此。





鹤仙柴


《寄生虫》影片讲述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隐瞒真实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担任家教后,一家人的生活渐渐起了变化的故事 是一部关于社会地位、抱负、物质主义和父权制家庭,以及那些接受拥仆人阶层的想法的人的怪异黑色喜剧,将社会贫富阶层的关系呈现得如同一碗清水般透彻。采用了一种更接近社会现实主义的风格,尽管加入了黑色讽刺和黑色惊悚元素。不管这个双刃标题的恐怖电影内涵是什么,道德上有缺陷的怪物完全是人类.

导演奉俊昊在影片中对准的,是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在那里有钱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被留下挣扎着生存。很显然地他达到了目标,电影毫无疑问是有趣的,但却也充满了愤怒,以及感受到的强烈不公正感。

2019年6月,《寄生虫》在法国上映后至今已动员68万1122名观众,成为了迄今在法国最卖座的韩国电影。

2019年6月23日,《寄生虫》在韩国上映后累计观影人次已突破900万。2019年7月8日,《寄生虫》在韩国累计观影人次达到977万。2019年7月16日,《寄生虫》在韩国累计观影人次达到991万。2019年7月22日,《寄生虫》在韩国累计观影人次达到1000万249人次,正式突破千万大关.


贝呗爱德华剪影


题主你好,我是二十点影娱,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当地时间2020年2月9日(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举行颁奖典礼,《寄生虫》获奖如下。

最佳影片:《寄生虫》

最佳导演:奉俊昊《寄生虫》

最佳原创剧本:奉俊昊、韩进元《寄生虫》

最佳国际影片:《寄生虫》(韩国)

《寄生虫》成为历史上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电影的历史记录,同时,还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影片”其余三个大奖,导演奉俊昊更是一人包揽四座小金人,创造单届奥斯卡获奖个人之最。

《寄生虫》也成为第二部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戛纳金棕榈的影片。(第一部是1956年的《君子好逑》)。

《寄生虫》的获奖消息就连韩国总统文在寅和青瓦台的政府官员都为其喝彩,韩国网民更是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

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对《寄生虫》的祝贺声明中说:感谢《寄生虫》剧组给予韩国国民的自豪和勇气。《寄生虫》的奥斯卡四冠王是过去一百年里所有韩国电影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今后政府将进一步为广大电影人提供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并放心大胆制作电影的环境。

《寄生虫》在斩获戛纳金棕榈大奖之后,网友对于它是否美过其名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而在小编看来,或许,它不是那部最好的电影,也许,与《爱尔兰人》或《1917》比较,没有那些史诗的气质;和《燃烧》对比,少了些硬劈生凿,虚实相生,多义暧昧;甚至,和导演自己的电影《杀人回忆》相比,少了些那种抓不到、还被调戏的无力感。

可是,是否美不其名,寄生虫都站到了最高奖台上,这是对寄生虫和奉俊昊无声的肯定。

《寄生虫》向我们叙述了一个没有坏人的世界,但是依旧有悲剧的影视,

即便网友对《寄生虫》获奖不屑一顾,也不能阻止奉俊昊以影片《寄生虫》成为了历史第一人的事实。

以上就是小编对影片《寄生虫》获奖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帮助。




二十点影娱


你如果有心去抓取,《寄生虫》有大量影射社会的金句。但是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同样讽刺发达国家和上流社会伪善的电影,会在国内连放映的机会都无法取到。没能在电影院支持一下奉俊昊导演的作品票房,不得不说是一种小小的遗憾。

《寄生虫》的故事线,其实有一些类似上半年美国惊悚电影《US》。一个半地下室的四口之家,以谎言和骗局希望攀附到上层社会,去体验和侵入他们的生活。而一个,同样是一个四口之家,他们不甘于成为复制品,过着茹毛饮血,被遗弃的生活。

“地下室”,是一个技巧巧妙的隐喻。这里不仅仅是这个四口骗局之家的寄生之地,也象征了他们的社会层级。他们要忍受醉汉随地的小便,要时常在寻找WiFi,以便在手机停费后通过网络查找工作信息。那个小小的可以迎接些许阳光的窗户,和豪宅别墅的落地大窗,也是一个极其形象的对比

电影在高潮戏后迎来午夜豪雨,三人在大雨滂沱里逃离回家,而此时的家已经一片汪洋,那个住着蟑螂和灰尘的地下室,也自此沦陷。这一段的画面对比尤其强烈。富人的孩子在雨夜的草坪上,可以安枕无忧,因为帐篷是“美国制造”,着实安全。而下坡,下楼梯,再下坡之后的穷人的屋舍,则是狼藉不堪,只能去体育场暂居。

这不得不让人感慨:对于富人来说,雨是浪漫的景致:对于穷人来讲,雨是灭顶之灾。

实际上,电影并没有刻意强调富人的“为富不仁”,相反,他们有相对的仁慈,善良,和慷慨。但是他们会因为司机的疑似越轨行为,炒掉他,会因为忧虑女管家有肺结核,而解雇她,虽然,她是前房主再三推荐有保障的存在,是在这个房间居住更久的人。

正如母亲所言:“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很善良”。金钱,给了我们选择冷酷和善良的权利。当那些穷人,或者其他阶层的人,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善良,可以慷慨的。

阶级的可怕,有时候不是富人的不仁,而恰恰是穷人对于优越生活的病态向往,和对贫窘生活的恐惧,选择的病态的攫取。

我们见过富人自我保护远离穷人区,但是更多的时候,也看到他们的布施,他们的捐赠,他们承担的一定的社会责任,也看到着如此多新闻里记录的穷人对于富人毫无原因的伤害,报复。

就好像富人爸爸对于穷人爸爸体位的嫌弃,换来的,却是被捅杀的悲惨。阻隔他们的,不是体位,也不是前座后座的雇佣关系,而是阶级之间敏感的感观。

这种敏感,既有富人的虚伪,精致的客套,更多的,还有穷人强烈自卑的自我保护。

正因为《寄生虫》既有多类型电影的特征,又没有拘泥在某种类型里固定,它才可以呈现如此多可以解读的角度,它可以在荒诞里感受行骗的趣味,也可以在惊悚看到神经质的人物关系。好的电影,它甚至没有给一个完整的中心思想,在这种象征性的拍摄手法,已经多寓意的镜头暗示里,它流露出来的,既不是对富人的鞭笞,也不是对穷人的讽刺,批判。因为,造就这两个社会形态出现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的原因,这是整个国家,和所有国家都呈现的社会形态。





科科影视集结号


一个良性的市场机制能够催生出优质的影视资源,开放的创作环境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参与者的能力,双方的相辅相成是塑造好电影的先决条件,再加上导演的扎实功底以及出众的风格特质(这个特质与国际接纳性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为一部电影共同默默付出的幕后人员,总之,要制作被国际接纳的影片,并且能出类拔萃获得奖项,是多方面共同结合的产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