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导语:

今天笔者要讲述的是一位唐朝时期生性朴厚,不善言谈的武将,他虽然不通文字,但是却是一位聪颖且有才智的作战武士,他曾在年轻时在平卢军中服役,后来在唐代宗李豫逃往陕州避难期间一直保护李豫的安全,后来在他还在为对战叛乱藩镇的剿灭中数次立有战功,这都为他后来的声威及职位的上升奠定了基础。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唐代宗李豫)

其中对他事业有巨大帮助的一次战役就是在元和元年九月的时候,高崇文曾率领部下直指西蜀,将西川节度副使刘辟活捉,一路也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高崇文曾写过这样一首《雪席口占》的诗中这样描述自己"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他自己虽然名字里有崇文,但是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将,虽然后来他因为平蜀炸的战功还获得了南平郡王的称谓,宪宗还专门下旨在战功地为其刻石记功,这都说明了这次的战功或许不仅仅是对于高崇文更是对于宪宗都有着更高一层的意义。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高崇文画像)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将,如此受宪宗皇帝厚爱的将领,他的辉煌时刻也不过只是这短短几年时间,并不是说后期他犯了什么错误,而是他的忠勇才能主要是在他的晚年时期被体现出来的。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藩镇分布图)

这位可以配享宪宗庭庙的将军,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将军,在他短短的六十几年间的时间里,他都在认真打仗,但是却一直得不到上司领导的认可,直至西川之乱的出现,朝廷此时急需要一位军中与地方藩王没有利益瓜葛的将军来带头平定此事,毕竟军中制度有时由于与地方牵扯,会导致平藩战争的不彻底性。于是在杜黄裳的推荐下,他从此开启了他的辉煌人生。

平定西蜀开端

但是这场战争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在永贞元年,原本的西川节度使王韦皋去世,但是当时国家已经处于一个各自藩镇割据的动乱状态,于是朝廷暂时未派新的节度使到位,于是支度副使刘辟便将此地占为己有,同时刘辟还指使其部下向朝廷上书,要求朝廷下达刘辟为新任的西川节度使,但是朝廷对于这样的要求直接就是拒绝的。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唐代名将王韦皋画像)

虽然朝廷没有答应刘辟的要求,但是西川节度使的位置却不能一直空着,长期的闲置就会让图谋不轨的人有可乘之机。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刘辟画像)

于是新继位的宪宗任命了袁滋为剑南、东西川、山南等多地的安抚大臣,只是袁滋有些过于惧怕刘辟在西川的地位,直接向皇帝上书表示自己不愿意去西川,这样直接的反驳无形中就是打了宪宗皇帝的脸,于是宪宗大怒,直接将袁滋贬成了吉州刺史。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唐代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虽然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皇帝对于本就有些想要放弃西川这块地界,承认他割据这块地的事实,但是当时朝中的右谏议大夫则对皇帝建议到若是现在承认了刘辟的西川节度使的地位,那就意味着后期若是其他地区的节度使也如此行事,那国家的威严何在?

如此就答应了刘辟的要求还会导致以后恐怕除了还在朝廷控制内的洛阳、长安以外的其他的地方,都不会在听从朝廷的统领。

西蜀问题矛盾激化

但是就在朝廷还在商议如何处理西川的问题时,刘辟竟然又上书表示要求统领三川,如此过分的要求,朝廷完全给予他否定的答案。刘辟在收到这样的一个回复之后,直接就起兵将东川的节度使包围了梓州。

刘辟如此的举动,无异于是激怒了宪宗,于是宪宗就下令决定要派兵讨伐刘辟。但是刘辟所处的蜀地是一个坚固之地,易守难攻。若是想要攻破就必须先要想好对策,同时还要找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士来干这件事。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唐宪宗画像)

于是宪宗便和朝中大臣杜黄裳进行商议,如何来解决刘辟的问题。杜黄裳表示现在国家藩镇割据势力如此严重就是因为当初对藩镇太过放纵,往往有许多人节度使朝廷也是不愿意在他们生前就免除他们的职位,就造成很多遗留问题的存在,现在若是想要重新振兴法纪问题,就必须得按照法令一步步去约束和管理藩镇,这样才能平衡好各藩镇之间与朝廷的关系。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杜黄裳画像)

杜黄裳同时向宪宗推荐了高崇文,毕竟在当时军中比高崇文有声望的大将还有许多,但是最终宪宗皇帝还是选中了高崇文来征伐蜀地,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藩镇为了想要稳定发展,有时就会去贿赂一些大将,但是黄崇文算得上当时军中的一股清流,并没有这些问题。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杜黄裳举荐高崇文模拟图)

黄崇文受命征讨

随即宪宗便下令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率领五千人马,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率领两千人殿后。高崇文接到皇上下达的命令的之后,直接率兵从斜谷出发,而李元奕则从骆谷出发,共同出发去往梓州,去解救东川节度使。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模拟作战图)

出兵当年的三月高崇文通过阆州地区到达了梓州,梓州守将听闻高崇文已经打过来了,直接连忙撤军,刘辟为了活命,只好将已经沦为俘虏的李康交出,以求苟活一命。但是高崇文却没有听信刘辟的话语,直接就以李康失守梓州直接将其处死了。

刘辟战败被迫逃亡

刘辟一见前来的高崇文是如此态度,便知自己此次是凶多吉少的一次,高崇文将此消息传回朝廷之后,朝廷直接下令就是削去刘辟的官职。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模拟作战图)

刘辟没想到朝廷真的会罢免自己,于是他直接在仓皇出逃前往绵州和汉州交接的鹿头关处,直接纠结了一干人等,来抵挡高崇文,只是可惜,多次的反抗均没有成功,最终刘辟在汉州大败逃走。

同年,还任命了高崇文为东川节度使接掌了之前被杀的李康的位置,还让他接手西川的军队,而又由于东川的地理位置,及物产资源便利,朝廷还专门下令高崇文好好利用地理环境,去推近战争的脚步。

高崇文的生死追击

在接到调令之后,高崇文继续去追击刘辟,本来当时计划与高崇文共同作战的河东将领没有按照预定时间前来共同去对刘辟作战,本就有些胆小的河东将领便决定戴罪立功,在鹿头山的西面驻守下来,于是刘辟就被无形中困在了鹿头山里,这样几面包围的刘辟如同困兽之斗。

而此时刘辟的手下将领发现若是继续跟着刘辟即没有胜仗可打,也没有粮备物资做补充,最终的可能只能会被俘虏,那样的话或许就连命都保不住了,于是守在绵江栅的李文悦和守在鹿头关的仇良辅直接向高崇文投降了。这一下无异于是打开了两条抓捕刘辟的道路。

守将投降刘辟无路可走

高崇文就这样一路以势如破竹之势,一路向西直接将刘辟活捉。但是这次他们没有直接杀了在这一路之中被刘辟挟持的人员,而是斩杀了刘辟的两位大将,以儆效尤。而刘辟则直接被押回长安,最终被宪宗以诛九族定罪。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模拟作战图)

高崇文的平蜀之乱,只是宪宗决定平定藩镇的第一步,他要的是整个藩镇的安定,国家的稳定,后来宪宗也的确做到了,平镇藩王李琦后,不少藩镇见识到了武将的厉害,以及宪宗的决心,有不少藩王直接自动归降,这使得风雨飘摇的大唐天下得到了暂时的统一。

结束语:

宪宗的削藩虽然震慑到了不少藩王们,但是却是一场短暂而不彻底的战斗,毕竟各地的藩王们往往在自己统治的地区都是与当地的一些强大家族进行强强联合了的,有时只是单纯的镇压藩王却不能牵制这些地方家族的势力,使得削藩就一直得不到一个根本上的解决,只要有家大业大的地方家族存在,那藩镇们就会有足够多的财力物力去对抗朝廷。

藩镇割据各自称大说到底其实就是"安史之乱"所导致的,因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原因,使得许多藩王都盛行起了君臣礼节,但是要保留自己社稷的想法。

大器晚成的唐代将军高崇文在平定西蜀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安史之乱形势图)

但是朝廷对于藩王采取的多次都是武力镇压,只要有钱任何势力都可以在东山再起。所以其实真正要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根本是需要一位能够长期在位鞭策自己,也能鞭策朝廷,还能稳住朝廷的帝王,但是在唐朝晚期已经明显感觉到这是不可能得了,毕竟那会朝廷也是宦官当道,想要一步步分化瓦解藩王势力是万万不能的了。

宪宗在元和十五年走完了他年仅四十三的生命,现在的历史记载他是暴崩的,但是具体的情况现在已无从查证,宪宗它采用强硬手段,挽回了一定的帝王的权利,他对藩王们的强硬手段,使得不少藩王还是比较惧怕的,毕竟他的强硬代表着朝廷对于削藩的决心。

但是他在晚年时期的自大,也使得他招致了不少的非议,即使一个皇帝有过错,有懈怠但是不可否认这场看起来不怎么彻底的削藩行动,还是为李唐天下多保留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这场浩浩荡荡的削藩不仅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还为高崇文为国建功立业也提供了机会。虽然国家不是以打仗为主要基石,但是对战确是发掘武将人才的一个良好的机会,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才能体现出英雄们的价值。

参考文献:《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五十五

《资治通鉴》

《新唐书高崇文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