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湖北新增病例近15000,背后原因原来是这样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针对湖北省疫情特点,国家卫健委印发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湖北卫健委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2月12日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包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其中,武汉市13436例。全省新增死亡病例242例,包含临床诊断病例135例。较此前每日新增病例,12日湖北的新增病例数量超过近4倍。


“一夜之间”湖北新增病例近15000,背后原因原来是这样

湖北省新增病例及病亡病例的曾“激增”实际上与近期湖北省的防疫举措有关。一是自2月13日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二是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湖北各市尽快排查疑似、确诊病例,进行集中收治。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第五版”),值得注意的是,第五版明确指出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修改“疑似病例”标准。据医改医管局解读,疑似病例标准被放宽,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同时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立即进行单间隔离与病原学检测。据湖北省卫健委官方网站消息,为与全国其他省份对外发布的病例诊断分类一致,从2月13日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

此前,在央视新闻的采访中,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曾解读,“临床诊断病例”是疑似病例加上影像学检查的病例,未经核酸检测,也就是说通过临床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综合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临床体征以及CT影像进行诊断。专家强调,按照临床诊断的标准,是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的。

因此,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到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实则是扩大了统计标准,将可能是其他病毒感染的肺炎也纳入到确诊病例中,这样做可以弥补核酸检测多次才确诊的疏漏。据悉,成都一女子4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第5次才被确诊。

湖北新增病例的“激增”也与湖北省加紧排查疑似、确诊病例集中收治有关。2月8日,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发布动员令,要求武汉“应收尽收、不漏一人”;2月9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式排查所有确诊、疑似患者,全部进行集中收治,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表示武汉的人数排查百分比达到了99%,同时湖北省其他市也在加紧进行排查工作。2月10日,武汉市委书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武汉拟在2月11日完成所有疑似患者检测“清零”。

调整确诊病例公布标准、实现与全国病例诊断分类对接、湖北省内全面排查,虽然公布病例增多,但是在严峻的疫情下,对于保障患者及时救治、有效遏制病毒传播意义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