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封春天的來信:房地產行業急需夯實的三大“硬核”

四封春天的來信:房地產行業急需夯實的三大“硬核”

<strong>黃其森:曙光在前,希望不遠

<strong>招商蛇口許永軍:冬去春來,生機盎然

<strong>碧桂園莫斌: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在這個特殊的開工日子裡,碧桂園、泰禾、奧園和招商蛇口四家房企發佈了開工信,信中除了鼓舞壯志的言語,也透露出了行業未來發展的三大方向,物業服務、數字科技、內功修煉。作為這次抗疫工作的主力房地產行業充分顯示了責任與擔當,第一時間馳援武漢捐款捐物,第一時間守土有責保障業主。

物業服務該什麼樣?


四封春天的來信:房地產行業急需夯實的三大“硬核”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除了被那些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感動的熱淚盈眶外,也感受到了身邊許多社區物業服務的無微不至。

“從每日持續不間斷的社區全覆蓋消毒、物資供應和醫療服務,到重點片區防禦和防疫知識宣傳等等。”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在開工信中表示。

在這次抗疫的大戰中,充分顯示了物業服務的重要性,也全面檢測了房企的服務品質,萬科、碧桂園、恆大、融創、綠城等品牌房企的物業服務成為了亮點,電梯提供按鍵紙巾、給業主提供口罩、分發酒精消毒液、搭建消毒通道、蔬菜水果供應到家等等服務。

突發事件面前,整個社會化整為零,社區成為了抗疫的第一道防線,儘管我們看見了品牌房企物業服務的成績,但是也同時意識到許多舉措全是應急之舉,並未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通過此次疫情正是建立現代物業的時機。

疫情爆發後,社區醫療設施的重要性立刻凸顯,北京多家開發商與春雨醫生合作推出新型冠狀病毒線上免費義診,泰禾集團提出未來健康小站全覆蓋社區的戰略。在過去的幾年中,萬科、恆大、融創、華潤、復星等超過40家房企涉足醫療產業。2月9日,恆大集團已經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了1億元,支持設立“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究基金”,用以加快抗擊新冠肺炎相關創新藥物的研發。此次疫情之後與業主關係緊密的社區醫療短板將成為開發商重點打造板塊。

同時這次疫情以家庭為單位的隔離措施,讓我們意識到,社區物資供應保障的重要性,除了必要的口罩、消毒液、酒精等救治物資外,生活物資的保障也亟待解決,社區配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凸顯出來,社區居民仍然依靠社會外送的食品、蔬菜、水果解決問題,這就造成了感染風險的加大。在此之前萬科微盟、金地G享G住、藍光4C生活家、花樣年的彩之雲等等線上社區生活服務平臺就已經上線運行,這次疫情無疑是最好的檢驗機會。未來一個大型社區的供應鏈建設也將是現代物業服務的一個重點板塊

時下轟轟烈烈物業上市潮,秀的是服務社區的多少,講的是背靠開發商實力的強大,但是未來在簡單的物業服務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服務體系建設、應急機制、保障機制等綜合實力的比拼。

從業者普遍認為,此次疫情過後,各方對物管領域的重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物管行業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

急需加強科技含量?


四封春天的來信:房地產行業急需夯實的三大“硬核”

作為傳統的地產行業,“土”依然是主色調,科技的含量略顯不足。

在開工信中,碧桂園總裁莫斌指出,為降低風險,鼓勵各單位積極採取線上線下辦公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減少人員聚集;奧園集團總裁郭梓文也強調,強線上銷售渠道,提前鋪排交房工作;招商蛇口黨委書記、董事長許永軍要求,要有堅持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推動公司高質量綜合發展不鬆勁的戰略定力。

從開工信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次疫情對於房企的銷售端和生產端造成了影響,房子無法開工建設、營銷活動無法開展,其實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其他行業,但是對於房地產這種資金密集型、人員密集行業而言影響更重。

從營銷端而言,線上賣房成為近段時間開發商統一舉措,同時又加碼了無理由退房的承諾,但是依然被業內稱為只是為了“刷存在感”。記者也觀看了數場線上購房活動,銷售人員手裡拿著宣傳資料對著攝像頭,從位置、配套、戶型、園林、價格等等環節娓娓道來,但是本來就是靠著圖紙講故事賣未來的房地產行業,缺少了實景的園林景觀、實體的樣板間、生活情景打造等道具的配合,終究讓這場線上營銷活動只是一場獨角戲。正如之前一位銷售總監所言,千種萬種方法也罷,只有讓客戶進售樓處才是唯一的銷售辦法。也就是說在房地產銷售環節中,售樓處是唯一可以完成銷售的場景,這也是房地產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本質區別,地域屬性成為了制約其觸網的主要阻礙。正如此前的愛屋吉屋、Q房網等,純線上的房產銷售困難重重,這也是每年的“雙11”房企只能是搭車,而非能成為主戰場。因此要克服房地產的場景消費只能不斷的加強線上售樓的體驗感,讓真實場景在線上真實呈現,打造可以移動的售樓處,並對於退房週期不能是短短的30天,估計要等6G時代的到來才能實現。

同樣通過這次疫情,線上辦公成為了主流,但是對於房子建設如何實現?疫情以來,全國大部分建築工地均已延長開工時間,這對於開發商而言工程進度無疑是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新的地塊無法開工建設,影響未來的銷售節奏,另一方面原有項目無法竣工,影響交房進度。其實工期受影響已經成為常態,以北京為例,一位建築從業者向記者表示,在北京一年中普通工程開工的日子不足半年。正如許永軍所言,把實現今年的生產經營目標當成一場戰爭,發揚10天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基建狂魔精神”。住宅工業化、建築機器人、BIM設計、3D打印等先進施工設計未來也將是行業發展的重點,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不再遙遠。

行業管理沉澱期到來?

疫情既是考驗也是放大鏡,讓人有機會意識到問題也有時間改正錯誤。“苦練內功提升品質”是房企最愛說的一句話,通過這次疫情正是審視自我提升內功修為的最佳時機。正如黃其森所言“過去我常說,泰禾在戰略上是大學生,但在管理上卻是小學生。尤其是最近兩年,我一直反覆思考和不斷覆盤,發現我們跟先進企業相比,在管理上確實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可以說,這次疫情讓我們有時間停下腳步,好好做一番思考和總結。”郭梓文也同樣認為,共同利用好這段“加長版”時光,不畏懼、不退縮、不止步,常學習、勤思考、再提升,養精蓄銳、夯實內功。

其實,不僅是泰禾和奧園,更多的房地產企業更應該通過在這次疫情的沉澱期,審視在過去快速奔跑過程之中被掩蓋的問題。

過去的2019年整個房地產集中爆發了許多問題,裁員、腐敗、倒閉等行業深層次問題爆發,這是整個行業發展過程必須錘鍊的問題。

在去年鬱亮“活下去”的論調下,不少房企對人員進行了“優化”,甚至有企業爆出裁員超過90%,和裁員一樣高管離職也成為了行業的一種常態,2019年,變動最多的職位是“總裁”,包括總裁、行政總裁、聯席總裁、執行總裁等,涉及的房企多達約50家。人員的頻繁流動意味著行業的穩定性不足,公司戰略出現了問題。同樣去年有超過500家房企宣佈破產其中不乏一些百強房企。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反覆也進入了反腐的高潮期,特別是地產天機揭露了行業醜陋一面。在過去,地產行業談到內功修煉,更多的關注是產品品質,未來我們更應該關注行業健康發展和內部管控。

疫情在前,春天已來,行業發展的未來應該在反思中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