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绿皮书》:人这一生,都由梦想与勇气编织而成

《绿皮书》这部讲述种族歧视,阶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还未在内地上映,就已经顶着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环,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对于黑人多有歧视性政策,从联邦到州,都是合法的,《绿皮书》为这样的歧视而诞生。它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它详细标注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许”,这些现在人看上去不可思议的歧视,在几十年前却是法律所规定的铁条,《绿皮书》就像是黑人的避难所,为黑人提供旅途中的庇护。

豆瓣8.9分《绿皮书》:人这一生,都由梦想与勇气编织而成


影片讲述一名白人托尼在一家夜总会做侍者,由于夜总会关门装修要停业几月,可托尼还需要为房租费和生活费发愁,他急需一份工作来补贴家用,有个朋友介绍他去参加一个音乐博士寻找司机的面试,到达面试地点得知黑人钢琴家唐·雪利要去南方巡演为期八周的时间,两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在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地区,他们容易身陷危险和麻烦中,但托尼需要钱,而雪利需要一个能照顾他的司机,兼保镖和助理,就这样一个是从小就跟着母亲学钢琴的天才,坐拥音乐、心理学、宗教艺术博士学位的黑人;一个是没什么文化、写家书都费劲、习惯用拳头解决所有问题的白人,性格迥异的两人一起上路往南部出发,托尼在整个公路旅程中,一次一次被唐的才华震惊折服,并对种族歧视深恶痛绝,与唐结下了情义!

01

那些白人富翁花钱让我给他们弹钢琴,是想让自己显得有文化,但是要我一下台,我又变回了那个他们不屑一顾的黑鬼,因为那才是他们真正的文化,而我只能独自承受这种轻蔑。

影片中的托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在他们的口中黑人是“大茄子”“黑煤球”就连黑人所喝过的杯子在他看来都是肮脏的,宁愿丢弃也不愿再使用,唯一不同的就是托尼的老婆,因夜总会装修几个月,托尼朋友推荐他去参加音乐博士的司机应聘,得知雇主是一名黑人,且需要往南部为期8周的巡演,最终雪利同意了托尼一周125元美金报酬,聘请托尼当司机兼保镖,在托尼的家人看来,种族歧视的托尼绝对忍受不了多久,并打赌坚持不了一个月,片中关于种族歧视的片段远远不止托尼这一处,从那本黑人所用的《绿皮书》、雪利去酒吧喝醉被人围殴,说他们正缺一个老黑洗盘子、被邀请去演奏却连厕所也不能同用,去西装店必须先买下才能试衣服、日落镇,日落之后只允许白人在城内活动、到最后的雪利无法进去餐厅吃饭,整部剧随处可见当时的白人对于黑人的歧视,就算是坐拥音乐、心理学、宗教艺术博士学位,去白宫演奏过两次的雪利也无法避免这种遭遇。

豆瓣8.9分《绿皮书》:人这一生,都由梦想与勇气编织而成


从1619年贩卖进北美大陆的第一批黑奴开始美国政府就开始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奴隶制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是合法的,19世纪南北战争过后,虽然南方的奴隶制被废除了,但并没有改变白人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传统思想,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还包括那些被称为种族问题的专家们一致确信黑人是低等种族,北方受过教育的人也普遍接受这个观点。英国观察家詹姆斯·布莱斯大胆声称:“黑人没有抽象思维、科学探究和任何发明创造的能力”“由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低劣,他们无法同高等种族交往”

时至今日,种族歧视也依然存在,传统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并没有被完全净化剔除,它们依然留存于如今的意识形态和日常话语中,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就如纪伯伦所说“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所有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02

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恰巧我们成为了朋友,这不是缘分,仅仅只是我们本就应该是朋友。

片中雪利的才华让托尼大为改观,他甚至在给妻子写信惊叹,“他不像黑人,反而像是自由女神,甚至更棒,我觉得他是个天才”两人从刚开始的敌对关系,托尼吃掉妻子为雪利准备的三明治,雪利讽刺托尼词汇量贫瘠粗鲁,到托尼后面分享炸鸡,雪利教文化不高的托尼给妻子写信,托尼也曾一次又一次看到种族歧视对雪利带来的伤害,他也曾疑惑,雪利是怎么做在在那些人如此对待他时,还能笑脸相待,在雪利两次情绪的崩溃爆发,因为心烦意乱外出喝酒,甚至被抓到同性恋,托尼都给了最大限度的包容和保护,但最终在那个日落镇,因动手揍警察,两个人被拘留,雪利打电话给总统弟弟两人才得救,两人在车上争吵,在托尼眼中,雪利住在城堡里坐在宝座上环游世界为富人奉上音乐会,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对自己的同胞一点都不了解,可在雪利看来,自己一个人住在城堡中,白人不能接受自己,黑人他无法融入,他反问托尼,他到底是谁?

豆瓣8.9分《绿皮书》:人这一生,都由梦想与勇气编织而成


如果说儿时的友谊,是交换彼此的秘密,那么,成年人的情义,大概建立在看到对方的脆弱和软肋。

无关种族、职业、年龄、阶层、文化,只因两个不同的人互相吸引,并能理解对方,放下傲慢与偏见。人和人在一起,不管是恋人还是朋友,都是因为彼此需要,彼此懂得对方的脆弱和焦虑,不然任何关系都是无用的。

03

就像你的总统朋友说的,“不要问你的国家可以为你做什么,问你自己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

在片中最后一站演出中,俱乐部拒绝雪利进去用餐,但那一次雪利没有选择去忍让,而坚守自己的内心,进去用餐或放弃演奏,可看见托尼被经理侮辱,他将决定权交给托尼,只要你想,我就会去演奏!此时的托尼已经不再计较拿不拿得到尾款了,最终两人出现在了橙鸟餐厅,虽然舞台摆的不是施坦威钢琴,雪利还是欣然地前去演奏,和爵士乐队的即兴配合,一场精彩的演出,放下约束享受当下。

豆瓣8.9分《绿皮书》:人这一生,都由梦想与勇气编织而成


因为光有天分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

就如另外一个乐手所说,雪丽博士原可以留在北方拿着三倍的演出费受人追捧,可他还是选择了南下,希望用他微小的力量,改变大众对于黑人的看法,所以面临侮辱他也能隐忍笑脸相迎,但雪利博士相对于其他黑人来说是幸运的,他的天赋让他跑赢了那个时代,作为黑人他本应该拥有很悲催的命运,一方面是白人无法真正的认可,另一方面从小接受贵族教育的雪利也无法融入黑人世界,孤独,雪利的孤独在于在这个世界上,他拥有高贵的自尊,却找不到任何最基本的身份认同。

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

影片最后托尼回到家中,他看着家人嬉闹,自己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完全没有影片初那个只用拳头讲话粗鲁的样子,听到家人用老黑来形容雪利博士,他厉声制止,别这样叫他,当最后雪利博士出现在托尼家中过圣诞,几乎完美的结局,他跨出了第一步,他可能没有改变南部的种族歧视,但他改变了托尼的思想!

《绿皮书》所想表达的拳头是没有办法帮你获胜的,只有尊严可以帮你获胜,尊严永远占据上风,尽管尊严这条路披荆斩棘,鲜血淋漓,但你坚持和努力的事情,为自己赢得尊严。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一定要予以还击,守护住自己的尊严,不拔高自己,也不放低自己,是身而为人的必要准则。

李嘉诚说过:“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雪利处在白人和黑人之间都显得格格不入,所忍受着痛苦也没人可以感同身受,可他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坚持的想改变不公平的现状,正面对待生活的恶意,勇敢面对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