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如果出门,晴天和雨天哪个更安全?

用户6794873055662


不管什么天气,都危险。所以,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还是好好的在家休息吧


2货Vs逗逼


有人说,晴天阳光中紫外线可以杀病毒,有人说雨天降水可以减少空气中气溶胶病毒,真的是这样吗?哪种天气出门好呢?


1.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晴天出门更安全吗?

我们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里关于病原学特点是这样说的,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情况下,30分钟可以灭活。但医用紫外线要达到消毒灭菌效果,要求功率为大于70uw/c㎡,照射距离不超过2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人体不出5分钟,就会灼伤眼结膜出现电光性眼炎,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脱屑。自然阳光中紫外线是远远达不到杀病毒强度,中午阳光最强的十五分钟内,平均紫外线到达地面的辐射量为100nw/㎡,即10uw/cm2,离医用要求70uw/cm2差太远了。


看来晴天出门没有更安全,那雨天呢?

2.雨天降水可以减少空气中气溶胶病毒,出门更安全吗?

2月8日上海疾控专家宣布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明确为新冠肺炎除飞沫和接触外第三个传播方式。气溶胶是指病毒随咳嗽、打喷嚏、说话时排出,与空气中物质混合形成飞沫核,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被人吸入后传播,传染性很大,在没有与人直接接触下,只要空气中存在病人排出气溶胶病毒都可能感染。大家对气溶胶这个名词可能不大好理解,我们拿吸烟做个比喻吧。一个人在密闭房间里吸烟,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房间里烟味仍然很浓,烟味就是吸烟形成的气溶胶停留在空气中导致。雨天降水确实可以减少空气中气溶胶,但是只能减少空外空气,对室内空气没有用。如果出门去街上溜达溜达可以,如果去超市等场合也不见得更安全。


3.可以选择的话,最好不出门。非要在晴天和雨天中选择,我选择雨天出门。

不管晴天还是雨天,温度湿度变化都不足以抑制病毒生长,最好不出门。自从钟老宣布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以后,大家在党和国家号召下,已经宅在家过了第一个14天潜伏期。但疫情严峻,各地调控强度继续增大,我们中山地区全部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居民凭通行证出入,每户人家每两天只能排1人外出釆购,请大家继续少出门,宅在家,也许再宅个14天,我们战疫就成功了。


回到本题,非要在雨天和晴天选择一个出门的话,我选择雨天出门,因为雨天出门人少,相对可以少接触人群。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民动员,全民参战,指的就是“防疫战”,由于全国各地疫情程度的不同,有的疫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封城处理,有的地方由于生产需要,所以元宵过后也是迎来了春节过后的返工潮,普通人该如何做好预防呢,是晴天出门安全还是雨天出门安全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了解一下“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

①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发现的病毒,相关特征性还在研究观察中,从疫情发生的前一段时间来看,2019-nCoV致病性是要比SARS弱的,但是病毒日后变异的风险未知,从已经报道统计的发病人群来看,不同患者的表现从普通感染到重症肺部感染轻重不同,这取决于不一样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的浓度以及自身免疫力,这两天也是得到辟谣消息,宁波某男子买菜仅15秒就感染,而卫健委最新消息称这其实就是和短时间内接触病毒的浓度有关。


②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一般在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根据近段时间的报道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全国各地也曾发生过聚集性发病的现象,也被网友调侃为“毒王”。

③冠状病毒它对紫外线、热敏感,56℃的热水30 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液、乙醚、过氧乙酸等均可以杀死活病毒,所以消毒也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针对目前疫情情况,是晴天出门安全还是雨天安全?

①我想有这样的提问可能有些人担心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传播”,何意呢,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不过,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病毒传播途径有这样的表述——“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所以这是目前发现可能存在的一种新的传播途径,但是还没有得到完全证实,我觉得作为普通人来讲,把防护做好总不会错的。

②言归正传,天气对于病毒的影响究竟如何,其实并未得到官方的解答,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拿天气来对比,雨天还是晴天哪个出行更安全,其实没有可比性,最安全还是呆在家里,如果需要出门,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防护,这一点比你选择那个天气出门来的更为重要,这一点希望大家牢记。


针对目前的疫情情况,个人该怎么做好防护?

①口罩是肯定需要戴好的,而且要正确规范的佩戴,口罩类型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医用防护口罩,坐车时不要往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挤,尽量选择人少、空旷一点,注意了,如果是长途出发,口罩湿了要记得及时更换,以免口罩已经失去防护效果了你还自己为安全措施做的很好呢,这里我建议一次性口罩用半天到一天即可。

②给自己准备好一次性薄膜手套和消毒用的酒精或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因为出行时不得已需要接触公共物品(门把手、车把手、电梯按钮、扶梯等)等也可以起到预防、消毒作用。

③到达目的地后把手套仍进专门仍口罩的垃圾桶,马上把手洗干净,按照七步洗手法操作,再把手擦干净,用过的纸巾不能随意乱扔,需立即仍进封闭式垃圾桶,像跟外界接触比较多的包包、行李箱、手机等可以用消毒湿巾再擦拭一遍再放进房间或者自己的生活区域。



综合总结

疫情无情人有情,做好防护,各司其职,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安全饮食、科学预防”,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早日打赢这场防疫战!!!


作者寄语: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张垒医生


根据钟南山教授的医学临床观察与研究,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爆发之后,如果这个时候出门,无论是雨天或者是阴天都不安全,我们一定要响应钟南山院土的话,我们不出门,留在自家隔离就最安全的方法。


娱乐媒体人五哥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染方式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下30分钟病毒就会死亡,还有乙醚、75%酒精、84消毒液、紫外线都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病毒传播能力会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呢?当前疫情下,晴天还是雨天出门安全?



随着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高,病毒在外界的存活的时间下降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资料还比较欠缺,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的比较接近,可以参考以往对SARS病毒的研究资料。SARS-CoV在环境中存活的时在室温条件下(22-25度),病毒的活性在5天以后开始降低,3周后完全失活;在38度,病毒失活的速度明显加快,如配合高湿度(>95% RH),则进一步加快,24小时左右就失去大部分活性。



下雨天湿度高,是不是病毒传播能力减弱了?

当然不是,因为温度和湿度对病毒活性的影响,只是体现在一些间接接物品上,也就是病毒脱离宿主后在外界的存活时间,病毒在宿主内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体温就是恒定的36—37℃。如果非要说下雨天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下雨天出门碰到的人会少一些,传染机会就小一点。



当前疫情,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出门都不安全,最安全的措施就是不出门!

大家要按照专家建议来做,能不出门就尽量不要出门,非要出门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话要注意个人防护,带好口罩,新闻上说因为不带口罩和感染者聊天15秒就被传染了,所以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回家之后也要记得马上洗手。




医学扫地僧


疫情当前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如果一定要在晴天和雨天出门那个更加安全的话,我会选择雨天。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我们首先先来了解一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第一种是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第二种是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第三种是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在大家了解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如何传播之后,我再告诉大家为什么选择雨天出门相对于晴天更加安全。

首先是,选择在雨天出门的人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其次,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数以亿计的病毒由呼吸道排出。而这些病毒传播给在2米内的距离的人群,当病毒数量达到足够高的浓度,是可以通过眼角膜等黏膜进入体内的。雨天出门时,我们会本能性选择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再加上雨水冲刷的作用,病毒数量会较低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自我安全。

综上所述,雨天出门相对于晴天出门更加安全;但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着想,请大家尽量减少外出。

题外话:如何有效地避免被感染?

  1. 大家都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播途径,特别是目前难以识别接触的人群是否为新冠病毒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故而减少和陌生人交谈,尤其是与咳嗽的陌生人保持一定距离(2米以上)。

  2. 尽量不串门、不聚集。如果必要前往人多密集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时都要佩戴好口罩。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 勤洗手,或随身携带免洗消毒洗手液,特别在接触了公共场所物件后、吃饭和喝水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之前确保双手洁净。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关注和点赞姚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传递科普知识,守护您的健康!


姚医生


当前的疫情,出门的时候晴天无疑是相对安全的。如歌词里所表达的,“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大学纷飞”,众所周知,北方冬日里的暖阳是罕见的,雪花如约而至,气温明显下降了,伴随着的便是湿度的增加,然而新型冠状病毒在潮湿的空气中存活率是较高的,存活时间也相对更久。武汉的空气湿度较高,所以病毒中的细菌不易消散,患者的飞沫在空气中弥留的过程中,是容易传播的,因此戴好口罩,做好隔离得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武汉疫情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湿润的环境所致。而在晴朗的天气,空气湿度会下降,温度升高,干燥的的环境下病毒细菌不易生存。因此,面对当前的疫情,晴天出门是相对安全的。我们迎来了春天,气温逐渐回升,这对抗击疫情是十分有利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Blank


当前疫情,如果出门,晴天和雨天哪个更安全。

即然是疫情当前,就不要考虑晴天和雨天出门哪个更安全,你只要出门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和什么天气没有关系。

首先在晴天,病毒容易扩散,随处可能存在。就向专家说的一样,这个疫情病毒传染途径广,存在人传人的现象,也就是说由空气传播。

如果是雨天,我认为更不要外出了。因为下雨天,空气潮湿,汽体下沉,污染物会随着雨水降在地面上,渐在身上或☔️上被带回居住地,形成传染。

在当前疫情形式之下,我们要做到无特除情况就不要出门了,宅在家里,我们把自己关上十天半月,响应一下号召。共同渡过这次疫情,不给社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不管是晴天和雨天都不安全。宅在家里是最安全的保障!


WHY勇哥


当前疫情,如果出门,晴天和雨天那个更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呼吸道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微到中度发热、干咳没有痰或者痰比较少、乏力、四肢或者全身肌肉酸痛,部分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胸闷气短、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超过30次,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腹泻等表现。

根据对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害怕高温,温度越高,病毒越不容易存活,在56℃的环境中加热半个小时就可以导致病毒失去活性。

而人们常用的消毒剂,如75%的酒精、漂白剂及84消毒液均能够有效的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从新型冠状病毒,似乎晴天出门更安全一些,晴天出行未必就安全,因为晴天空气相对干燥,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悬浮漂移在空气中,中国晴天的最高温度一般以30℃居多,很少有超过40℃的,尤其是在冬季,晴天以低温居多,有的地方晴天的温度只有几度,新型冠状病毒在56℃的环境中能够存活半个小时,那在晴天的这个温度之下,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悬浮漂移存活的时间会更长更久,所以晴天出行未必安全,晴天出行有可能从空气中吸入新型冠状病毒的机会多些,这时候病毒选择通过飞沫传播。

那是不是雨天出行就安全呢?

答案也是不一定,雨天虽然病毒不容易悬浮漂移在空气中,病毒为了繁殖下一代不让自己的优良基因失传,病毒的表现不是一般的聪明,病毒则完全有可能附着在屋内或者屋外人们使用双手容易触碰的扶梯、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体的表面,人们的双手,会触摸到这些物体的表面而被污染,人们的手又会不经意间触摸到口鼻眼而通过接触传播。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晴天和雨天出行均有可能不安全,因为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从目前疫情来看,最好响应国家号召,尽可能的减少出行才是安全有效的举措,并做好防护措施和各种卫生。


佳园道


看看电视吃吃饭,在家也是做贡献[呲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ad000b95fed8b145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