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地球上居住而且还“掉不下去”,它的吸引力是从何而来,为什么?

家和万事兴140269952


吸引力是从地球中心而来。宇宙、太阳系中,没有上、下之说,因此也就没有掉下去之说。


中承明


针对此问题,太空在线来回答。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球表面都可的物体都不会掉到太空去。比如说,我们处于北半球,那么在地球另一侧和我们“脚对脚”的阿根廷人,不就是头朝下了吗,那他们为啥没有往下掉呢,你在问这个问题的同时,阿根廷人也许这在发出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同样认为我们头朝下。

其实我们不管人在地球上的何处,都是头顶一片天,这就是说天永远在上,地永远在下!树往高处长,水往低处流,我们不能以我们的视角去看待地球另一面的朝向情况。

(1)如果按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来说,是因为地球的对地面前的物体(包括人)产生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导致人不会掉到太空去,即便是有一个初速度往外面飞,也得具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摆脱地球的吸引力,这个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为7.8km/h,也叫做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环绕速度。这就是说航天器只有初速度达到这个速度后才不会最终因地球的引力作用而掉下来!

(2)如果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看,就是因为地球的大质量造成了地球周围时空的翘曲,导致物体在没有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是不能逃脱这个翘曲时空的!拿月球为例: 地球的大质量引起周围时空的弯曲,月球因此在这个弯曲的时空面上做短程线(测地线)运动,从而不会掉到太空去。

尽管目前还有些人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持怀疑态度,但不管怎么样,广义相对论在不断地被证实着,比如说要在1919年就被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所证实,因为他在日全食时在太阳边上看到了本不该看到的星星,那为什么能看到呢?就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引起了周围时空的弯曲,星星发出的光线经过太阳时经过弯曲的空间而绕过太阳到达地球,从而被观测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相对论也不短的被证实着,也不断地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以上是太空在线的回答,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


太空在线


在地球上不掉下去的引力叫万有引力。

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

而我们平常说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物体与地球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当然因为地球在自转,除了在南极北极点,在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物体,其重力是万有引力减去绕地球旋转的离心力。

万有引力理论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的,据说牛顿是被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砸了,才忽然意识到万有引力的存在。

其实真实故事比这个有意思得多。牛顿之前,开普勒已经发现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运行都是椭圆轨道,有近日点和远日点。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著名科学家的胡克,根据彗星轨道正式提出了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观点,但一直无法在数学上推导出来。

胡克和牛顿的关系不怎么样,作为牛顿的领导,他经常打压牛顿,1655年,胡克提出了光的波动说 而牛顿当时支持光的微粒说。由于关系太糟糕,牛顿因此离开了皇家学会去了剑桥。

公元1684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的胡克与哈雷(就是发现哈雷彗星的那个哈雷)在讨论行星的椭圆轨道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之间的关系时,胡克跟哈雷约定,谁能在数学上能证明,就可以获得40先令的赌注。为此哈雷到剑桥找到当时数学天才牛顿,希望他能帮忙证明。几天后,牛顿寄给哈雷9页纸的一封信,后来的《论运动》手稿。在信中牛顿通过自己提出的微积分概念推导出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导致天体作椭圆运动。

3年后,牛顿根据这封信,整理出版了人类历史最重要一本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中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还指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

1916年,爱因斯坦正式发表广义相对论。在这一理论种,爱因斯坦首次把万有引力解释成时空扭曲。广义相对论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加上狭义相对论提出的光速是自然界的最大速度,它直接推导出某些大质量恒星会终结为一个黑洞,时空极度的扭曲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逸出。


科技斯基


目前是向心力占据主流,若掉的话,就成了宇宙公民,然而人类还没有掌握离开摇篮可以再生存的能力。等离心力占据上风,换句话就是人类成熟了,自然就“掉”进了空中。“篱篱塬上草,一岁一枯荣”,就是宇宙也尊循“一岁一枯荣”法则。人类这个由大自然产生的《精灵》,会变着法地演绎生存成长舆乐,给无情无义的大自然增添色彩。


赤贫地主


[大笑]你想往哪里掉?

人站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是头朝上。[微笑]

不是地球有“吸引力”,是太空本来就是无边无际。


生之源4


地球自转产生的向心力。


平常人246089341


太阳,爆炸挤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