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很多孤寡老人把毕生积蓄都捐了,到底该不该收呢?

乌兰察布王媛媛


不该收,老小老小,说的就是老人智商思维与小孩无异,应该受法律保护,由监负人耒决定是否捐款,才合情合理合法化。


吴伯康271


这样的爱心捐款,还是不收的好。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心存善意的人和企业慷慨解囊,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然而,一些特殊群体,高龄老人捐款的事迹却让人感动的同时,心生同情。

比如,湖北武汉93岁的抗战老兵明学纯捐款时说,“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

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对老人的爱心应当肯定,值得尊敬。

在部分老人想法,给子女钱财就是最好的爱,捐赠善款就是爱国。但是也应该考虑量力而行,本来你们就是弱势群体,没有给国家增加负担就是一种伟大,一种奉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国家预算安排有专项防灾减灾资金。

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赚取了大量财富,也能捐赠更多的善款,更应更多的担起社会责任。

老人捐款固然能够释放善意,但如果因此影响他的晚年生活,显然不可取。

一些地方退还了老人的捐款,值得表扬和借鉴。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并不会影响善意的传播,反而受到了更多网友的好评。

尽力而为、尽己所能是慈善的基本原则。每个人能力不同,“能者多劳”才是符合慈善的初衷。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企业家的财富来自社会,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积极履行纳税义务等法定责任,慈善也是其担负社会责任感体现形式。

人们参与慈善的方式有很多,有能力的出钱,没能力的做公益,不出门配合国家做好防疫都是贡献。

引导公众参与慈善,企业、名人以捐款或设立慈善基金会的方式参与,有专业技能的人在抗疫行动中发挥突出作用,而作为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当好家园的守护者也是对国家最大的支持。


宝庆斋


疫情当前,孤寡老人把毕生的积蓄捐献出来,这种大爱无疆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我从网上看到一位孤寡老太太的积蓄是辛辛苦苦,劳累奔波捡垃圾积攒的钱,或是省吃俭用节约的钱,这钱捐献出来能要吗?老太太捐出后自已的生活咋办?生活费无着落,民政部门又得救济,所以,这种捐款是不能收的。肯定老人的高尚品德和大爱精神,耐心劝说安慰,让其收回捐款为好。


奇疆6688


全民抗疫期间,确实有很多老人捐款,胜过很多年轻人,电视上看到,其中环卫工老人,年纪60多岁了,放了一万块钱在派出所就走了,而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7百元左右,这一万是跟他一样的环卫工人大家拼拼凑凑的钱!

这是用他们的小爱来温暖社会,温暖人心!

最后延绵成大爱!有了大爱,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全民战疫很快就会成功!


唐果果趣味生活


我来阐述一下自己真事的想法:感觉不应该收。

当然了,疫情当前,孤寡老人拿出毕生积蓄进行捐助,肯定是让我们相当感动,也确实体现了孤寡老人们的一片大爱之心。

这种精神也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可是我认为他们的钱真的不能收。毕竟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本来我们帮助他们才对。他们把毕生积蓄都捐了之后,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呢,毕竟都是孤寡老人,后面还有好多需要钱的地方,又没有什么亲人。想起这些,我真的很担忧他们以后的生活。希望我们以后也多关注一下孤寡老人,让他们也能体会到社会给他们的温暖。所以我认为孤寡老人的捐款不应该收。





陈庆亮


这些老人的爱国心是值得尊崇的,但钱不能收,这是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是养老救命钱,若老人执意要捐,可象征性地收一点,一块也行,五块也行,表示下心意即可。我们国家不同于十七年前抗非典的时候了,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不差老人这点钱,让他们放心。


闲客193223645


他们可以捐,有关部门不该收,有关部门更应该通过媒体,呼吁这些人不要捐,国家不缺他们这点养老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