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线医生夜晚发文:“小人物”林军,我就这么送你了……

导读

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在我们身边,不那么起眼,突然,没了,我们才发现,他在我们生命中,是那么重要。

武汉一线医生夜晚发文:“小人物”林军,我就这么送你了……

2月3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发了一条朋友圈,讲述了武汉疫情爆发后一位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护士CT检查出现肺部白块后的心痛与坚持(《一线战友肺上出现白块,我知道应该绕开她,但我做不到……》),蔡主任的这条朋友圈读后令人几度泪目……

朋友圈最后的几段文字,这位冲在一线的主任的痛心疾呼让人落泪——

不要说我们自己不注意防护,我们不是傻子,当外面患者一拥而入,我们经验不足的进入刚改或者没怎么改的病区,穿着不是那么标准的防护服,戴着不如仁爱医院的口罩,给超标准的新型肺炎患者展开工作,如何规避风险?

不要说我们不讲原则,按原则,我们昨天接触了她,我们都应该被隔离14天,我愿意,我们都愿意,那我们管理的32位患者,他们扛得住吗!

我们医疗人员一起并肩作战,还要防范身边的战友,是否可能是疑似潜伏期的带毒者,这个该死的病毒潜伏期都会传染,这么高压的医疗环境,这么紧缺的医疗人员,这么久的工作时间,如何防护医疗人员之间,潜伏期人传人,谁告诉我?

我的心情没办法开朗,但我是老大,我要顶着,我还要逗他们笑,鼓励他们冲上前线,甚至轻伤不下火线,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患者,还是在害他们。

都是孩子啊!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

2月11日,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蔡毅主任在其个人认证微博@疼痛科小蔡上再次发文,讲述了一位“小人物”倒在新冠病毒下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这条微博被网友广泛转发,有网友写道:我哭不是因为我们都是小人物,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医生是人,小卖部老板是人,他的老婆是人。平平静静矜矜业业过日子奔生活的人,总被些面目模糊不是人的东西摧折。

蔡毅主任的文字给每个人以触动,让我们清晰的看到,那些逝去的生命,不仅仅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他们每一位都曾炽热的鲜活过……

全文如下:

今天刚查完房,脱下防护服,在清洁区喘口气,看看同事微信群,惊闻,林君走了!


林君,何许人也?我都不知道他叫林军,还是林君,还是林均!但是每个武汉市中心医院老职工,基本都知道他。


他不是院长,也不是书记,只是我们南京路院区门口的小卖部老板。


总记得我刚来医院,十几年前了,还在麻醉科,那是有些医生熟人,做手术,要表示谢意,同事之间送红包显得太生疏,往往就打一电话,林军啊,你给麻醉科手术室,各送一箱水!再给某某科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丢一箱,下班我去结账!


然后电话那边就是一声熟悉的好嘞!要不了多久,一个脸圆圆的,黑黑的,一脸和气的汉子,推着车就把东西送上来,准确的告诉我们,是某某某医生送的,再匆匆的下一站!


再过几年,快递越来越多,我们医生又忙,经常快递小哥等不了,我们就告诉快递小哥,你就把快递放门口小卖部,找那个叫林军的老板接着!


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是憨厚的对着我们笑,从未有怨言。


曾几何时,我们医生白大褂不带钱,那时候微信付款还不大流行的时候,就直接去他的小卖部,拿水喝,拿饼干吃,以后给!以后到多久有时候都忘了,突然路过,老板,我差你多少钱呀,他从来都是憨厚的一笑,记得清楚就说个数,记不清楚,就跟我们商量个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医院院长书记换了一茬,但林军还在。


今天突闻噩耗,他走了!


前两天,我清楚记得,我们老麻醉科主任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床,这次疫情,老主任知道我难做,这是第一次为要床位向我开口,我当时实在没床位了,婉拒了,顺口问了一下,是谁,老主任带了一句,小卖部的林军感染了,想问问你能不能安排一张。我想他那么年轻,也没怎么在意。


仅仅过了两天,他就走了,走在我们医院急诊留观室,双肺,全白!


我心怀内疚,问了问急诊兄弟,他们说也没办法,发展太快了,除非有ECMO,也许才有一线生机。这才让我的愧疚,略微减少了一丝。



加上我们的老院长夏家红从韩红基金化缘来的一台,一共,两台!


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等床,尚且困难,如何有机会,用上ECMO续命?


听说,他爱人,也感染了。


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在我们身边,不那么起眼,突然,没了,我们才发现,他在我们生命中,是那么重要。


大疫,就是这么无情!不仅仅对大人物,不仅仅对医生,也无情的砸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


大疫面前,众生平等。谁撑的过,谁撑不过,三分人为,七分天意!


眨眼间,我上一线,工作了十二天,管理32张床位,到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出院了25位患者,临床治愈22位。


非临床治愈的3位,已经永远离开了。


李文亮走了,同济医院林正斌教授走了,全国皆知,一个小卖部老板走了,我那个非临床治愈的3位患者走了,谁又知道?


我们都是小人物,在这场疫情的洗礼下,默默的付出,默默的承受生离死别。


逝者已矣,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


医生工作累吗?我跟你说不累,你是不是不信?但真的不累!起码现在的工作时间,比我开刀的日子,轻松多了。外科医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这么多年,我们都过来了。


但是陌生的疾病,被感染的恐惧,物资的不足,疫情看不到尾的惊慌,患者濒临死亡的无助,身边同事的倒下,这些心理的压力,给我们套上一层一层无形的枷锁!


很多医生都有一种感觉,当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穿上防护服时,突然感到一身酸软!


这不仅仅是累啊!


好在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战友,彼此鼓励,一起前行。


好在还有一群可爱的武汉市民,好在还有全国中华民族同胞的亲情,温暖着我们,支撑着我们。


有些病区的医生,承受不了拯救不了重症患者的压力,把病人稍微压一下,少出院几个。


真不是因为累,不是因为懒,是心理压力受不了。


为什么要轮换呢?也不是辛苦,就是压力太大。


眨眼间,医院通知,我可以带着我的团队,下来了,由康复科医生顶上!这个14天,我的团队,出院患者数管理患者数,在各个院区数一数二,退下来,也是理所当然。


但我听说康复科人手不足,康复科老主任要亲自上岗时,我又做了一件违背原则的事情,带着四个小伙子,继续下一个14天!帮助康复科医生,继续发热二病区下一班岗!


好多老师关心我,问我,何时轮换,我都说,我不想换,我怕无聊,在家会闷出问题!


但真实的答案是,我就想站在这里,站在第一线,没有为什么。即使康复科人够,我也不想下来。


不是伟大,也不是政治作秀,作为一个学习强国到今天才努力攀爬到112分的后进党员,支撑我继续下去的,只有本能。


我觉得,我还可以,我能扛住压力,尽快尽多的救治,更多的人,更多的小人物,更多的武汉市民!


李文亮走了,林军走了,也许还有我的同事,在被抢救,也许哪天,我也会顶不住压力,也许哪一天,我也会被感染。


但是,那又如何呢?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承担着目前仅次于金银潭医院全省第二的救治任务,大疫当前,有何惧哉!一个记者打电话过来了,搞得我才思紊乱,那就这么收尾吧。


林军老板,我就这么,送你了,感谢你,这么多年对我们中心医院兄弟们的帮助,和陪伴,不要怪我,最后时刻,没有送你一程!


通往天堂的路上,兄弟,一路走好!

武汉一线医生夜晚发文:“小人物”林军,我就这么送你了……

征稿

一起携手,共度难关

疫情来势汹汹

从猝不及防到全力阻击

在前线的你们见证了太多太多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

你都经历了什么?

可想找个倾诉的对象?

医脉通现面向所有一线医生征稿

“疫情下的医护实录”

大家携手,共度难关

要求:真实、客观

征稿形式不限

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均可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武汉一线医生夜晚发文:“小人物”林军,我就这么送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