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农村老人家产都给了儿子,病了却只让女儿照顾,你怎么看?

核桃树下话三农


唉,看了题主的发文,让我无言以对呀!就说说我吧,我家就是这种状况。我家在农村有四间正瓦房,三间偏房,一个粮仓,外加一个由红砖砌成的大院套,铁大门。按照当年(1993年)的房价,价值两万余元,父母把这套房产均分给了两个儿子,我的两个妹妹,当时早已出嫁,分纹未得。七年后,父母分别患病,并离开了人世,可在父母病重期间,床前床后照顾爸妈,扶伺吃喝的,正是两妹妹,她们无怨无悔,不讲条件的一直将二老伺候到终。说心里话,我们真感谢自己的俩妹妹呀!


想想88665


什么农村,我们家是城市的也一样,我虽然所有的亲人都有,但是在以前的每一天,都像没有亲人的我,都是我带着我三个丫头,自己在上海生活的。她们就好像没有我这个人一样的。

远的不说,就说年前,我就老太太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又给我,小弟弟买了房子。这不是第一套,是几套都不清楚了。结果是被我那个弟弟都输了,没用的。

现在我家年前老太太住院了,他不拿一分钱出来,都是我这个她们不联系的姐姐,也给了一分钱。这几天听说又住院了,不过还没有电话来,叫我给钱呢!

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说让我给太多钱吧!我也不会给的。年前买房子她们都没有和我说,就买了给他了。后来知道我说你买,自己养老用,她不听啊!结果现在这样了,哎,还有我一个姐姐说,你放心以后不会找你要一分钱的,你不要管那么多了。

结果呢!计划没有变化快。她病了,甲状腺癌晚期了。你说倒霉不,而且还转移了。

我呢!本来是个心软的,不过这次我狠了,没有去看她,心被伤的变成没有心了,友们,不能乱骂人的,因为我也是手术没有三个月,她们都没有看我一眼。这是我第二次手术,她们看过我,所以这次心变成没有心了。没有去看她一眼,不知道自己对还是不对,不过也心安理得,因为只有别人欠我,我从来没有欠过我所有亲人,一点点东西。

哎!是我做人失败啊!为什么以前那么穷,要是有点小钱,也不至于这样。悲哀的我,已经尽力了


为未来而奋斗活出自我


太正常了!沉淀姐姐就是这样的,但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公平,因为是我主动去照顾父母的。我总觉得父母养大我不容易,从小供我读书,他们吃尽了苦头,从没有抱怨过一句,所以我很感动!发自内心地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了我健全的身体,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给了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并始终陪伴我成长!因为有了他们的巨大付出,才有了沉淀姐姐的今天。我尽孝从不牵扯兄弟姐妹,个人尽个人的孝,各凭各的良心,就把自己当作父母唯一的孩子,尽心尽力去照顾和陪伴父母,这么做,我内心很快乐。每年还至少陪父母出去旅游一次,费用全是我的,和父母一起,我很幸福的!所以,我无怨无悔!另外,我总觉得为了争父母的财产,兄弟姐妹闹翻,真的是沉淀姐姐无法接受的!血浓于水,父母总是偏心弱者,很正常,没有什么想不开的。就当父母什么都没有就行了!现在我们兄妹四个关系非常好,一家人和和气气,幸福美满!


沉淀姐姐


农村都这样的,十年前都是财产给儿子,病了,女儿回家照顾,但不是天天,女儿也有自己的家庭,其实十年前的老人财产除了房子就是土地,这二样女儿是就算给也拿不到,病了女儿回家帮助照顾也是尽孝,那时嫁女儿没什么彩礼的。现在的女儿更要回家照顾了,我这边嫁女儿都贴钱了,我表侄女出嫁,男方全包拿了十万来,我表姐十万给了女儿压箱子,另外陪嫁了一套还建楼(约值25万),现在年轻的父母都给女儿一套还建楼,嫁出去的也会给,用他们的话说,给女儿一个念想,将来老了能多来照顾一下。


阿牛china2016


对于一些农村老人家产都给了儿子,病了却只让女儿照顾,你怎么看?

这种话题,大家往往忽略了做女婿的感受。农村老人病了,家产给儿子了,闺女没得半分,然后闺女还要照顾老父亲,让做姑爷的男人咋想?会不会一生气和老婆闹离婚?其实我说的也有道理,便宜都让小舅子占完了,照顾有病的老人却让闺女一个人承担,花销不还是女儿女婿出钱?这样谁都感到憋屈啊。



我想问问各位看官,作为一个很普通的农村老人家,到老了能够留下来多少家产?前面我们在讨论农村年轻人结婚时要花销的钱财有多少?天价彩礼,婚房,车子,三金等,几十万出去了,对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最终都会背负一些外账的吧?因此,农村老人最后的家产,也可能都归于儿子儿媳的吧。老人是没有家产的,除了几间破房子,能再给闺女分家产吗?

很多读者都会拿“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儿子女儿都有同等的遗产继承权”等来说事儿。这在农村现实吗?肯定不现实,但对于家底富裕的农村老人来说,确实有多余的家产会就给女儿,但也要看老人的思想观念如何?如果他也认为“出嫁的姑娘是别人家的人”,那么是绝对不会让“肥水流进外人田”的。自己的家业,不给儿子。难道要便宜外姓人吗?

那么,话题说的对于一些农村老人家产都给了儿子,病了却只让女儿照顾,你怎么看?我觉得话题有些绝对化了,不要用“只让女儿照顾”这样的字眼,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应该会比做儿子儿媳的更会照顾自己的父母,更会讨他们欢心,这样更有利于老人病情的愈合康复。儿子可能会粗枝大叶,儿媳可能和公婆没办法交流等,再说了,做女儿的还能和父母说悄悄话,逗他们开心的。

但是对于照顾老人病情的花销,我想说道几句。很多的农村家庭,之所以能够和睦相处,大多都是把钱财问题分得很清楚。农村老俗话说“亲归亲钱财分”,不能和稀泥算糊涂账,早晚会翻脸闹矛盾。因为大家都是凡体肉胎都有七情六欲,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大公无私的只奉献不索求。就算女儿不说,做女婿的也会有意见。

因此我觉得吧,如果确实如题主所说,那这个农村老人有些过分了啊,不太符合清理。既然只让女儿照顾,那也行,把儿子儿媳叫过来,当面鼓对面锣的说清楚,这个看病照顾老人的花费,儿子儿媳也要承担一大部分的,不能让女儿出力不讨好,还会两头夹气,因为女儿也有家庭,后面还有几张嘴也要吃饭。


农村老俗话


你了解农村吗?你了解农民吗?你提这样的问题是深入调查?还是凭空捏造的?饭可以乱吃,但话不能乱说……什么是农民?他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个群体,每天和土地打交道,能有多少收入?即便一亩地一年下来,除去投资,净收入有多少吗?你知道吗?就是基本的温饱能保证住,就不错了,你所说的财产,无非一片宅基地,几棵树,一片农田……这难道就是你不赡养父母的理由,

要说争夺财产,还是城市人居多,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同事兄弟姐妹五个,他有四个姐姐,姊妹几个成家立业,父母也退休在家,本来幸福的大家庭,可是由于病痛,她的父母双双瘫痪在床,人不能动弹,就面临照顾问题,结果上面四个姐姐都不管不顾,把父母的生死置之度外,在这种情况下,同事老婆果断辞职,担负照顾公婆的日常任务,可是由于父母有退休金,有不动产,还有企业原始股份,几个姐姐不照顾老人,还想着和同事平分父母的财产,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闹到法院解决,财产不要,也不看老人一眼,到死几个姐姐都没有陪过父母一天,

父母去世时,同事很是愤怒,不想通知姐姐们来守丧,可是想想必定兄弟姐妹一场,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绝,办完丧事,同事和他几个姐姐,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所以说,面对财产,我们不能只想着无形的资产,还要考虑一下年迈的父母,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守候,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


臭小子的春天


这说的是即有儿又有女的家庭吧,只有儿或只有女儿的家庭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过去,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父母跟儿子过,没有儿子的招上门女婿,没有能力的那就看女婿的良心了,所以儿子为父母养老送终,家产也由儿子继承,女儿女婿是不太会管的。现代社会,说是男女平等,但是一些旧观念还在,比如孩子跟父亲姓,结婚叫娶媳妇并要给彩礼钱,可是在家中,女人的地位已近不是过去那样依附男人了,不但不再依附男人,甚至女人在家中说了算,由于女人地位的提升,儿媳与公婆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变,谁家公婆还敢打骂儿媳妇的?由于这种关系的改变,加之女儿与父母更贴心,父母更愿意由女儿养老照顾,做女儿的往往也心疼或不放心弟妹、哥嫂,也愿意照顾自己的父母,所以女儿照顾父母的越来越多了,至于遗产继承,传统观念还是给儿子,女儿去争说闲话的就多了吧,不过,家产多的,女儿自然少不了,少的,争来又有什么意思?若家家如此,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谁又不是自家的儿子、女儿,谁又不是他家的女婿、儿媳,谁又便宜了多少,亏了多少呢?


用户8142225454084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边也有,但却只是个例,如果儿子不孝顺的话,可能那些有孝心的闺女就会帮忙照顾,老人将家产留给儿子,其实是在生病之前的,一般老人在60岁之后,就会将家里的房产土地什么的过户到儿子手里,所以才会出现家产留给儿子,但病了只让闺女照顾的情况。

在老人的眼里,家里的财产需要留给儿子继承,这样才能让家族一直存在下去。因此他们并不会将家产留给闺女,毕竟在她们嫁人后,户口将会迁到新的家庭中,而农村的土地宅基地都是以户口为基准变动的,老人就算是想要继承给闺女,难度也很大。


当然在很多老人的眼里,儿子是家庭香火的延续,在百年之后可以为自己祭奠烧纸,为自己扫墓,因此老人才会特别的将财产留给儿子。在农村中,很多儿子不赡养老人,按理说他们可以去法律上投诉,但实际上多数的老人都会选择沉默,毕竟在他们的眼中,一旦得罪了儿子,可能百年后没有人为自己料理后事。

而闺女虽说很孝顺,但在老人看来始终是外人,有自己的家庭,百年后不会想起来为自己祭奠烧纸。正是这些区别,让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 当然这几年里,子女赡养老人的恶风气也多了起来,相互间推搡,以至于将老人丢弃在一旁,国家也重点批评了老无所养的问题,各地也制定了村规民约,相信这种不孝的现象会得到解决,大家咋看呢?


惠农圈


“习俗”,“传统”等都具有强大的惯性,在很多情况下是根深蒂固难以撼动的,因为它已被域内大众所普遍接受,并视为“合理”。

你提的这个问题在农村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在城市还好一些,没那么传统。你也知道在法律上男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同时也应平等的履行法定的扶养义务,但现实确不是如此,约定俗成的一些事是无法解释的。

在照顾父母这件事上,儿女们应当各尽所能,各自尽心就好。在时间方面灵活点,多几天少几天的别计较,为了父母花个百八十元的也无所谓,毕竟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少量支出也不会影响基本生活。如果为了照顾父母而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搞的兄弟姐妹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对父母也是一种伤害吧!为照顾父母而大打出手,兄弟姐妹间视为仇人一般的事例也不是没有。当然,象你说的这种情况,父母的医疗费用应当由儿子承担,女儿自愿,多不喜少不责。这应当是无需协商的问题吧?你提问中也没说这个事。

还是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儿子是否具有抚养能力,如果没有扶养能力的话,那么做女儿的必须承担法定的扶养义务,这也是无需协商的。

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有扶养能力的人,如果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话,应当不能继承或少继承被扶养人的遗产。但没有扶养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当发生继承时还应当多分。

假如儿子有扶养能力而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则可进一步协商,如协商不成则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



鞠维坤1


理性地说,作为老人,在做父母辈时,家产是他们今生打拼来的,愿意给谁,那是他们的自由,也是合法的,他们自己高兴就好,他们有这个权利分配自己的财产。

但作为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义不容辞,这也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感性地说,人身得来不易,这条命数是祖先父母给的。

首先,感恩父母能让自己顺利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有太多灵想来而没有合适的命数来到这个世上。

其次,感谢父母能让自己全须全尾地长大,没有断胳膊断腿,又没有这里先天弱那里胎里不足,健健康康长大,还完成了一系列学校的学习。

纵使成长的环境中也许重男轻女,也许打骂不停,也许经济紧张,也许父母更像孩子更不成熟,自己也毕竟长大成人了!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自己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完善的大脑,起点就已经很完整。

然后,开创自己的人生,完成自己的追求,实现自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自己的能力。

尽到自己的力量去养好老人,这也是自己的能力。

不管老人给的物质多还是少,还是一点没有,自己的人生也都要踏踏实实去走的。人就一辈子,自己的人生会如何,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自己奋斗强过父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振兴门楣,难道不是值得敬重的事情吗?毕竟败家子儿还是极少数的,败家的人也天生就有资本败,就好比,美人天生就有资本美。

有些人,老天爷赏饭吃,有些人,祖师爷赏饭吃。

如果,认为自己不属于老天爷赏饭吃,那就好好努力,让祖师爷赏饭吃。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老人有没有钱,给没给钱,你都要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父母作为自己的根,在他们老了以后尽力照顾他们,作为最不被宠爱最不受重视的孩子,心里多少会有点情绪。这很正常,但是,仍然不需要心里有太长久的落差,郁闷,或是愤怒,因为,其实你是在成全自己的孝道。

孝顺父母,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得到更完整的人格,或许年轻时,中年时都没太大感觉,在老之前,我们只需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而且,亲戚,你的孩子,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护工保姆,街坊邻居,谁人没有看在眼里呢。明眼人不少,你的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学到孝顺,孝顺老人就是对自己的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