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西汉开国唯一武臣世家,极限功劳之功臣常规化结局

没事还来说一说刘邦创业团队那些事,说了不少文臣,这一次选一个武将来了解一下。在刘邦率领的团队中,提到武将大多数会说韩信,但今天不说他,谈一谈刘邦另一得力干将周勃,一个帮助刘家太多的男人。

翻开司马迁的《史记》,会发现在开国功臣世家这一栏,五大异姓贵族世家,有四个都算是文臣,只有一个是纯武将,那就是周勃。

周勃有何功劳,能让颇有气节的司马迁把他上升到世家的地位,但即使功劳巨大,周勃似乎也没有逃掉武将极限功劳后的常规化结局,这一点周勃在晚年才悟出。


周勃:西汉开国唯一武臣世家,极限功劳之功臣常规化结局

周勃


◎沛县系武将表现力强

周勃和刘邦是老乡,当年的他主业是编框的,副业是帮助人家丧事吹个萧,勉勉强强算是个个体户,但从其主副业来看,他的经济收入也不咋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刘邦在沛县起义时,周勃就加入了他的团队,以"中涓"的职位跟着刘邦。周勃这一职位跟曹参开始的职位是一样的。

周勃入职职位: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

曹参入职职位: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

周勃跟着刘邦起义,开始他与别的武将,比如说曹参和樊哙相比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周勃必须要突出自己,突出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得到第一。世人总能记得第一名,但很难想起第二名和第三名。

从《史记》记载中看周勃反秦战争,对于周勃的战斗情况一共用了三次"先登"一词,在与秦军的战斗中,可以说是周勃作为武将的处女秀,要得到老板刘邦的认可,只有在战斗中冲在最前面,这样才有机会先登。

周勃与秦军战斗的优秀表现没有被刘邦忽视,随着战功的积累,他的职位也在不断上升,似乎打仗才是周勃所擅长的主业。

在反秦战争中表现如此夺目,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周勃的战功也没有让刘邦失望,即使有天才军事统帅韩信在。

虽然周勃属于沛县系,是刘邦的老乡,但在西汉建立前,周勃这些功劳并不是独一份的,从韩信被封王,周勃与灌婴共享一份封地就能看得出来。换句话,那就是周勃的上升空间是很大的。


周勃:西汉开国唯一武臣世家,极限功劳之功臣常规化结局

秦末农民起义


◎西汉灭火队员

如果说西汉建立后平安无事,那么周勃的职业生涯也就到顶了,没有什么再发展了,因为治理天下主要靠文臣。

但西汉初期需要武将去灭火的地方太多了,而出身沛县,具有成长空间的周勃就是最优秀的灭火队员。

灭火行动一:帮助老板清除不听话的王者

刘邦清除异姓王的过程中,除了少数是计谋被清的,大多数需要武力镇压。周勃被老板刘邦选中,每一次有大的行动,周勃总是在其后。

周勃帮助刘邦清除的对象有燕王臧荼、韩王信、燕王卢绾。在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周勃的位置是越升越高,其待遇也明显提高。

周勃从将军一直升到太尉,其封地再也不是跟他人共享了,而是单独赏赐绛县给予他,并让其爵位世袭罔替。

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灭火行动二:帮助东家清除夺权的亲戚

西汉是刘邦建立的,为了确保刘家的统治,曾经君臣一起立过白马之盟,其核心含义就是"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而刘邦去世后,吕后当政明显破坏了这一规定。

吕家在高祖驾崩之后掌握西汉大权,如果不加以遏制,很可能刘家天下要变为吕家天下。刘邦虽然不在了,但与其曾经立誓的大臣们还有的在。

在铲除诸吕的过程中,文臣是以陈平为主,而武将则是周勃。在铲除的具体行动中,握有军事权的周勃显得更为重要一点。

正是这一次清除行动才保住了刘家天下,这也印证了刘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安刘氏者必勃也。"

佐国行动一:迎立汉文帝

灭过火之后,国家需要正常发展,所有事业都要上轨道,但在上轨道之前,必须要解决一个事,那就是选立皇帝。

汉朝第二任皇帝是汉惠帝,但他基本是个象征,大权在他老妈手中,他死后无子嗣,所以在铲除诸吕后需要重新选皇帝。铲除诸吕行动总指挥是陈平和周勃,所以他们也兼任皇帝选立委员会主任,他们二人最终选择了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刘邦建立西汉之前,周勃是与别人共享封地的一个侯,而且其爵位没有什么特殊性。而刘邦建立后,周勃在剪除异姓王和铲除诸吕的行动后可谓是位极人臣。不但有单独的封地,而且其爵位还能让子孙后代当做家产来继承,不但如此其本身职位也做到了太尉,位列三公之一,做官他是做到头了。


周勃:西汉开国唯一武臣世家,极限功劳之功臣常规化结局

汉武帝


◎登顶之后就是大坑

周勃在铲除诸吕和迎立汉文帝的过程中,其表现实实在在压过陈平一头,所以在汉文帝登基之后,刘恒给了周勃右丞相的职位。

其中这里面周勃右丞相职位有点小故事,其实开始右丞相的职位汉文帝是准备给陈平的,但陈平推了。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原以右丞相让勃。"

右丞相比左丞相高一点,陈平并不是不想做右丞相,而是他作为谋士出身,他知道枪打出头鸟,但周勃不知道这些,他欣然接受了。

周勃不是曹参,不是个文武全才,说白了他能居右丞相职位,一是汉文帝给他面子,二是陈平谦虚。

开始周勃以武将身份兼任右丞相可谓是尊贵无比,但时间一长他的不称职就显现出来了,主要是陈平的能力太突出。

汉文帝坐稳皇位之后,在其眼中周勃就不是个功臣而是个威胁,这与他老爸刘邦看韩信的目光是一样的,而这些周勃却不自知。

不自知一:别人劝退

周勃任丞相之后与当年萧何遭遇情况相似,萧何在晚年因别人劝告而自污名节得以保命。在周勃得意之时,也有一个好心人劝说周勃:

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好心人劝说周勃的话,其意与当年别人劝说萧何差不多,都是说明臣子升迁到最高位置后那就是遭遇大坑的时候,因为皇帝无法再恩宠。

不自知二:汉文帝与陈平的双簧

丞相是百官之首,是治理天下的行政长官,所以他要对于内政特别熟悉,既然周勃是右丞相,那么汉文帝就要进行考核,可是考核之下,周勃是一问三不知,而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对答如流。

这时周勃岂能不知是皇帝在点他,说他才不配位,是时候该让位了。

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彊对邪?"於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经过好心人和汉文帝的提醒,周勃是吓的一身冷汗,赶快打辞职报告,办理病退。但一年后,陈平去世了,周勃又被汉文帝任命为丞相,但随后不久又将他罢相,让其回家养老。

岁馀,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馀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

周勃在两次任丞相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就是皇帝对其很不满,似乎要清除他,所以周勃回家的养老生活并不是那么安逸。


周勃:西汉开国唯一武臣世家,极限功劳之功臣常规化结局


◎悟出武将常规化结局

汉文帝一手任免将周勃吓得魂不附体,可以说将周勃弄得有点神经质了,回到封地后的周勃经常感觉皇帝要对他动手,所以在安保这一块做的有点过了。

周勃的超常规安保让别人感觉他要谋反,于是就有人向汉文帝打小报告,汉文帝对其也不放心,所以周勃跟当年萧何一样被关进大牢。

关进大牢的周勃再也不是尊贵的绛后,而是命运未知的囚犯,在此期间,周勃见识到自己的命可能连牢外的看门的都能决定,他对比曾经的辉煌,感到极大的反差。

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周勃最后因为汉文帝母亲薄太后求情得以赦免,出狱的周勃最后在封地去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的结局。

其实,周勃在出狱后与其说狱吏之贵,不如是在感叹帝王的可怕。这一刻相信周勃是悟出了一些东西,悟出他当年帮助老板刘邦清除异姓王的结局,悟出了自己如何从丞相到阶下之囚,悟出了权力巅峰之后死亡陷阱。

再次将周勃与汉初三杰做对比,韩信帮刘邦打下半壁江山,被封为王,可惜最后被杀。萧何帮助刘邦治理天下,封为丞相,最后却自污保命。张良是知道这一切,所以主动退休。

他们三人是在不同方面到达了顶点,所以或主动或被动远离帝王。而在他们遇到这些状态时,周勃并没有达到顶峰,他只是个武将,是个没有让帝王感觉到威胁的武将。但铲除诸吕和迎立汉文帝两件事让他站到了顶峰,可惜这时周勃并不知道这代表什么。

皇位稳定之后,汉文帝时时刻刻感觉周勃是个威胁,就是因为他有铲除诸吕的能力以及在军中的号召力,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汉文帝是个缺少安全的皇帝,那么能力这么大的周勃就会让他感觉害怕。

当帝王害怕臣子,那么臣子往往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刘邦的所作所为已经说明一切。现在周勃与汉文帝就是当年的韩信与刘邦,所以注定周勃无法胜任丞相。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周勃对于皇帝威胁比当年的韩信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周勃在汉文帝时期已经具有当年韩信在军中的影响力,不但如此,周勃还任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换句话说,那时的周勃是集文臣武将的最高职位于一身,如此职位怎能让皇帝放心呢。

臣子做到头了,那就是皇帝的敌人,其结局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这样的结局似乎成为功臣获得极限功劳之后的常规化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