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强:把好第一关口,为病例诊断“一锤定音”


一线医生 | 张荣强:把好第一关口,为病例诊断“一锤定音”

1月21日,当第一份新型冠状病毒样本送到泰安那一刻起,泰安市疾控中心病毒学检验工作人员张荣强就与同事们开始了和病毒抢夺时间的赛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张荣强和同事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备战状态,使我市第一时间具备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能力,为抗击疫情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线医生 | 张荣强:把好第一关口,为病例诊断“一锤定音”

  作为一个“80后”,张荣强2007年11月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在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从事病毒学检验工作。病毒学检验需要和各种威胁人类的病原体面对面打交道,每次疫情发生,都需要检验人员不断搜寻致病病原体的蛛丝马迹,搜寻、排除、捕获,确认,擒获病原,一锤定音。张荣强所在的实验室检验检测组,正是承担着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样本“一锤定音”的重任。
  今年春节,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得残酷又无奈。张荣强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卫士”,率先投入工作,疫情态势一起,他第一时间与科室同事制定应急预案,确定检测方案,进行生物安全演练,并在单位的支持下较早储备了核酸检测试剂,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备战状态,使我市第一时间具备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能力。
  当1月21日第一份新型冠状病毒样本送到时,各方高度关注,结果牵动人心,那一刻起张荣强就与同事一道开始了和病毒抢夺时间的赛跑。大年初一,张荣强和同事对东平县送检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发现了我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这是继2009年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2014年和2015年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输入病例后,发现的又一重大传染病疫情。从那一天起,他在实验室连续奋战,以实验室为家,吃住在单位,克服家庭所有困难,24小时随时进行检测,有一次在实验室连续工作四天四夜,及时准确地完成了各项检测任务,为我市科学抗击疫情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实验室检测工作存在较高的风险,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规范操作,将风险控制为零。“战场”上检验人员全副武装,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鞋套…看起来很酷的样子,其实护目镜总起雾、防护服不透气、口罩勒的鼻子疼,由于闷热、束缚、行动不便,一场实验下来,会被压了一脸的褶子,出了一头的汗,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湿透,累到虚脱不想动,但是张荣强不以为然,只为确保实验检测结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出具,为每一个病例确诊“一锤定音”。
  由于每份标本需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才能出结果,厚重的防护服下,张荣强任汗水横流,也要一丝不苟的做完实验,实验室内只有仪器运转的声音,神圣又寂静。随着疫情的上升,检测标本不断增多,他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无论是清晨正午还是子夜凌晨,只要标本送达,他马上进入“战斗”状态。不敢喝水,不上厕所也成了张荣强的家常便饭。
  也正因为张荣强和同事们的坚守和付出,截至1月31日,市疾控中心病毒实验室已检测可疑样本118份,检测准确率达100%。
  工作中,张荣强争当先锋,承担了大量任务,经常上午穿上防护服进实验室,下午三四点钟才完成检测。多数时候才吃完几口饭,另一批样本就又来了,张荣强不敢耽搁,扔下筷子一进实验室又至少是6个小时,吃饭没点,工作通宵达旦成为他的工作常态。“这里是我的‘战场’,我就要用我的细致、耐心、坚韧和严谨,把好第一关口,为病例诊断‘一锤定音’,为疫情防控‘争分夺秒’。”张荣强说。

  科学严谨是他的标准,奉献担当是他的精神,他是病毒世界里的侦察兵,是勇敢的“逆行者”,防护服下有他最美的身影。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