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健委:落实首诊负责集中救治,扩充医疗救治资源

福州新闻网2月5日讯 (记者 邱陵)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福建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医疗救治相关情况。

据介绍,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福建省制定了《福建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组建了办公室和6个医疗救治工作专班,明确33项重点任务分工。围绕集中救治、专家指导、全员培训等关键环节,科学救治、精准施策,医疗救治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落实首诊负责集中救治

加强发热门诊管理。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1132家医疗机构规范设置了发热门诊,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名称、级别、联系人姓名、电话等信息,负责对发热病人进行筛选、分类,避免患者无序流动,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减少和避免医院交叉感染。

及时诊断报告病例。落实首诊负责制,对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立即通过网络直报。及时将病例确诊工作权限下放给各设区市,组织全省符合条件的22家三级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缩短病例确诊时间,确保医疗救治和密切接触者隔离及时有效。

集中救治患者。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及时将确诊患者送至17家市级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确保重症、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全力救治疑难重症患者

成立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由呼吸、传染、重症、影像、临床检验、中医等专业79位专家组成,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的省级培训、技术指导和重症、危重症及高龄患者的医疗救治指导等工作。

建立重症、危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病情日报机制。各定点救治医院加强对重症、危重症病例的诊疗管理,及时将病情监测情况报告省卫健委,省卫健委组织专家对重症病例进行评估,确认临床分型,及时制定或调整完善救治方案。

建立新冠病毒肺炎远程会诊和巡诊机制。依托省立医院,设立福建省新冠病毒肺炎防治远程指导中心,由省级专家组24小时轮流值班,对各地定点医院防治工作开展远程巡诊、疑难重症病例会诊和指导工作,做到“一人一案”,力争不出现死亡病例。

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加强中西医结合,组织中医医院和中医药人员按照国家诊疗方案积极参与医疗救治工作,积极应用中医药药物、制剂、疗法开展治疗,在疫情防治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作用。

向福州、莆田市分别派驻专家指导组,组建2支省级专家巡回指导组对其余7个市和平潭开展巡回指导。

积极扩充医疗救治资源

增加专门收治床位。全省共有省市县级定点医院91家、收治床位2923张,其中市级定点医院17家、收治床位1374张,各地均有1-2家市级以上后备定点医院、预备床位895张。

确定省级后备定点收治医院。指定福建医大附属第三医院(协和医院西院)作为省级后备定点医院。目前该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病房等已基本改造完毕,有望近日投入使用。各设区市也遴选具备呼吸道传染病防护条件的医院作为后备定点医院,做好病房、药品、设备、消毒器械和防护用品的配备。

加强医疗救治技术培训。通过视频培训、在线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组织4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参与培训人数达5123人次。扩大培训对象范围,将心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等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纳入培训对象,全面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实验室生物安全、患者就诊流程、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要求等要点,想方设法增加医疗技术力量和应急保障能力。通过网络培训,全省共有10.17万名卫技人员完成现有全部课件学习。

为定点医院配置急需的医疗救治设备。安排3350万元为全省67家定点医院和省属医院紧急采购负压救护车。紧急采购、补充配置一批呼吸机、PCR检测仪、防护消杀用品等疫情防治亟需的医疗设备和医用物资,为患者的医疗救治提供保障。

做好应对节后就诊工作

加强门急诊管理,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对全部来院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适当增加预约门诊号源比例,严格控制诊间加号,优先接诊急危重症患者,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尽量减少患者聚集。

加强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做好医护人员防护工作,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好相应级别的防护,力争不发生医务人员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