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春節雙影響1月汽車銷量下滑18% 中汽協月銷數據僅作“預計”統計

受疫情、春節雙影響1月汽車銷量下滑18% 中汽協月銷數據僅作“預計”統計 | 經觀汽車

摘要:1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如此大的跌幅在以往幾年比較罕見。受疫情、春节双影响1月汽车销量下滑18% 中汽协月销数据仅作“预计”统计 | 经观汽车

文 | 王海宣

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了1月份銷量數據。數據顯示,1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如此大的跌幅在以往幾年比較罕見。去年1月份,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1.1%。

從不同種類來看,乘用車的跌幅遠大於商用車。數據顯示,乘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降幅大於汽車總體。同期,商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34.1萬輛和32.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8%和5.7%。

關於在統計數據前面加上“預計”二字,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告訴記者:“受春節假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個別車企的銷量統計不是很到位,‘預計產銷’是更為準確的說法。”

目前已有部分品牌公佈了自己的1月份銷量,但多數表現不佳。例如,長城汽車1月份銷量為8萬輛,同比下滑28.2%。吉利汽車1月份總銷量(含領克品牌)約為11.18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9%。長城和吉利近幾年分別把持著自主品牌銷量冠亞軍的位置,它們如今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表現,凸顯出自主品牌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而近兩年一直比較強勢的日系合資品牌,在1月份同樣出現銷量下滑。2019年銷量逆勢增長且同比增幅達到9%的豐田,1月在華銷量跌至14.53萬輛,同比下滑1.2%;2019年銷量基本與前一年持平的日產汽車,1月在華銷量為11.8萬輛,同比下滑11.8%。此外,之前銷量一直下滑的馬自達,1月的銷量為2.1萬輛,同比下滑8.23%。相對而言,這幾個日系品牌的銷量情況,要好於市場整體水平。

燃油車之外,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樣大幅下滑。中汽協公佈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1月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而根據部分車企公佈的官方銷量數據,比亞迪在1月僅售出7133輛,同比跌幅則達75.12%;北汽新能源1月銷量僅2006輛,同比下降55.54%。這兩個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銷量跌幅均大於新能源汽車整體跌幅。

新造車企業方面,蔚來汽車1月總計銷售1598輛,同比下降12%;威馬汽車1月銷量為808輛,同比下滑59.7%;小鵬汽車1月上銷量為1,073臺,同比增長79.1%。蔚來、威馬、小鵬汽車是2019年交付量排名前三位的新造車企業,今年1月份的開局三者差異明顯。

對於1月汽車銷量的下滑,中汽協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本月工作日的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於1月的數據影響有限。今年春節假期在1月,有效工作日為17天,比去年減少5天。而疫情被廣泛關注是在1月20日之後,此時已經接近春節假期,對銷量的影響有限。

但隨著疫情發展,其對汽車行業造成的影響也正在加大。中汽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購車需求和消費能力短期內明顯下降、企業生產進度受阻、企業出口困難增加、中小企業資金鍊斷裂隱患加大、企業應對標準法規的難度大幅加劇。

在生產端,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年度汽車產量佔全國的8%-9%,比較嚴重的廣東、浙江也是中國的汽車工業大省,對於整個汽車產業的影響舉足輕重。銷售端,不少人在疫情期間選擇在家自我隔離,4S店的客流量因此大幅減少。至於各大車企近期大力推廣的線上銷售,成交率也不高。有調查數據顯示,只有不足5%的受訪者接受線上購車。

中汽協預計,此次疫情將造成一季度汽車產量的大幅下降,在疫情結束後,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在短期內釋放,汽車市場將迎來一波短暫的消費高峰。“全年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但全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

積極的一面是,隨著中央、各地政府相繼出臺經濟保障政策,為企業減負,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復工復產。據不完全統計,河北、安徽、北京、上海等超過19個省市,已累計發佈超過69個經濟支持性政策。中汽協數據顯示,目前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截至2月12日,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佔32.2%。

受疫情、春节双影响1月汽车销量下滑18% 中汽协月销数据仅作“预计”统计 | 经观汽车受疫情、春节双影响1月汽车销量下滑18% 中汽协月销数据仅作“预计”统计 | 经观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