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到底!坚决守好新乡“南大门”


作者丨一川

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扼豫北之要津;路网发达,人员流动量大;劳务输出为主,节日返乡群体复杂。

子来亥往、冬春跨年之际,面对突如其来、态势凶猛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的区情区位给平原示范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和挑战。一肩“挑”两市,能否把好新乡的“南大门”,守住郑州的“北大门”,守牢这道“平原防线”,不仅关乎着示范区的安全,也事关全市、全省疫情防控大局。

面对疫情,平原示范区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在新乡“南大门”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战“疫”到底!坚决守好新乡“南大门”

果断反应,迅速打响疫情阻击战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首度确认病毒可以“人传人”。次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郑州市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1月21日,距武汉千里之外的“小城”平原示范区就召开了首次疫情防控工作会,打响疫情防控“第一枪”。会议通报了新冠病毒的危害及进展,并着手部署有关防控宣贯事宜。会议决定,终止辖区所有文化娱乐活动,电影院、大型商超、餐饮饭店等要求关门停业。

对于示范区的领导来说,他们可以有很多“理由”不冒这个险提前下手,但流动人口占示范区总人口近30%,主城区85%为流动人口、以郑州工作者居多……与郑州一桥之隔,作为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圈层,两地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叠加春运高人口流动,高人员密集,疫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郑州最新迁入迁出地图显示:迁入郑州来源地新乡排第三位,郑州迁出目的地新乡排名第四位。

这是一场必须担当作为的阻击战,也是一场守卫新乡“南大门”的保卫战。

面对疫情,示范区快速部署,迅速反应,全面动员!

1月24日,召开第二次疫情防控推进会。

1月25日,示范区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专班和督查专班,统筹调度,协同作战。同时,发出对武汉(湖北)人员返乡的排查管控指令和禁足令,禁止群众出门走动、扎堆集聚、串门拜年。各村封村堵门,全面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1月30日,示范区主城区采取“封城”措施,除应急保障、疫情防控车辆外,其它车辆一律禁行。

“出了事,这个责任我来担!”对于“封城”后接踵而来的质疑和汹涌而至的投诉,示范区主要领导掷地有声。与此同时,为协调郑焦晋高速示范区西站封闭,示范区有关领导主动担责,签下“军令状”。

自1月21日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后,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至今已召开8次疫情防控推进会,同时还与原阳县共同召开疫情防控联席会议,部署防控工作,高密度、高效率的运行机制,直指防控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

同时,连续发布12道命令,涉及疫情防控期间采取强制性措施、主城区交通管制、暂缓企业复工复产等;下发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责任分解、社会捐赠等18个通知通告;向辖区居民和广大党员发了2封公开信。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朝杰、管委会主任杨洁多次部署、亲自调度,连日来每天开展实地督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实行区领导分片包保工作制度,区领导高频次赴包保片区实地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关键时刻的重要部署,环环紧扣,示范区迅速织就了一张疫情防控网。

战“疫”到底!坚决守好新乡“南大门”


全面布防,筑牢“平原防线”

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合理构筑防控体系,科学实施阻击策略成为示范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为此,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从严把源头关、隔离关、交通关、社区关等方面入手,着力构筑四位一体的疫情防控“平原防线”。


战“疫”到底!坚决守好新乡“南大门”


严把源头关,全力做到底数排查不漏一人——

严防严控,关键是把重点人群底数清楚,这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略和战术核心。

示范区强化源头管控,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比对筛查,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有奖举报制度等方式,全面筛查湖北(武汉)来区人员;围绕湖北(武汉)返乡等地重点群体,落实属地防控责任,按照区不漏乡、乡不漏村(社区)、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登记;1月30日起,进一步扩大排查管控范围,将到过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郑州五地市重点人员纳入统计范围;2月10日,针对复工潮带来的人员流动骤增,对进出村的人员按照“七个清楚”全面统计。


战“疫”到底!坚决守好新乡“南大门”


严把隔离关,全力确保居家隔离不少一人——

底数排查不漏一人,居家隔离不少一人。示范区强化“一对一”包保责任。严格落实以村(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各级干部下沉一线,对所有摸排登记人员实行一对一包干。

隔离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人间真情。

示范区对确诊和疑似病例所在的村和小区,设置警戒线,禁止人员进出,做到隔离到位,同时为隔离住户提供“五到户”服务:一名网格员包保到户,一日两次上门健康管理到户,一日生活必需品代购到户,一个微信群信息沟通到户,一套防疫知识手册宣传到户。主城区龙源街道办事处还开通了书记热线,24小时接听,为居民答疑解惑,解决居民遇到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平原示范区紧急协调,先后在农牧场和韩董庄镇建设两个密切接触人员观察隔离点。


战“疫”到底!坚决守好新乡“南大门”


严把交通关,全力筑牢流动管控“一张网”——

交通流动面防控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有效切断病毒通过交通工具传播的途径,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针对辖区多条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的实际情况,示范区严把交通关,全力筑牢流动管控“一张网”。

健全环区防控圈。示范区除了在与郑连接的中州大道(老黄河桥)、郑新大道设置疫情检查站,还设置了夹堤检查站和晋新高速出口检查点,逢车必检,司乘人员逐人体温检测,重点地区车辆一律劝返。截至2月14日,共检车辆28190车次,46425人次,劝返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上千人次。

与此同时,辖区6个乡镇(街道办)139个村(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只留一个出口,设立检疫检测点,24小时专人值守,严控人员进出。

严把社区关,全力落实群防群控“一对一”——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示范区做实各项工作,落实各项责任,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示范区落实“四个关停”举措:重点场所全部临时关闭;活禽市场全部休市;集体聚餐活动全面禁止;市域公共交通全面暂停运营。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分片包干,包保到位,切实抓好社区、农村等薄弱环节的防控,坚决“外防输入、内放扩散”。

同时还通过媒体宣传、入户宣讲政策等方式,引导群众少出门、不集聚、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的安全网。各村(社区)纷纷出台引导性举措,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性,碧桂园小区物业为居民提供免费大白菜、胡萝卜等应急蔬菜;祝楼乡种庄村为让村民买菜不出村,村集体补贴10%给村民;龙源街道8个社区的包片干部和志愿者当起了“跑腿”,为居民提供买药配菜,甚至购买燃气、挪车、搭电等各种服务。

2月7日以后,随着企业复产复工和返程客流“两大高峰”来临,示范区疫情防控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对此,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充分分析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绷紧的弦不能松懈,继续保持定力,根据疫情发展态势,把握好静态防控与动态防控的关系,既要能打阵地战又要善打运动战,既要能打遭遇战又要善打持久战。

出台“一静两堵死”紧急通知,要求进出区人员逐人建档、全部进格,不断推动防控战略向纵深发展,确保不发生输入型疫情。

同时,针对当前跨地市人员无法进出区的问题,平原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还针对热点问题还进行了专门的解释,最大程度汇聚疫情防控工作“同心圆”。

在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示范区还轻轻按下了“重启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等各项工也在平稳有序推进中。

让该静的继续静下去,让该动的有序动起来。如今,一个静而有序,行而有章、严而有情的平原示范区正彰显出疫情期间独有的魅力!

全体动员,打通“全员链条”

鹏宇包装、出彩印务、新起点印刷……走进一个个复工复产的企业车间,处处机声轰鸣。全区6家应急物资生产配套企业均已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

急安排疫情防控经费300万元,用于保障疫情防治工作;物资组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抓医疗物资采购,加上社会各方积极捐赠,已落实一次性口罩9.98万只、N95口罩4500只、防护服750件。

供应不断档、物价不上涨。定期召开“菜篮子”保供调度会,启动10大类35个生活必需市场监测,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确保粮油、蔬菜、肉类供应充足。同时,示范区还切实加大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下发《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强化纪律保障,在疫情防控一线检验干部,让尸餐素位的干部“现出原形”,让积极作为的干部“淬火提升”。

印发宣传单、公开信及各类接地气的宣传标语,录制疫情防控知识广播语音,充分用好用活宣传平台,同时及时报道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回应群众关切,引导正确舆论。

特殊时期,除了积极做好患者医疗救治和卫生消杀外,还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的保障、调配;同时,及时亮剑,严厉打击拒不服从疫情防控管理和制贩假冒口罩等违法行为;在严把卡点全力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城区清扫保洁和各种民生保障……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放眼整个示范区,一个着力强化资金、物资、市场、队伍、纪律、宣传、维稳保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快速落实的城市“免疫”系统被全面激活;30万示范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洪荒之力,用实际行动书写“我的城、我来守”的豪迈誓言。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

两昼夜辗转跋涉,300台电热水器从广东运抵平原示范区,为基层卫生院和卫生室提供更舒适的医疗环境;一名普通集装箱经销商免费向原武镇提供23个集装箱,而且亲自驾车免费送达……在越来越多宝贵物资向示范区集聚的同时,这座城市的爱心力量也在快速汇聚:从党员干部到群众,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社会组织,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捐赠热潮;从钱到物,从口罩到消毒液,市民和企业踊跃捐赠抗击疫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示范区人的大爱情怀。

截至2月13日24时,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共收到热心捐赠339.62万元(捐款163.4万元,捐物价值176.22万元)。

在平原示范区,这样的感人故事不断涌现,暖了人心,也强了信心。疫情面前,越来越多的人挺身而出,源源不断开拔到“前沿阵地”,打造一条众志成城的“战疫链条”,凝聚起携手抗疫最大合力。

党员在行动,浇铸坚强堡垒

全员“抗疫”,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核心和灵魂作用!示范区党工委要求,全区248个“行动支部”带头,300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战疫堡垒”。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疫情发生以来,示范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把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考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战斗在一线、工作在前沿,团结带领示范区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面对示范区主城区居民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短缺的艰难困境,示范区党工委吹响了集结号,短短半小时,130名机关党员干部就完成了集结。

奋战在第一线的“逆行者”纷纷递上“请战书”,带头的是党员;街头巷尾、田野阡陌的温馨“小喇叭”,往往是百姓最熟悉的党员声音;为前方捐款捐物,提供保障的领头人也往往是党员……

一个个支部在行动!各村由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疫情防控先锋队,针对各村群众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返乡人员摸排、村庄消毒工作、各路口出入人员登记、各来往车辆劝返等工作,24小时守护卡点,吃住在岗,冲锋在前;党员志愿者王维在父亲右脚粉碎性骨折住院,母亲患阑尾炎输液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在保障社区业主生活的一线;疫情防控中,师寨镇81岁老党员刘增先在身体状况不好,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依然捐出了100元钱……放眼353平方公里的平原示范区大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疫情防控一线汇聚起磅礴升腾的“红色力量”。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还要靠制度引领!2月10日,示范区党工委率先印发相关通知,明确提出疫情防控部门基层党组织开展“三联三包”“三亮三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构建“支部核心、党员中心、党群同心”的防控组织体系,让党旗在疫情战斗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冲锋在前,全体总动员,全员齐上阵,疫情肆虐中,新乡“南大门”岿然屹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