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危机感“等疫情过去,会发现,单位没有我却发展更好了。”

“等疫情过去,会发现,单位没有我却发展得更好了。”

这是网友对多日居家办公的自嘲,也可能是很多券商营业部员工正面临的现实困境。


券商危机感“等疫情过去,会发现,单位没有我却发展更好了。”


鼠年春节复工之后,所有券商均不同程度地暂停实体网点的现场服务,正常展业的营业部也多采取员工轮值方式进行办公,大多券商90%以上的业务均通过线上渠道办理。

多位受访的证券业资深人士认为,本次疫情将对券商经纪业务生态产生重大影响,券商线上线下融合转型将加速,物理网点要作为券商与财富管理客户的重要触点,证券公司要依托营业网点为区民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也有业内人士预判,疫情过后,将有一批物理网点遭到裁撤,两类营业部面临的生存困境较为严峻。

营业部面临生存困境,两类或面临裁撤

营业部是证券经纪业务当前发展和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自从2013年放开A、B、C类以来,分支机构业务转型进行多轮探索,从“大而全”的A类营业部,到更青睐新型营业部。 2018年来,券商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功能、业务等多方面的新需求,也促使部分营业部运作模式的转变。

2016年开始,各大券商开始“跑马圈地”,三年内券商分支机构数量从8710家增至11468家,增长三成。

不过在2019年,证券行业营业部告别了快速增长,转向精细化管理。

很多券商都在精简分支机构,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有超过150个分支机构获准裁撤,超出2018年裁撤数量数倍;但是新设分支机构数量不足300家,仅为上一年度新增分支机构5成左右。

与此同时,券商营业部的职能定位转型问题已广为探讨。

至少一年前,在券商高喊财富管理转型之时,有资深券商人士就曾表示,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关键在于营业部。

但在疫情影响之下,营业部存在的必要性遭受史无前例地质疑。

“大到经纪业务转型,小到一个城市是否需要那么多物理网点,网点是否必须以门店的形式存在,选址是否必须在闹市区繁华地段,营业面积是否必须很大等等,都是我们正在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目前包括创业板、融资融券等多项业务都必须来现场办理,短期内监管进一步放开的可能性不大。

退一步讲,若股票、基金交易类业务全都可以通过线上办理,估计业务较为单一的营业部会受到较大冲击,但大型综合券商的分支机构要承担起包括股票质押、投行类业务等多种沟通职能,存在十分必要。

银河证券北京学院南路营业部副总经理赵岩认为,据其观察,有两类分支机构目前最为“焦虑”:

一类是较为依赖股票交易的分支机构,被网金替代的概率很大;

第二类,直观来看,在2017年券商大规模“跑马圈地”时代设立的物理网点,目前大部分处于盈亏平衡的边缘,疫情过去之后,很可能面临被裁撤的命运。


思考:营业部将如何重定位?

虽然业内人士都对营业部的生存状况感到担忧,但是所有受访人士均认为,营业部并不会被网金替代,本次疫情将加速券商线上线下业务融合转型,物理网点的职能定位必须有所转变。

国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疫情是对券商线上金融科技能力的一次压力测试,经此一役,券商经纪业务的经营形式会加速向线上线下相融合转型。

随着向财富管理转型,券商经纪业务的核心能力也发生变化,侧重于大类资产研究及资产配置的专业能力。

将来证券营业部的业务和管理将越发精细化,对人员的要求也更趋专业化、高端化。

上述头部券商财富管理负责人也持类似观点,认为证券公司要依托营业网点为居民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比如高净值客户需要物理网点来建立信任;面对企业客户的投融资及风险管理需求,离不开网点提供全生命周期个性化解决方案。

该负责人认为,“未来网点提供金融服务水平肯定要提升,提供的服务更多向高端化、个性化和复杂化转移。标准化业务逐步都可以非现场,这是趋势。”

疫情期间无法出门,有见财经为您及时带来新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