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戴着口罩短暂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传染几率大不大?

旅行者的日常


不单是口罩,还有很多预防措施,尤其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看这么多医护人员感染就知道了。


伪善画皮


被传染的几率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具体哪一种情况会大一些,值得大家注意,我想这才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先来跟大家说说:为什么双方都戴着口罩,只是短暂聊天,仍然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第一,不管你佩戴什么类型的口罩,哪怕是目前一线医务人员使用的医用N95防护口罩,那也不能做到100%阻断病毒的传播。戴口罩只能说达到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注意是降低。因为哪怕是N95的这样防护级别口罩也只是达到95%以上。而且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要定期更换,如被污染还得第一时间更换;同时口罩佩戴还涉及到佩戴是否准备,密封性是否完好等问题,这在无形之间也就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被感染的风险;

如图,口罩过滤标准:冠状病毒的平均粒径为100纳米,因此,合格的PM2.5口罩是可以防护这次大部分的新冠病毒的

第二,戴口罩只是防止被感染的一部分,还涉及到聊天双方的距离,如果两个人距离很近,仍有被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一个人打一个喷嚏,大概会产生4万多个飞沫,其中有一部分比较大的飞沫,会在1-3米内就因重力过重掉到地上,但是还有一部分小飞沫,虽然载毒量也小,而正因为都小,那么它们传播距离也就会远很多,就好比吸烟的人走了很久,我们依然可以闻到烟味一样道理。

如图:飞沫不是一个沫,而且很多沫沫

第三,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除了飞沫传播以外,还有接触传播。因此,哪怕你戴的口罩能挡住了所有的飞沫传播,但如果你们两个人聊天距离足够近,那么载有病毒的飞沫仍然可能直接接触你的眼结膜,而造成感染,当然风险不是说特别大的那种,只是同样存在可能性,尤其是当你接触的这个感染者载毒量本来就很大,具有很强感染性的。

接着,我就来说说具体哪一种情况,两个人哪怕都戴了口罩,仍然被感染的几率会大一些,值得大家注意!

有以下六点,被感染风险真的不容小觑!

第一, 有密切接触史,很显然这个人跟感染已经有了接触,不管你有没有戴口罩,实际上都属于密切接触者;

第二, 近距离的接触,尤其是<1.5米的近距离有聊天、对方有咳嗽、打喷嚏等接触

,不仅所佩戴的口罩被污染的概率很大,而且存在直接接触传播可能性,因为口罩不是万能的,只能降低风险;

第三, 在于感染者接触过后,没洗手之前有用水接触过自己的口鼻眼睛的,存在接触传播可能性,因为我们手部在跟感染者接触后,很可能在聊天、对方咳嗽等过程中,被其飞沫污染,而这时候在不洗手情况下,直接接触我们的口鼻腔眼睛,很容易感染我们的粘膜;

第四, 接触的感染者并不是无症状感染者,那被其感染几率显然会提高,因为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有症状的病人体内病毒载毒量会更多一些,其传染性自然就要强一些;

第五, 你本人本身就属于中老年人或患有基础性疾病,免疫力比较差的人,那么被感染的风险同样会比正常人要高一些。

第六,双方或者有一方戴的是跟下面图中这样带有呼吸阀口罩。这是我们绝对不提倡戴的一类口罩,因为戴呼吸阀口罩,佩戴者呼出的气体是不完全经过滤的,可以直接排入周围环境。所以,

呼吸阀的口罩,只保护戴口罩的人,而不保护戴口罩者周围的人群,是不规范的医用口罩。假如是感染者佩戴,更加危险,自己带,也存在风险,因为呼吸阀本身属于机械结构,坏了没有过滤效果了,你也不知道,有欺骗性!

最后,我们说说怎么办?

其实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哪怕你是我上面提到的那几种情况的人,也没必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查自己是否被感染了,毕竟那只是一个概率问题,不是100%感染。

而你要做的是第一时间上报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然后居家做好与家人、外界隔离14天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再前往医院寻求治疗即可;如果14天过后,没什么事,也就基本上可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了,可以解除隔离了!

如果你第一时间就上医院,还可能出现途中被感染,因为现在医院也是重要传染源之一!


医学小侦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神州大地,各个地区都在进行着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过经过广大医务人员和政府部门以及人民的努力,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截止到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病人数量达到了63943,和昨天相比确诊病例增加的人数是5093,总体来说确诊病例增加的幅度和之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而且这些被确诊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湖北地区。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些确诊的病例主要在湖北呢?首先不得不说湖北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先发现的地方,而且疫情也是比较重,自然感染人数比别的地方多。另外,最近湖北地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排查力度加大,而且诊断标准也放宽了。

正是由于这种疾病的传染性强,我们在出门的时候,都不得不戴口罩,那如果两个人戴口罩,一个人是患者,那感染另一个人的风险大吗?今天我现在医学的角度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

1.风险大不大是相对的:


之前的时候,我就看到新闻媒体报道的有人出门不戴口罩15秒就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不过个人觉得这种标题可能有些夸张,因为是不是感染需要检测,而且也不可能病毒刚到人身上就让人立刻得病。因为我们喷嚏自身是有一定的免疫力的,病毒不可能立刻就突破我们的免疫力,这就好比打仗,如果双方实力差距不是很大,不可能在几分钟就解决战斗。

只能说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相比,被感染的风险更小,而不戴口罩现在也基本没法出门,因为有人督查。具体说不戴口罩被感染的风险有多大,戴口罩被感染的风险有多大,目前并没有什么准确的数据,所以这里真的不好说。

2.如果两个人都戴口罩,即使有一个人是患者,被感染的风险也不是很大:

早在瘟疫刚蔓延的时候,钟南山院士就明确说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如果两个人都戴口罩,那可以有效预防被传染。


另外,是否被传染也和很多因素有关。虽然都是戴口罩,但是如果一方是免疫力比较差的人,那也是有一定概率会被传染的,而且是否被传染还和这两个人的距离有一定的关系,距离越近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但是只要不是接触,被感染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

除此之外,是否被感染也和口罩本身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自己戴的是那种劣质的口罩,那肯定还是不能保证有效预防这种疾病,而且戴那种专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口罩,那预防效果会更好。

最后小结:如果两个人都戴口罩,即使有一个人患病,那另一个人被感染的风险也不大。但是这里要注意风险不大,不代表不会被感染,所以还是要少出门,宅在家里。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只要对方被确诊,不戴口罩的情况下十几秒就有可能被感染!带上口罩以后保证一米以外的距离,传染性会大大降低,但具体是都会被感染要看自身抵抗力,这种感染几率不好判断,首先是接触这类人的话,最好立马自主隔离十四天左右观察体温变化情况,如果十四天没有什么异常,基本就没什么事!如果实在不放心直接去医院检查看一下。


孤独一落叶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跟大家说一句,请不要恐慌!面对疫情还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虽然病毒无情,但是我们人与人之间要有情,尽管目前的疫情让我们互相接触、聊天的时候都戴着口罩,但我们试图隔绝的应该是病毒,而不应该是情分!

接着我们步入正题聊一聊,如果两个人都戴着口罩聊天,如果其中一人是确诊患者,感染的几率大不大?

相信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没有病的那一个朋友肯定会特别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不会传染,吃一颗定心丸!

但是医生往往并不会很确切的说100%肯定的话,这世界上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不确定性,如果就事论事的话,还是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几率应该很小,我们假设确诊的交谈者是A,与其交谈的朋友为B,简单的来分析下两人交谈,其中一人被感染是否有可能性!

第一,两人戴的口罩是什么口罩?

如果确诊患者A戴的是普通的棉布口罩,那么很有可能在谈话的过程当中有飞沫喷溅出来,因为大家到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普通的棉布口罩对于飞沫是没有防护作用的,无论是防护他人的还是自己的飞沫。

如果确诊患者戴的是外科口罩,那么与其普通交谈的时候,造成飞沫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确诊患者戴的是n95口罩,那么被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将会下降到最低。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交谈当中A戴的是什么样的口罩,如果两人都戴着棉布口罩那么被感染的可能性自然将会加大。如果A戴着外科口罩,感染的可能性将会明显下降!

两人交谈时,确诊患者A和B是否有危险行为,比如打喷嚏。

2007年BMJ曾经有一个实验,观察一个外科医生在戴口罩的时候打喷嚏是否会有飞沫喷溅,给大家介绍一下:

如果不戴口罩,打喷嚏的时候是下图这样子的。
如果带了外科口罩,我们会发现在医生口罩的两侧和前方还是有非常少的飞沫存在,下面图示当中的白色小点即为飞沫。


之所以要给大家介绍这个实验,是为了给大家说明,即使戴了口罩,如果确诊者A有危险行为,比如打喷嚏,也是会有非常少量的飞沫被喷溅出来。这些飞沫沾染到A的手上、口罩上就可以导致感染!而即使是n95,大家可能已经都知道了,口罩可以抵御95%的飞沫污染,但不是100%。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两个人交谈的时候是否有握手这样的行为,如果两个人都戴着手套那么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确诊者A的手曾经沾染过病毒与B握手的时候可能就将病毒传染给A,曾经有过一项行为观察研究,观察了23名医科学生的行为,发现他们平均每小时接触面部26次,其中44%的时候接触会涉及眼睛和鼻子等黏膜,如果裸着手的B,用粘有病毒的手触摸了自己的眼睛和鼻子,甚至吃了东西就有可能被感染。


口罩的正确使用和个人条件也都是影响因素!

比如两个人口罩戴的不是特别的紧,口罩的周边没有被正确的封闭住,那么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就有可能飞沫通过这些狭小的缝隙造成感染。如果这两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比较瘦,口罩遮不住脸庞,或者是有一个人胡子特别长,造成了很大的缝隙,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就有存在。又或者两个人都不太注意正确的使用口罩和佩戴口罩,在摘口罩的过程当中用手触碰到了口罩的表面,那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避免被感染,绝对不是戴一个口罩就能做到的!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你说的这些都是极端情况,不一定会遇到,谢医生想说的是,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真的很狡诈,传播能力真的很强,防护做再仔细都不为过!


如果大家关注新闻的话,会发现如果防护做的不好,两个人接触仅仅15秒就有可能被感染,这个事情在宁波已经发生了,由于两人都没戴口罩,在市场仅仅接触了十几秒钟就被感染了。

而且从这次疫情一开始,所有的专家、学者告诉大家的防护措施,可不是仅仅戴口罩这一项!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不仅要戴口罩,还要注意手卫生,勤洗手这也是避免被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即使手上沾染了病毒,在流水下经过仔细的冲洗,病毒也被冲走了,而且如果能够用酒精消毒手部后再洗手,被感染的几率更会大大下降!


另外还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注意尽量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不聚集,少接触可疑的人士,这样才能更好的切断感染的途径,避免自己被感染。

总结

现在慢慢开始复工了,必须上班的人士接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建议大家在交谈的时候尽量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在1米5以外,而且双方一定要佩戴口罩,如果有人不戴口罩,请不要与其交谈。

另外也注意在非常时期尽量不要握手,互相示意点个头就足够表达感情了,大家都能够谅解。有了接触也不用害怕,只要在流水下正确洗手就好!建议在单位或家里尽量做好室内的通风,每天最少要通风15~20分钟,2-3次的时间。

以上就是对于题主问题的解答,如果两个人简单的交谈时间不是特别的长,即使其中有一个人是确诊的患者,被感染的几率也不会是特别的大,但是这种几率可能是存在的,建议大家在互相交谈当中还是要保持距离,一定要佩戴口罩,并要注意手卫生,以往互相靠近往往代表着感情的加深,但是非常时期,互相保持安全的距离,才是最好的礼仪,也请大家互相理解,做到,距离有,但感情不疏远!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我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从这个提问反应出两个现实问题,第一,大家已经形成了戴口罩的良好意识,第二,可能有些朋友认为戴口罩就“万事大吉”了。这第二种想法非常可怕!虽然戴口罩很重要,但是今天肿瘤探索者要告诉大家保持安全距离也十分重要!双方虽然都戴着口罩,只是进行短暂的聊天,但是如果一方是感染者,那么还是很可能被传染的。

一,最初的时候大部分医护人员也是戴着口罩的,但没有其他防护,而大家知道他们当中有些已经确诊新冠肺炎,有的甚至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为什么?因为最开始大家没觉得这个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有这么强,认为戴个口罩就可以了,有点甚至连口罩都没戴,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感染了。大家还记得吗?有一个主任戴了口罩接触病人,后来他还是发病了!确诊后他思来想去,后来发现就是因为没戴护目镜!在和病人近距离接触的时候病毒通过眼结膜感染了他。于是后来,大家开始戴护目镜,开始穿防护服了。



二,戴着口罩聊天不可取,跟陌生人聊天更要不得。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需要“冷漠”一些,尤其是面对不认识的,经常在外面活动的人。另外,即便是熟人之间聊天也建议大家保持起码1.5米以上的距离!当然,能不面聊最好不要面聊了,发发微信,打打语音通话或者电话多安全?!为什么现在我们还在减少人员聚集啊?那是因为我们分不清到底还有多少人是无症状带毒的,分不清哪些人身上带有新冠病毒。所以,戴口罩是一回事,不相互接触,保持安全距离更重要哦!


肿瘤探索者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随着疫情的发展,广大网友总能想出各种假设。我看现在针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护,有一个两极分化的特点。有的人觉得新冠肺炎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总觉得别人是危言耸听、小题大做;而有些人呢积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但还是害怕做的不够好而可能感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的问题,今天我再来谈谈我的看法。

疫情发生以来,为什么要求全民戴口罩?

①曾经有参与或者经历过17年前的非典型肺炎,如果用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比较,很多专家都一致认为,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毒力、死亡率没有非典型肺炎高,而传染性是要大于等于非典型肺炎的,我想,这么一个烈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口罩就是我们的“马奇诺防线”。

②总体来讲,新型冠状病毒主要还是以呼吸道飞沫传播比较多见,也就是说我们日常谈话、咳嗽、以及打喷嚏时,都会有飞沫产生。除非特别明显的飞沫喷到了你脸上,你有感觉这个人怎么说话口水都喷到我脸上来了。注意了,很多时候飞沫传播你是没有感觉的,如果你没有防护,对面是一个新冠肺炎感染者,那大量的病原体就可以通过他的飞沫散发在空气中,刚好你和他距离很近,不幸定植在了你的呼吸道粘膜,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就在这潜伏下来,过几天,潜伏期过了,你发烧了、咳嗽了、咽痛流鼻涕了,那很可能就中招了。



③戴口罩可以有效的阻断这种传播途径,不论你用的是医用外科口罩,还是医用防护口罩,都可以一定程度的保护你。而戴口罩呢,在阻挡病毒的同时,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感染者向外界传播病原体,所以不论你是感染者还是非感染者,都必须正确规范的戴口罩,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别人的健康。




如果一方是感染者,双方都戴着口罩聊天,会不会被传染呢?

①大家还是不要走这种侥幸心理了,即使是防护很好的N95口罩,那也不能确保100%,这边有喜欢聊天,那边又想着戴好口罩防御病毒,这不经意间让我想起了前几天一个搞笑的案例,某人听说吸烟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就把自己的医用外科口罩用烟头烫了一个洞,然后吸烟和戴口罩两不误,虽然例子不是很恰当,其实我想说明的就是如果疫情比较严重,小区里或者当地有不少确诊病例,那比戴口罩更安全的就是呆在家里。

②相信前两天有一个很热的新闻很多人都看过,宁波有一个小伙没戴口罩上街去买菜,短短接触15秒,后竟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专家分析,其实时间长短关系不大,主要和病毒数、毒力都有关系,所以戴好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③小结:啰嗦的讲了一大堆,如果一方是感染者,即使双方戴着的是N95口罩,那也是有机会感染的,所以特殊时期还是不要凑一起唠嗑了,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在不知道对方有无流行病学史以及疫区接触史的情况下,尽量和别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疫情期间,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①就像题主的问题一样,你都问了,万一对方是感染者呢,所以疫情期间,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一定要留个心眼,如果对方有流行病学史或者疫区接触史,别说聊天了,能不见面就不见面,并劝它积极像社区或者当地疾控中心上报自己的行程,这不是感情好坏的问题,这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问题,也是为了双方好。

②关于个人防护我有十八字真经送给大家,即“少出门、不聚会、戴口罩、勤通风、多洗手、少熬夜”,不信谣,不传谣,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防疫人员的各项防疫措施。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会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内容为主,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张垒医生


感觉应该不大吧,我看医院的接诊护士也是一次性医用口罩,感染率好像不是很高,治病的护士都是N95,所以N95肯定是无法被传染的,再有一个就是眼睛,进屋洗手,然后衣服都洗一遍,我认为这个几率可能只有5%吧

目前确诊的3万多病例,很多都是1月10-20之间得的,那时候都没带口罩,所以100%的传染率,然后他们回家又传染给了家人。目前好像很少有发现戴口罩,进入先消毒,然后再洗手,还被传染的病例吧,或者很少


还不让我起名了


我认为这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来回答。

第一种,双方都戴着口罩短暂聊天,一方是感染者,但是另一方距离>1.5米,或者同时戴着护目镜,这种情况被传染的几率应该比较低。

这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而距离有比较远的情况被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病毒它必须经过飞沫传播或者接触传播,而这几个保护因素决定了我们被病毒感染的概率比较小!口罩和护目镜可以有效的保护呼吸道和眼粘膜被病毒入侵,而大于1.5的距离在减少飞沫传播的同时也减少了接触传播。
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

当然,这个时候也要有注意手部卫生。我认为只要外出了,只要接触过人,只要吃东西少都需要洗手。并且这个手要按照医生护士的七步洗手法来,要用肥皂水来洗⬇️⬇️⬇️。

第二种,双方都戴着口罩短暂聊天,一方是感染者,但是另一方距离<1.5米,没有其他防护措施,那么被传染的几率要高些。

这个情况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医护人员被感染。在这个疫情发生的前期,大家不知道它的传染性比较强。很多医护人员戴个口罩就对患者询问病史、交代医嘱;给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给患者交代医嘱等等近距离接触患者的行为。所以,这导致了前期有不少医护人员被新冠病毒感染了,其中有些治愈出院了,但是很遗憾也有几个倒下了。所以,虽然双方戴着口罩,但是距离很重要,戴护目镜也很有必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既要强调戴口罩,同时又要强调不要聚集的原因。



特殊时期建议大家减少面对面的聊天,哪怕你是戴着口罩,也请距离1.5米以上。特别是对于那些陌生人,你完全不清楚他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而近距离的接触不能排除被传播病毒的可能。


骨科木匠刘医生


肯定不大啊。

除非离得非常近,交头接耳那样。少部分飞沫依然会出来。对方说话的飞沫落在衣服上,手上,眼睛里。落在衣服上后回家抱孩子之类的,有可能传染,但几率也很小。在衣服上会有一部分病毒失去活性。假如是少量病毒进入身体,自身免疫系统很快杀死。

要是飞沫落在眼睛里则可能性非常大,一点点飞沫含有的病毒数量有可能很多,身体不足以对抗。

综上,要想不被感染,就戴上口罩,说话时一米开外。几率就会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