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当孩子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每天都期待听见孩子叫爸爸妈妈,如果到了该说话的年级,他们还吐字不清晰,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那别提有多着急了。

尤其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像个“小话痨”,就更想究其原因了,其实,如果你家孩子沉默不语,妈妈们就要审视自己了,看看你的带娃方式是否正确。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好几个不同的阶段:

0-1岁:语言发育预备期,孩子咿咿呀呀的往出冒字,用语音语调模仿家长说话。

1-1.5岁:语言发育第一期,孩子能用肢体语言搭配单个字。

1.5-2岁:语言发育第二期,开始积累词汇,知道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2-2.5岁:语言发育第三期,习惯用你我他等人称。

2.5-3岁:语言发育第四期,喜欢问“为什么”,已经能说出一个句子了。

3-6岁:语言发育完备期:基本形成语言,对话没什么大问题。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如果孩子说话比较晚,那大多是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早发现早纠正。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

  • 沉默不语型的妈妈

如果你是一个沉默不语型的妈妈,那就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他想模仿都没有机会去模仿,连语言发育的第一期都很难进行,更别提说话了。

没有了咿咿呀呀的单个字积累,就没有词汇量,孩子未来的语言发育第二期、第三期自然就没有办法进行,说话也就比别人晚了。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 爱看电视的妈妈

很多妈妈为了缓解带孩子的枯燥和疲惫,都喜欢开着电视带着娃,哪怕只是时不时地瞥一眼,而且还觉得电视里面的人物对话,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其实你大错特错了。

生活环境的过分嘈杂也会影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会干扰孩子早期学习字词,曾经有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安静的环境更容易让孩子掌握词汇,相反,过分嘈杂的环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如何让孩子早点开口说话?

  • 父母营造良好环境

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就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聊天,即便是孩子听不懂,也不要嫌麻烦,可以搭配上肢体语言和表情,以便孩子更好的理解。

  • 加以鼓励

孩子刚开始说话,肯定会不准确,父母不要生气,也不要嘲笑,要加以鼓励,肯定孩子的进步,让他们有信心和成就感。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 讲睡前故事

每天晚上,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既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提高睡眠速度,又可以加强孩子的想象力。

  • 玩思维训练游戏

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学量词、认识颜色等游戏,抓住机会开发智力提高全脑逻辑思维,同时更好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静香小时候,静香妈妈为她挑选了<strong>《逻辑思维训练游戏书》,里面的游戏很有意思,玩了一段时间,静香的逻辑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进步了。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每册以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式的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长孩子集中的时间,同时用小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会对其中的颜色、图案感兴趣,指指点点,迸发出新词汇。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游戏主题丰富、从易到难

,能让孩子在锻炼智力的同时,培养阅读能力,父母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进行互动,拉近亲子关系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全套书15册,仅需39.8,<strong>平均下来一本书2块多钱,<strong>两颗棒棒糖的钱就能开发孩子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让娃张嘴说话

,非常划算了,父母要抓住黄金时期,别等到错过了再后悔。

这2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早发现早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