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居然滅了北匈奴為啥不學唐朝設置都護府?

玩轉智能


首先,漢朝沒辦法學六七百年後的朝代的事情,其次漢朝也不懂。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匈奴之前,在華夏北方遊蕩的民族叫做犬戎,這是有講究的,因為在對待周邊民族上來說,傳統的稱呼是東夷、西狄、北戎、南蠻,犬戎在西周末年配合周幽王搞了個大型焰火晚會“烽火戲諸侯”而得以在青史留名,之後歷史上就沒他什麼事兒了。

之後在北方興起的民族叫做林胡,他們南下侵略北方的燕趙等國,趙國的武靈王“胡服騎射”,然後將林胡擊敗,擴地千里,並且將林胡人納入麾下。

林胡之後草原霸主就是匈奴了,而燕國對匈奴的態度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打,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所以得封武安君就是因為他北擊匈奴的功勞。

匈奴在秦漢兩朝都很活躍,秦朝一邊是派大將軍蒙恬北擊匈奴,另外就是築長城以御其擾,漢朝本來也是想打的,結果漢高祖被人打了個“白登之圍”給打怕了,於是就以女子和親來換取太平,一面休養生息。

文景二帝休養生息之後,國庫也充盈了,正好劉徹也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於是才有了衛霍二人北擊匈奴、封狼居胥的故事,而秦漢兩朝對待匈奴的策略就是以打為主,雖然有和親之類的插曲,但是並不影響以打仗為主要目的。

而唐朝的對手是誰呢?是突厥!突厥是繼匈奴、鮮卑、柔然之後的草原霸主,而中原王朝則經歷過五胡亂華的民族融合,知道如何與北方遊牧民族打交道,並且唐朝皇帝也不是正統的漢人,所以對於管理遊牧民族更有心得一些,更重要的是漢朝對匈奴的政策讓唐朝人明白得失,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


飛凡看歷史


漢朝肯定沒辦法學後世的唐朝,事實上,唐朝的六大都護府――安東、安南、安西、安北、北庭、單于都護府就是學的漢朝的西域都護府。

1,唐朝與漢朝的相同之點都是以華夏御四夷,但兩朝也有不同之處,唐朝的建立源自鮮卑北魏,源於鮮卑與華夏族的融合。

所以,李世民才會說到:自古皆貴華夏,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所以,李世民才會被稱為天可汗。

也正因如此,唐朝才會有管理大漠草原之心。而這便是唐朝滅東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麗以後設立六大都護府的由來。

不過“都護府”這一管理方式恰恰由漢朝開創。

2,漢朝不同,漢武帝西域鑿空的最初動力是斷匈奴右臂,是想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

漢朝與匈奴的戰爭是漫長的,從西漢一直持續到東漢,直到公元91年,竇憲聯合南匈奴、鮮卑人一起擊敗北匈奴之後,匈奴人才退出大漠。

北匈奴西遁後,南匈奴內附,但這不表示大漠草原便沒有了主人,取代匈奴的是鮮卑人。也就是說,從東漢後期開始,鮮卑人開始成為漢朝北方的威脅。


總之,東漢徹底擊敗北匈奴之時,匈奴其實已經式微,這一點與唐朝與回鶻一起擊敗後突厥類似。

後突厥亡,回鶻崛起;

北匈奴西遁,鮮卑崛起;

這中間都沒有漢朝和唐朝建立都護府的機會。


心向青山


誰說的漢朝沒有設置都護府?

說出“明犯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陳湯,那時候他的官職,就是任西域都護府副校尉!

漢朝在西北,任何一個戰略方向,都設有專門軍政長官應對,以及駐有兵力。

西域是都護府,下面還有若干校尉。匈奴則有“護匈奴中郎將”專事負責匈奴事務。還有“護鮮卑校尉”,“護烏丸校尉”,各有針對性。涼州還有“護羌校尉”一職。

漢在唐之前,唐還沒出生,所以他沒法學唐朝。而都護府設立,恰恰是唐朝學了漢朝!




風去了無痕D


匈奴是秦漢時期盤踞在中原北方的一支實力強大的遊牧部落勢力。

匈奴的興衰

其衰落自漢武帝始,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打了匈奴毫無還手之力,漢宣帝時期,南匈奴力衰投降漢朝,自此匈奴徹底退出西域地區,漢廷為統一管理西域地區事務,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建立西域都護府,以保障漢朝和中亞各國之間貿易的暢通,唐朝的都護府我覺得應該是借鑑學習了的漢魏時期。

後來漢成帝時期,北匈奴首領被漢軍誅殺,部落再次分裂,一部分頭像漢朝,另一部分意外在漠北鬧事,東漢光武帝劉秀決心徹底剿滅匈奴,一直到漢和帝時期,剩下的匈奴徹底崩潰,被迫西遷逃往中亞。原來歸降漢朝的匈奴,也隨著民族融合,逐漸消失了。

西域和漠北

漢朝時期,對西域地區和漠北地區的策略是不一樣的。

西域地區由於連接東亞各國各民族,人口百姓又多,因此必須要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這片地區,因此西域都護府就在此基礎上建立了。

漠北地區除了長期騷擾百姓的敵人,什麼都沒有,因此漢朝對漠北的策略就是,消滅威脅,後來北匈奴西逃,漠北成為了無人區,威脅漢朝的北方勢力已經被消滅,因此目的就達到了,對於古代中國來說,這片又不能種地又沒有人的地方,沒有必要專門費人費錢的去經營,而此時的中國(東漢)國力並沒有實力去經營這一片毛都沒有的漠北之地,因此也就沒有在北方設立都護府的必要了。

唐朝的燕然都護府/瀚海都護府

到了唐朝時期,中原以北民族眾多,而且唐朝實力允許,因此有必要也有能力在漠北設置都護府,來維持漠北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全。


因此,明白為什麼漢朝不在北方設置都護府了嗎?遺憾就遺憾在,中國作為農耕民族,一直對漠北甚至再北地區不重視,老讓其他民族趁虛而入,最後便宜了從歐洲來了沙俄民族。


曹老師xixi


首先,讀歷史千萬不能用今人的思維想象古人。題主問題的實質是漢朝為什麼不要漠北這塊土地。其實不光漢朝,除了清朝採用聯蒙的國策,漠北才在名義上屬於清政府,實質是蒙古貴族的私土。這個模式和現在的民族自治是不一樣的。漠北在古人眼裡就是一塊雞肋,比之雞肋還不如。寒冷乾燥,不適宜耕種和放牧(否則現在的蒙古國也不會那麼窮),也沒有不可替代的礦產產出。一塊不毛之地,連移民都沒人去的地方。可是控制下,光是防禦的開支就不是當時的中國能承受的。要知道古人運一斤糧,就要吃1斤糧。運到漠北,運1斤糧,恐怕吃10斤糧都不止。古人對於土地,並不是特別看重。人口才是古人最關心的,因為在農耕時代,人口是第一生產力。人口才是國家最主要的財稅來源。


野老籬旁依鏡臺


有幾個原因說明為何未設立都護府

1.漢朝是農耕民族,面對遊牧塞北諸族,只有採取集中兵力長驅直入驅逐其到其他地方的能力,古時候補給是個大問題,意味著不能進行持久戰,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很快就能恢復其生產力,所以只能傷其皮毛,達不到傷筋動骨的程度。

2.南匈奴已經依附於漢朝,朝廷的政治目已經達到,在戰爭階段讓南匈奴鉗制北匈奴,以匈奴打匈奴,既有聽話的匈奴,又有不聽話的,這樣讓大家都明白,匈奴已經依附於我,那些不聽話的都是流寇,我們將長期對其鉗制和削弱,所以這樣既減少了設立都護府的成本 ,也減少了軍事開支,何樂而不為


古典少主


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是馬場,馬一天能跑多遠,就能打多遠。 蒙古人能打到歐洲,靠的正是騎兵,從不修長城這種東西。

就是因為漢人中有某些就知道個種地,丟漢人臉的存在,所以漢人在秦以後三千年歷史中,始終沒有提前佔領蒙古大片的馬場。 否則打到歐洲,佔領莫斯科的,早就是漢人,而不是蒙古人成吉思汗了。


用戶67724358697


每一個朝代,都是在以前的歷史教訓之中,總結經驗教訓,來制定方針政策來治理國家,漢朝在唐朝前四、五百年,又怎麼能效防仿唐朝設都護府呢?唐朝也是從周朝到李氏集團掌握國家政權後,總結經驗,才設立都護府。這種政策,一直延續到清朝。


老張1800


除了唐朝的人穿越回漢朝,不然沒法學。


泥封人


漢朝學習唐朝?這問題問的讓上帝也沒有回答!只能說題主在提問題前先學點最基礎的歷史知識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