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6周岁,下半年要上小学了,但是数学太差,基本的加减法一窍不通,该怎么办?

韩美1314


我女儿大班刚开始学习加减法的时候,也不太理解,但是后来成绩一直不错,高考数学接近满分。所以建议家长重视问题,但不要过于焦虑,更不要否定孩子。

数学属于理解性学习,孩子对加减法一窍不通未必是真的一窍不通,也许是家长的教授方式不符合孩子的学习特征,不便于孩子理解。

加减法学习需要调动孩子的抽象思维,而6周岁孩子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所以学习加减法必须借助形象思维才能帮助孩子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家长可以借助这几个技巧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

1、通过操作实物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

比如学习5-3=?可以拿出五块饼干,吃掉3块,请孩子观察还剩下几块,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明白:去掉会变少,要用减法。

比如学习5+3=?可以拿出五颗糖果,再拿出3颗糖果,问孩子:现在一共几颗糖果?通过这样的操作,孩子就会明白:合起来会变多,要用加法。

2、在实际生活中练习运用,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

比如请孩子画出8个圆圈,再画1个圆圈,问:现在一共几个圆圈?

请孩子将图变成算式:8+1=9。

还可以请孩子取出7块积木,送给你3块,问孩子:你手中还剩下几块?

引导孩子说出算式:7-3=4。

3、在购物中练习、巩固、复习加减法。

学以致用会更有意义,孩子也更容易理解。逛超市时,可以给孩子5元或者10元钱,让孩子自主选择一个物品,自己收银台付款。

待孩子熟练后在要求购买两个物品。

妈咪老师认为:没几个孩子天生愚笨,他们的聪明才智只有我们成人找对了方法才可能被充分挖掘。


妈咪老师


我儿子也是下半年上小学一年级,我现在偶尔想起也会焦虑,但抱着顺其自然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因材施教,然后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引导。曾经我女儿大班的时候,生字就只认识几十个,我侄子同岁的,都可以可以读报纸了,我跟孩子爸爸也有教过她生字,但是教完就忘,教完就忘,我们也是很绝望啊,孩子也很痛苦,最后直接放弃!但是偏偏入学以来,最不愁的还是语文,几乎没有遇到困难,反而数学有时候绕不过弯,需要讲解。现在上初中了,成绩也算优异,不是天生的学霸,但是她自己有一套学习方法,所以现在除非她学习上遇到困难,瓶颈,我会帮她解决,其他的我不会过多干涉!这也许归功于小学时期学习习惯的培养吧。但还是有一点没做好,就是阅读习惯培养,她对阅读没啥兴趣!所以在我儿子这方面我现在幼儿园就开始绘本阅读,或是喜马拉雅听故事,培养他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初期注意的就是作业完成和作业完成的时间,这些习惯一定要前期抓好,养成习惯,所以大班下学期我家两个都开始学铅笔字了,这样才不用在一年级时,又要抓写字,又要抓生字。然后幼小衔接班可以报一个,让孩子有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纪律的一个转变意识。小学知识要不要全部提前学,我倒还好,看他自己理解,我觉得一知半解的状态进入小学是最好的。反正最最最重要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培养好,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在小学养成,对今后的学业帮助会很大,总之学习习惯好的孩子,成绩好起来也是迟早的事!


清风华鱼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曾经带过一到六年级数学。我的看法是家长没有必要担心,就像我把对英语毫无所知的儿子送到全英的幼儿园一样(里面没有一个中国老师,意味着没有人会给儿子翻译)。几个月后儿子可以顺利的和老师同学交流,老师说孩子进步很快。下面我再从相对专业的角度来说说为什么不用担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最初是学习数字的,很多家长都认为很简单,其实老师要教会孩子认,读,写,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理解某个数字既表示数量,又表示顺序,也就是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教材的设计还是从最基本的开始。至于加减法,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学前期学生所学会的基本上都是技能,而一年级时老师更侧重先讲清楚算理,再练习技巧。所以家长不用担心孩子没有学过而跟不上进度,只要一年级时孩子明白算理后,加强练习就肯定没有问题。

在一年级前,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多抓识字。一年级几乎家长都需要陪写作业,除了适应和习惯养成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孩子不懂题意,需要家长读题。所以家长可以把重点放在孩子的识字上,不用过多的担心孩子跟不上的问题。




小学数学赵老师


说说我的体会:我女儿今年九岁,四年级。数学在班上不算非常拔尖,但对数学非常喜欢,经常自己看数学方面的各种书,她的数学老师说在数学方面她的小脑袋瓜与众不同,虽然我现在还没发现到底有啥不同,但对这样的评价我并不意外:因为这是从我刻意培养的结果!我从小偏科严重,高考时吃了大亏:120分的数学我只考了36分!为了不让女儿重蹈覆辙,我在她三岁前,就开始买各种数学的绘本,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安野光雅的《美丽的数学》,女儿简直爱不释手,其中的内容几乎能背下来!于是我再接再厉,接着买了美国的《数学帮帮忙》以及美国的另一套学前数学训练!孩子都很喜欢,经常自己动手做书上的各种训练!注意:在这一阶段我没有专门教过孩子加减法,完全没有!到小学入学面试时,因为是上公立学校,面试很简单,女儿轻松应对!面试老师有心考她,便又出了个退位减法的口算13-7=?(按大纳: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内容),结果女儿还是一口答出!

从她上学到现在,我和她爸爸基本没有为她的数学伤过脑筋!而且说实话,以我和她爸的数学能力,辅导四年级以后数学的确是力不从心!但我对孩子的数学依然充满了信心!

总结下来说:数学学的是方法,是思维,绝对不是简直的计算,公式和方程。所以与其抱怨孩子六岁了还不会加减法,不如从孩子的数学思维培养入手,让孩子从小打下数学思维的基础!


樾人歌兮


题主的担心有点多余了,按规定幼儿园里是不教数学的,或许为了幼小衔接而进行一些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有些孩子接受得快一些,有些孩子接受得慢一些,但不代表接受快的孩子就聪明,接受慢的孩子就一定愚钝。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孩子对于这种抽象的数算理解是需要过程的,有些孩子在家里或电视上已经认识了数字的计算,因此这些孩子在接受数学计算的时候会快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以后就能把数学学好。

我是一个初中的数学教师,我的女儿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只会数数,基本的加减法不是很会,1+3需要算手指或数小木棍才能得出正确结果。甚至有一段时间总分不清6和9,但我并不着急,因为我知道孩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跨越需要一个过程,这个等待需要耐心。



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很重要

想要孩子以后数学学得好,一定要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只有兴趣才能产生永不枯竭的源动力,这些源动力可以支持孩子主动去学习。

幼儿接触数字计算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教会孩子数学计算的原理才是最重要的。可以借助一些物件来让孩子具体感知数量的变化。比如计算:1+1=?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快速答出2这个结果就是最棒的,其实不然,孩子需要明白的不仅仅是2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体会数量的一个变化。这时候可以鼓励孩子用两根木棍摆出来,1+1数量上的一个变化变得更加具体和鲜活。

总之,孩子才刚刚接触数学,不要以能否计算出正确结果来衡量孩子的能力。孩子还在慢慢摸索,学习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要度过了这个摸索期,孩子就会快速成长起来。家长这个时候需要耐心等待,不断鼓励孩子去学习数学,保护好孩子的兴趣火苗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分教育课堂


以我的经验之谈:我女儿七周半,刚上完一年级的上学期,我中班开始教女儿认字(上小学前认得3.400字),20以内的加减法,也以为够他上小学适应,没想到会的这些只够他一个月的学习量,半学期后语文就增加看图写话、阅读理解,数学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这些都关系平时阅读的重要性,我弟媳是老师他小孩一周八之后就经常陪他小孩看书,现在他小孩四周岁了很爱看书,我家小孩我大班才开始要求他看书,现在一年级了每次叫他看书都要跟我急,但是也没办法只能慢慢去习惯阅读。孩子的学习的行为习惯很重要,从小要抓起。


80侯典范


我女儿下半年也读小学了,可在去年我已经遇时到上小学怎么办,要是拼音和数字还不打好基础,基本以老师的速度,都是学什么就过得,可以说,孩子会多少都是在于家长的,我女儿下半年也读一年级,我也买了语文数学她自己看,现在的一年级课本也已经自己在读,基本50内口算和拼音默写和认识的字很多才可以去学习其他的,我是她妈我义务就是慢慢引导她读书,现在看图说话和人民币认识和时钟认识,我也是在慢慢教,我儿子读中班刚学笔画,上学期默写才第三名,也是慢慢教,现在我教他20以为用手指口算,他分不清姿势手指7和伸出手指🖐🏼口算,所以换一个方法教吧,用牙签数一数口算,现在教第三晚,儿子 20的口数算是勉强能算,其实孩子读书好不好,我们当父母要慢慢引导,我有时也想他们读书,我也要准备好怎么去教,才能好好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而不是一味去压迫,耐心的教吧😂😂😂😂


小小萍儿9


这种情况,我身边倒是有着不少的案例。因为我以前是教育机构的老师,在机构上班的时候,我旁边的一位女老师是代英语的,后来她也带一个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她的主要特点就是严厉与有耐心,这样就会把小孩管的服服帖帖。我记得那个小孩子老是玩,连乘法表都不会背,那个老师就带着一个一个背,小孩懒啊 不愿意背,什么问题都去找老师,不愿意自己解决,后来就开始依赖老师了,然后那个老师就开始假装说自己不想教他,让他换老师等等,还要让父母带走它。后来孩子就怕了,老老实实的跟着老师半个学期成绩进步很大。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多东西不懂啊,就是不努力。这个时候需要一位严格且负责的老师带她会好很多。


规划军团


我儿子是从他三岁开始教数学的,幼儿学数学切记不要很生硬的教1+1=2这种,我当时是买了很多类似于游戏方面的数学启蒙书籍,在与他玩游戏互动中,一起陪他慢慢学习数学的,比如前提有个故事,慢慢引导到让他去算,孩子都会特别感兴趣,当然我这个是儿子,可能从小就喜欢逻辑类的东西,感兴趣,女孩可能不一样,更喜欢偏感性的东西,可以因材施教,没必要强求什么,否则孩子会反感,像我老公姐姐的孩子,小时候什么都没学,给她讲故事她烦的把故事书藏沙发下面,数学也没我孩子算的好,可是女孩天性比较早熟,她现在成绩比我孩子好,很懂事,后期发奋读书了,所以没必要想太多,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会自己去适应它,慢慢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人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大人只是引导和建议而已。


_秋风424


您好。从提问中看得出来,您很焦虑。可是真的很想告诉你,孩子的成长是发展的变化的,小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半年的时间,只要孩子得到充足的爱和陪伴,成长真是不可限量。


现在就给孩子贴上“数学太差”的标签,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好的。我儿子曾经幼儿园的同学,比我们还大半年,马上上学了数字都认不熟,表都不认识,妈妈着急的不行。带孩子到我家,我不让妈妈过来,我跟他用一个表盘玩具玩游戏,结果很快都认识了。这里面有教授的方法不对的问题,还有一个重点是,孩子的数学敏感期还没有到来。每个孩子的敏感期不同,可以差距很大。我跟他妈妈说千万别太刻意教孩子,方法不对,态度不好,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去数学的兴趣,甚至畏难,那才是真正的可惜和可怕。 这个孩子到二年级对数学还是懵的,三年级才开了窍,现在数学是他最好最喜欢的学科。前几天碰到妈妈,说起小时候的事,还是感慨万千。


想给您几点建议:


1、不对比,不焦虑,尊重自己孩子的特点,相信孩子的智力,等待孩子对数学敏感期到来。否则提前教授,尤其是用不正确的方法教授,反而会遏制敏感期的到来。


2. 0-6岁孩子的基本任务不是学知识,有的国家,比如德国都是立法的,不允许提前给没有上学的孩子私自教授知识。让孩子好好玩,在玩中培养兴趣,在玩中学习。


3. 现在不会,一来方法不一定对,二来孩子对数学可能还不敏感,但是不代表上学后学不会。让一个孩子对知识保持新鲜,对学习数学充满期待,对数学学习有乐趣,那才是学龄前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重点。


4. 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培养数学兴趣和思维的绘本,一起玩过家家买菜卖东西算钱的游戏,让孩子从生活中,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计算。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