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输出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古代的“中国风”

丝绸之路上,输出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古代的“中国风”

丝绸之路是中国西汉时期由汉武帝下令,张骞引领开通的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一条交通路线。中国在与西域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往来中,虽然交换的是商品,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却是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张骞出使西域,迈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一步,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的中国文化传播加速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引进则促使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这条中外文化交流的道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紧密连接起来,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1、汉初艰难复杂的政治社会时局

西汉建立之初,民生凋敝,国库空虚,经济呈现一片萎靡颓败的景象,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汉朝当时面临的最严重的的问题还是是来自北方匈奴的边患。 北方的匈奴属于游牧民族,"

逐水草,习射猎"控弦善战之士有几十万人,经常进犯西汉边境烧杀抢掠,致使汉朝的政权统治岌岌可危。

为解决匈奴之患,汉高祖亲率大军征讨匈奴,却被围白登城七天七夜,最后只能通过贿赂冒顿阏氏才得以脱险。自此以后汉朝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实行和亲政策,并赠送大量的金银财帛来换取边界的稳定。但这种方式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匈奴边患仍是汉朝难以解决的政治难题。

丝绸之路上,输出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古代的“中国风”


2、丝绸之路的探索与打通

经过文景之治时期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西汉国库日益充实,经济发展繁荣昌盛,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的增强激发了他彻底解决匈奴的雄心壮志,于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能够联合西域各国联合抗击匈奴。最终西汉在大月氏的配合下打败了匈奴,并将大汉王朝威服四方的气势覆盖到了整个周边地区。

连接汉朝与西域诸国陆上道路的打通,使汉朝对西域的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认知,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汉武帝派遣大量的商人携带货物远赴西域各国经商。大量中原地区的商品被输送到西域,让这些商人赚的盆满钵满,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中去,刺激了边贸经济的发展。<strong>这条由张骞打通的连接西域的军事路线也逐渐演变成了进行商品贸易的丝绸之路

二、 商品与科技的交流与影响

1、四大发明传遍西方大陆

丝绸之路在商品交流的基础上,把我国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传向了世界,四大发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的。这些在当时看来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是西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使西方国家的教育得到的普及,对当时的宗教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及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指南针则为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大陆的发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火药的引入则翻开了世界军事战争史的新篇章,加速了战争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的进程。四大发明奠定了西方的现代文明的基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实现了西方国家向现代文明的跨越。

2、中原地区物品向西方世界的输出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技术以及水利灌溉技术也传入了欧亚各国。铁器的使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得到极大的提高,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促进了西方国家商品经济的出现及发展。

丝绸之路上,输出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古代的“中国风”

西域地区沙漠密布,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积雪融化,十分稀缺。西域各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水的供给。汉朝在西域屯兵发展农业时,用井渠技术寻找水源,并逐渐将这一技术传播到西域甚至更远的地方,同时水利灌溉技术的引用,改变了西域地区原有的水源不足农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当地灌溉农业的发展,增大了农作物的产量。

汉朝初通西域后,丝绸、漆器是主要的输出物品,到了唐代,瓷器开始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产品,而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还给西域诸国带去了蚕与茧以及养蚕收丝的技术。宋元时期,名窑名瓷遍布,瓷器大量外销,中原饮茶文化的兴盛也促进了茶叶的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在当时是上层阶级,名流富商们才能享用的珍贵物品。

3、西方特产物品向中国的输入

经由丝绸之路由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物种也有很多,如葡萄、安石榴、哈密瓜等水果,曹荷,黄蓝等植物,

乳香、芦荟、安息香、迭迭香等香料,还有包括胡豆、胡椒、胡桃、玉米、花生、土豆、西红柿等许多农作物都是当时从西域引进的,这些水果,农作物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

除农作物外,西域和中亚还向中国朝贡了大量的珍禽异兽,最著名的要数西域大宛国特产的"汗血宝马",史料记载:"得大宛汗血马,益壮""名大宛马曰'天马夕云'"。另外许多其他的珍稀动物也作为贡品传到了中国,包括狮子、犀牛、孔雀、大象等等,让中原地区的人们见识到了更多不同地域的珍稀物种。

丝绸之路上,输出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古代的“中国风”

三、宗教思想的传播与融合

1、佛教的传入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各种宗教思想大量涌入到中原地区,其中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西汉时期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最著名的就是白马驮经的历史典故。唐太宗时期,玄奘法师沿丝绸之路"西天取经"也实现了佛教的引进。佛教蕴含的丰富的内涵给中国固有的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

2、儒学对外的传播

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由丝绸之路得以向西方世界传播。明朝中期之前,中国的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都位居世界的前列,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儒家思想也传播到了到周边地区,尤其给东南亚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

其精神内涵超越了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也是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的。

四、艺术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意义

丝绸之路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除了商品,思想上的交流,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民俗艺术文化也得以互通有无,遣唐使以及留学生的到来引进了大量的海外以及西域艺术,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的文化。西方特有的艺术种类、形式、思想在与中国本土艺术结合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体系。

西域的音乐艺术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有琵琶,胡琴等乐器,还有各种胡曲曲谱对中国古代音乐体系的完善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唐代以后的音乐有重大影响。西域舞蹈随着音乐的传入而同时被引进,具有强烈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舞蹈给中原地域的人们带来了新颖的视觉盛宴

丝绸之路上,输出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古代的“中国风”

早在战国时期,赵国就实行"胡服骑射",丝绸之路开通后,服饰的交流也日益密切,隋唐时期甚至非常流行身穿胡服。唐朝诗歌盛行,边塞诗也是唐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边塞诗大多描述的都是西域边塞的内容,自然在丝绸之路沿岸各国广为流传,元代盛行的戏曲被带到欧亚各国,西方的杂技也被引入中国,和中国本土杂技相结合,创造出了更丰富的杂技形式。

随着佛教的东来,石窟、雕像、壁画等佛教艺术也传入中国,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就是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其中包括各种佛像雕塑,精美壁画,这些石窟所展现的艺术风格主要源于印度佛教艺术,还受到希腊、罗马等雕塑艺术的影响。唐代以后,波斯文化盛行,西域的绘画技术由此引进,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新局面。

丝绸之路上,输出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古代的“中国风”

五、 总结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回顾历史,丝绸之路就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表面上是商品贸易的交换,而在商品交换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沟通。当今挖掘与研究丝绸之路在古代文化交流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利于推动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愿景与行动,更能增加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理解与交流,加速中国在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

1、《史记》

2、《中国通史纲要》

3、《古丝绸之路与各民族的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