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2月13日晚,兩則關於新冠病毒“剋星”的重磅新聞落地。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公開表示,該院已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輸注工作,目前顯示出了初步效果。

國藥“中國生物”近乎同時宣佈,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採集工作,併成功製備出了用於新冠肺炎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

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上面是媒體的報道,我用紅筆標出了媒體報道的錯誤部分。

讀了本文,大家如果能夠知道新京報錯在哪裡,你才算讀懂了我的文章。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我的觀點。在讀大學和研究生的時候,我最頭大的課都是《免疫學》,因為那些免疫因子太拗口了。

但是,如果要說明本文的主題,那些拗口的因子也繞不過去 。

本文是給普通人看的,因此我儘量寫得通俗一點,少出現一些專業名詞,希望大家能夠讀懂。

好了,言歸正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病程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兩步,第一步病毒感染人體、在人體內增殖。

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針對第一步的治療,是清除病毒,阻止病毒隨血液循環侵犯更多的器官。

第二步是被病毒侵染的細胞,由於受到了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和破壞,導致人體發生炎症。

炎症是人體保護自己的一種機制,但是,人體很多時候就是被自己的炎症幹掉的。

所以,在這一步,我們要想辦法減輕炎症反應。

接下來,我們具體到細節,來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為什麼會生肺炎。

石正麗團隊的Nature論文上,我們可以看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在發病後產生了抗體。

患者感染上肺炎的時候就產生了IgM和IgG抗體。

患者發病後20天,有很高濃度的IgM和IgG抗體。

在石教授應用病人血清中和病毒的實驗中,五位患者的血清都能在稀釋1:40的情況下中和冠狀病毒,四人的血清在超過1:80稀釋的條件下也能中和。

這說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免疫系統還是蠻給力的。

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上面是石正麗教授團隊研究的部分結果,這是血清療法的理論基礎,也是本文的理論基礎。

說句題外話,石正麗教授的學術研究,非常了不起!

簡單地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體內,並不缺乏能夠對抗病毒的抗體,不需要外界來輸入這種抗體。

你可能想不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免疫系統有時候是給身體幫倒忙的!

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上面就是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病機理的研究論文,這個論文的結論和以前對於SARS和MERS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

簡單地說,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並不是病毒殺死了人體,而是被自己的免疫系統給幹掉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炎症,是自己的免疫系統造成的。

相關的文獻研究表明,冠狀病毒感染後能夠激發人體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針對病毒包膜S糖蛋白的抗病毒S糖蛋白抗體(S-IgG)。

但是,很不幸,該抗體的濃度和病人的預後呈現出負相關。

也就是說,病人體內抗病毒S糖蛋白抗體S-IgG濃度越高,病人的病情越嚴重,越容易死亡。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抗病毒S糖蛋白抗體擾亂了巨噬細胞反應,導致了肺損傷和心臟等臟器的損傷。

其大致的機理,就是稱為細胞因子風暴的反應。

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是指機體感染微生物後引起體液中多種細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12、IFN-α、IFN-β、IFN-γ、MCP-1和IL-8等迅速大量產生的現象,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和多臟器衰竭的重要原因。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先來編個故事打個比方:

小明的身上爬了很多螞蟥,小明先把螞蟥抓掉,但是怎麼抓也抓不完,然後,小明的爹就把小明丟進了熱水裡。(小明的爹就是小明免疫系統。)如果水溫不是很高,小明身上的螞蟥被燙下來了,人不會有事。如果水溫太高,小明也就一起被燙死了。也就是說,人體的免疫系統反應太大,把自己給打死了。

康復者血漿能否幫助新冠肺炎病人康復?該療法的機理和風險何在?

上面就是IFN-1和SARS病人病情嚴重程度的關係示意圖。我記得,在17年前,SARS流行的時候,大陸和臺灣都曾經嘗試用康復者的血清來治療病人,但是,都因為我們無法完全避免病人出現細胞因子風暴而放棄了。

中東呼吸綜合徵的病人的發病機理,也差不多這樣、很多病毒性肺炎的致死機理都包括過高、過強的炎症反應,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實際上也是用糖皮質激素來抑制炎症反應。

另外一方面,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知道,不同病情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在康復的時候,體內的抗體濃度是不同的。

有些輕症病人,可能抗體的濃度很低甚至不一定能夠檢測到。

大家擔心的輸血清會感染疾病的問題,目前已經有辦法解決,畢竟經過核酸檢測技術的應用後,HIV感染窗口期已經大為縮短。

而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治療期間,除了輸血,總不大會有因為性行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機會吧。

大家也擔心,病毒的抗原會引起被輸血者的血清病,但是,畢竟病毒抗原有限,引起病人血清病的概率並不大。

最後,我來個總結陳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體內,並不缺乏抗體,因為病人自己能夠產生抗體。

如果在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早期,應用康復者血漿治療,也許能夠幫助清除血液裡的一部分病毒。

由於人體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的原因,病人體內抗病毒S糖蛋白抗體S-IgG濃度越高,病人的病情越嚴重,越容易死亡。

因此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後期,或者一些臨床症狀很嚴重的病人,應用康復者血漿治療,很可能會導致出現細胞因子風暴,導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我和幾位醫學專家很認真地討論過,目前有沒有辦法來完全避免出現細胞因子風暴?

大家都認為沒有辦法。

因為,如果我們有辦法避免出現出現細胞因子風暴,我們就可以保證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不會死亡了。

就目前來說,應用康復者血漿治療算是比較有效的治療手段,至少比雙黃連口服液要靠譜得多,但是,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建議,該辦法在臨床上應用要小心。

同樣的道理,特免血漿的應用,也一樣。

我們建議,目前,應用康復者血漿治療的研究,應該用在早期的輕症或者中度嚴重的病人身上,而不要應用於重症病人身上。

畢竟,一旦出現細胞因子風暴,重症病人就可能會死亡。

最後,我們強調,對於抗體的複雜性,甚至抗體會加重疾病的一方面,需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注意,應用康復者血漿治療,一旦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病人就可能會死亡。

山貓相信,相關研究者,能夠慎重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