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泥“艳压群芳”,凭什么?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春天里桃花唯美的样子,被这首诗描绘的活灵活现。每次读到这首诗,总会想起紫砂中的桃花泥

桃花泥作为近两千年紫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神秘存在,明、清时期的许多紫砂茗壶史料中曾记载过这种极为珍贵的紫砂矿料。


桃花泥“艳压群芳”,凭什么?

清 桃花泥 橄榄壶

桃花泥“艳压群芳”,凭什么?

清 桃花泥 潘壶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历史上“桃花泥”曾一度失传,但随着近代紫砂泥研究者的辛勤付出,终使得“桃花泥”重出江湖,罩于其上的百年面纱终于揭开。


桃花泥产地


桃花泥原矿出产自黄龙山宝山矿区东面与2号井西面之间的位置,矿层为u形凹槽状,矿层上方为花甲,中间为桃花泥,下方还出极品产黄金段泥(古人称冷金黄),而且有桃花泥的地方必定有黄金段,有黄金段的地方不一定有桃花泥。


桃花泥“艳压群芳”,凭什么?

桃花泥产区示意图

由于受到地质运动的挤压,花甲层与黄金段泥层分别向黄金段泥渗透共生。仅仅陈腐中的桃花泥,就已经非常油润,虽然砂砾十足,但拿在手上却毫不感到粗砺。


桃花泥成色


观察老壶,我们会发现古人对于泥料的介绍大多始于烧成颜色,有冷金黄、海棠红等,桃花泥实际上是对偏浅红稀有泥料的称呼。


桃花泥“艳压群芳”,凭什么?

桃花泥原矿石(桃花红色)

桃花泥成色,可根据窑温的不同成粉红色、绯红色、赭红色等。油性足,砂粒丰富是桃花泥最显著的优点,泡养后散发美玉般微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桃花泥特点


1.超强透气性

桃花泥原料经过科学分析,其矿物组成的胎土属于高岭土、石英石、云母类型,因此紫砂矿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桃花泥“艳压群芳”,凭什么?

点击查看 许华芳 桃花泥 德钟


而桃花泥最大的优点,则是其超强的透气性,相比传统的紫泥、红泥、段泥等高出有数倍之多。


2.成品率极低

桃花泥的壶型以简单、大气为主,多见的有石瓢、德钟等传统器型,极少看见比较花哨的器型(成品率极低);壶嘴粗、圆、润,出水极畅;壶把比较粗,极具握感,可单手持壶倒茶。


桃花泥“艳压群芳”,凭什么?

点击查看 许华芳 桃花泥 蕴瓢

紫砂界对一把紫砂壶是否优劣的评判标准首先要看矿料的品质,从古至今,原矿泥料的好坏是决定一把壶品位和价值的重要因素,好泥才能出好壶。


3.包浆滋润古美

原矿桃花泥做成壶油脂感更强,泡养效果包浆更漂亮,触摸后手指有明显的滋润感。

这种油润感,绝不是沾染油污的那种油腻的润感,而是仿佛手部被做了一个精心的护理,不舍得洗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美妙。


这就犹如和田玉的籽料山料,深井泥长期被冷冽清澈的地下水滋养,外观像贝壳内壁一样,晶莹透亮。


桃花泥“艳压群芳”,凭什么?

壶身细节颗粒感


这种油润感的来源一是由于受到地下河的常年滋养,二是古生物沉积。

桃花泥古色古香,养出来之后非常莹润,如玉一般,有种惊心动魄的美。想象一下,拿在手上的那种手感,以及泡养后如玉般的美感,如同有生命般的那种灵性,简直美出天际!


紫砂壶是有故事的,每一种泥料、每一把作品的诞生,都有它的由来。初闻桃花泥,便想到《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仿佛看到了一片世外桃源!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