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记得几年前,某省在招考公务员的申论试卷中,有这样一道

试题

【题目】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有婴儿出生,如果贺客说:这孩子将来长命百岁,主人家一定会欢天喜地;如果贺客说:这孩子将来会死,则肯定会被暴打出门,尽管他说的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这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

A、学会表达 B、学会批评 C、学会倾听 D、学会诚信

这道题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答案显然是A。但是,这个题目故事的背后,也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还告诉我们:不管什么人,都是喜欢听吉祥、祝福的话的。尽管听话的人明知你说的话可能不符合事实。

人们不但喜欢听吉祥、祝福的话,还喜欢把

吉语、祝词附着在不同的载体上。如把吉语、祝词附着在钱币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钱币中的花钱。花钱,也叫压胜钱。但严格的说来,花钱又不完全等同于压胜钱。因为花钱的范围,包括得更广一些。除了一般的压胜钱外,还包括官方所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观赏钱、诗画钱......,等等。

最早的的花钱,产生于汉代。当时,有一种型似钱币的铜环,上尖下方。上层社会或有钱人,把他做为佩带的铜扣。这种铜扣,被后人称为“圭钱“。这就是花钱的滥觞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以后,经过逐渐的发展,人们在这种形制钱币的带钩上,又增添了一些“元素”——或是吉祥、祝颂的词语,如“日入千金”等;或是具有象征着丰衣足食的鱼类等动物的图案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此后,花钱历代皆有所铸。既有官方铸造,亦有民间私铸。花钱的种类繁多。有学者按照花钱的使用情况,把它分为

吉语钱、洗儿钱、撒帐钱,上梁钱、骏马钱、宫灯坠钱等几十种,但还是不能囊括所有。

由于花钱不是正式的行用钱,所以,历代的食货志,对花钱都没有记载。大多数前辈的钱币学家、收藏家,在自己的钱币图录中,也一般不予收录。这就给后人学习和研究花钱,带来了不少困难。对历代各朝究竟铸造过哪些花钱,铸造量多少,都难以确切掌握。

花钱中的吉语钱,是花钱中较多的一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祝颂皇帝的:如天子万年、万寿无疆等;

2、升官发财的:如状元及第、一品当朝,指日高升等;

3、福禄寿富贵的:如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

4、家庭幸福的:五男二女、和合如意等;

5、平安顺利的:如平安吉庆、风调雨顺等;

6、生意兴隆:如大吉大利、一本万利等等......。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下面,我们欣赏一枚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背鲤鱼跳龙门的实物: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该钱的钱面,书文为“状元及第一品当朝”8字。8字的上下,即内外郭之间,环围着凸起的星珠(外郭内四周16粒,内郭外四周8粒)。穿口为圆形。背面:两条鲤鱼,栩栩如生,似在奋力越过龙门。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花钱中的“吉语钱”——“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赏析

该钱的参数:径宽:48mm;径穿:9mm;厚度:2.4mm;重量:21.21 克。

该钱的特点:一是图案精美。宋代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借用苏东坡对王维诗歌的评价,该钱是吉语中有画,画中寄寓吉语。正面的星珠环绕钱文,是对莘莘学子们的满满祝福;背面的两条正欲奋力越过龙门的鲤鱼,意在鼓励学子们,要悬梁刺骨,努力上进,争取“鲤鱼跳龙门”,考取功名,出将入相。该钱的设计十分合理,其钱面,书文8字上下,分列16粒和18粒星珠。方寸之间,有这么多的“元素”,但一点也不显得局促。钱文为楷书,笔画

刚劲有力,有柳体之风。二是做工精致。其外郭宽壮,内郭稍狭。但外、内郭皆十分规整,线条粗细划一、流畅。从书文、星珠、鲤鱼间露出的地章,可以看出,地章极为平整。三是包浆均匀。通体的黑漆古,显得该币古朴大方。从该币的特点来看,应为明、清时的官方所铸。因为民间的钱炉,难以达到这种工艺和铸造水平。

该钱把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古玩市场上见到的这类花钱,多为民间私铸,或为仿制。但明、清时期及之前的同类私铸钱,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