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超七成复工

又新增15家!2月15日,达到复工条件的戴尔(成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通过了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的复工备案。截至当天,成都高新区已有249家规上工业企业通过复工备案,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比例约为70.3%。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龙头企业的复工复产,更提高了“超七成”这一数据的含金量。目前,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恢复至平时产能的80%,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恢复至平时产能的50%。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复工率达82%,预计本月内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恢复至去年同期60%至70%的水平。

制定“三个一”工作制度

“早准备才能早复工。”2月3日,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就正式复工,公司运营总监李传仲介绍,早在1月23日,公司就成立领导小组,筹划节后复工事宜。

“春节期间乘坐了哪些交通工具、途经了哪些区域、与哪些人有过接触。”公司对每个员工复工前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并抓紧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筹备。

莫仕连接器(成都)等企业快速反应的背后,离不开成都高新区“政府当好服务者”的助力。

“大年三十以来,我们紧急制定了‘三个一’工作制度,即帮助企业制定一套完善可操作的防疫体系,督促企业建立一本全面的员工健康管理台账,要求企业组建一支专门的疫情防控队伍。”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企业服务处处长张毅和同事们已连续十几天“白+黑”,为每家复工企业建立起疫情管理台账。

同样的服务,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能看到:每一家待复工企业都有2名来自生物城管委会的联络员进驻,提前帮助企业做好防控方案、应急预案、物资储备、人员排查等准备工作。

一封介绍信帮买25把“枪”

“虽然我们2月9日已逐步复工,但因为体温枪不够,始终不能全面复工。”TCL王牌电器(成都)有限公司供应链经理蒲海介绍,网购、托熟人购买、去实体店询问,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没有买到。

一封介绍信,解决了他的难题。蒲海说:“成都高新区有关部门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积极协调,我们拿到成都市有关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去定点企业采购到25把体温枪。”

协助企业解决复工前的防疫物资难题,成都高新区各部门用足心思。

号召和鼓励区内企业互助、共享防疫物资采购渠道。通过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企业服务中心的联络,区内一家企业利用海外布点优势,采购到3.8万只口罩。该中心立即安排急需口罩企业主动与其对接,为工人采购到口罩。

灵活施策加大防疫物资供应量。不久前,成都高新区法院“复活”一家破产企业。“法院了解到一家口罩生产企业愿意与我们合作,从省外整体搬入防护口罩生产线,在我们公司洁净车间内进行生产。综合研判后,他们当即批复同意我们跟对方合作生产防护口罩。”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4条口罩生产线都已开始生产,日产口罩10万余只。

因企施策 为企业开“小灶”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家重要原材料供应商在湖北荆门,物流途经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为缓解疫情导致的物流难题,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帮企业协调了4省通行许可证。公司负责人说:“关键原材料准时到位,产能已恢复至平时产能的50%。”

为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材料供应难、物流通道难、人手缺等难题,成都高新区因企施策,为企业分别开“小灶”。张毅说,大型制造企业比较集中的高新西区最突出的问题是,因疫情影响,各企业工人返回工厂上班有困难。

如何破解?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高新东区的务工人员前往高新西区就业。因受疫情影响,成都高新东区有大批务工人员无法外出务工,正好填补这一缺口。

在张毅看来,京东方等龙头企业的快速复工复产,还跟高新区近年来注重产业生态圈建设,在产业链完善上铆足劲,特别是加大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招引力度,努力提高本地配套率有密切关系,“以京东方为例,其不少配套企业就布局在高新西区及周边区域,目前这些企业也在相继复工。”记者 蒋君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