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終極是生普還是熟普?

用戶105207663615


我於2007年入的普洱的坑,正是普洱價高的時候,曾喝過散熟普10000元左右一斤。生普、熟普都有喝,那個時候還不講究山頭茶。個人覺得熟普更適合。




不繫之舟pan


首先回答下你的問題:茶無好壞適口為珍,沒有絕對的終極喝什麼,每個人不同時期的口感“審美”不一樣,或許今天你覺得最好喝的是生普,明天就覺得是熟普,後天就覺得武夷巖茶最好喝。

各有千秋,實在難以一較高低。


普洱是什麼

在雲南茶葉歷史悠久,熱帶氣候的雲南植被眾多,而當地的黑茶則選用的是喬木型的樹種,喬木型茶樹可以長到幾米甚至十幾米高採摘茶青則成為了一項繁瑣又危險的工作。

當地勤勞的人民自幼練習了這一身採茶本領,因此在當地也有諺語“老太太上樹比猴快”

而這一危險的工作卻給我們帶來了杯中的一席好茶——普洱茶


普洱茶是用雲南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加工壓制而成的生茶散茶和緊壓茶,也有經過渥堆發酵後壓制而成的熟茶散茶和緊壓茶。

兩款茶雖然使用同樣的底料,但是加工工藝和工序的不同也使得他們兩兄弟所產生的風味各有千秋。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是由雲南大葉種鮮葉採摘晾曬後經殺青、揉捻、乾燥後自然陳化未經過渥堆的茶品,而自然存放的普洱茶在前3年基本沒有轉化,刺激感強、茶餅色澤墨綠、香氣高揚、湯色清亮透明、葉底黃綠。

普洱生茶在存放一定時間後其審評感官會向普洱熟茶靠攏,使得其外觀色澤變的褐紅,湯色變得紅濃明亮擁有強烈的陳香和藥香,湯水滋味也由刺激清爽變得醇厚。

普洱生茶香氣高揚,刺激感強深受眾多追求刺激口感的茶友喜歡。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材料經過特殊的渥堆工藝形成的茶品。

其渥堆工藝是人工模仿自然發酵的過程以使得普洱茶快速陳化。

使其湯色達到色澤褐紅,湯水滋味變得醇厚,具有獨特的藥香和陳香。

使得普洱茶不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陳化就可以達到溫和刺激的口感

因其特殊的工藝使得普洱熟茶頗受茶友們喜愛,無需再經過長時間等待就能喝到一杯醇厚的老茶。


每款茶品各有千秋,而喜歡的朋友也更有千秋。

有人鍾愛生茶的刺激和特有的香氣,有人鍾愛熟茶的醇厚和陳香。

這樣雙面性的普洱還是值得茶友們各取所愛。

希望愛茶的你經過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更好的瞭解中國茶。

也歡迎大家到武夷山來找茶人陳馨喝茶。感謝閱讀!


茶人陳馨


如果你真的愛茶、品茶、研究茶,便不會如此思考,更不會這麼提出問題了。先談一個觀念:喝茶根本沒有所謂的“終極”之說。之後我們再娓娓道來為好。

一、茶既是尋常百姓日常品酌、招待親友的一個必備品類,又可以是一個寄託某種情感、品味某種意境的載體。無高低貴賤、好壞優劣之差別

請不要因為自己懂點兒茶道、瞭解一些茶文化、喝過幾個種類的茶業,就開始對於只知道喝,沒有任何講究、沒關注過所謂文化、意境、品茶鑑茶之法的人有任何的不屑。不要認為自己在這個領域超過了別人。這本身與茶之精神不符的。

二、茶文化四大功能中的“包容”要求我們應該做到:你可以喜歡你的茶,我可以喜歡我的茶!

第一屆世界禪茶大會上,淨慧大和尚曾經談到了中國茶文化四大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結緣。

單單拿“包容”而言,便是讓我們愛茶、喜茶之人不應有分別之心,不應該強制定某個標準,或者非要得出某個結論,非要說喝哪種茶才算是所謂的“終極”!

綠、白、黃、青、紅、黑,每類茶葉都有其獨特之處。龍井、碧落、白毫銀針、貢眉、壽眉、鐵觀音、大紅袍、正山小種、金駿眉、普洱、六堡、茯磚.....又各有其韻味。

單單一個鐵觀音,又有清香、濃香、沉香......

一樣的普洱,又有生、熟悉之分,更有歲月長短之別。

你愛喝什麼、我愛喝什麼,都沒有錯,只要喜歡便好。包容、尊重他人的喜好、偏好才是真諦。為什麼非要將其聚焦到普洱呢?為什麼要去區分生熟呢?

一兩年的生普,你喝喝試試!還不如弄一塊上等的熟普喝起來更順口、滋味更舒服呢!

一樣的生普,一兩年、兩三年、十年、二十年,又會有天壤之別的差異!

籠統的說什麼生熟?好像有些太......

昨日喝了一壺五十年的普洱,不知如何形容嘍。

三、別說什麼終極!因為,品質差異忒大了!難道弄了一塊生普或者熟普,就算終極了?茶葉品質無極限,誰敢去下結論呢?

同樣一個七子餅,都是357克,有生熟之分,也有一兩百到一兩萬之間巨大的價格差異。品質的差異更是難以形容了。

對比:

1、200元的一個生餅與800元的熟餅;

2、18年的3000元一塊的生餅,與300元的熟餅。

請問這兩組對比看完後,你有什麼感覺?你還會簡單的以生熟來判定嗎?!

四、別把自己搞的太累、太糾結!喜歡、舒服方為真諦!

你說茅臺、五糧液好喝,可我就愛喝二鍋頭!咋地!不行啊!我就好這一口!

中華再好,我就是抽不慣!我覺著二十來塊的利群最合口味,咋地,不行啊!

飲茶亦是如此。不要以為非得如何如何才是有品位!——這與茶文化的精神是相悖的。

五、都聽說過“茶道”這個概念。道即自然,故莫強求,順其自然才是道

愛茶、喜茶、研究茶,當然很好。但不可將這些東西當成了自己的某種標籤,或者有意無意的將其視為自己炫耀的東西。也更別指望找到了所謂的“終極”而強行去喝、品某種茶,以顯示自己好像站在了品茶的最高端。這些都是虛無的玩意兒而已。

喜歡便好,有志同道合者便好。即使身邊沒有志同道合者,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自己喝自己喜歡的茶嘛!出門在外,朋友有啥茶,咱就喝哪種茶,隨緣挺好。

千萬別再外面搞特殊,非得表現出自己認為哪種茶最優文化、哪種茶意境最高、哪種茶才是品茶之人的頂峰......累不累啊,煩不煩啊。

六、知茶甚淺,往往容易陷入比較、執著。因此奉勸愛茶的朋友們沉下心深研為好,您越是接觸的多、學習的多、研究的深,越能夠“近於茶道”

當你越深入,內心會越謙卑,越淡然,越能體會各種茶之妙。當你拋開了分別之心在看茶,會發現不同的茶都有其可愛、可敬之處。你才能以平等、平常、敬畏、包容之心來對待茶。

當然了,可以先從研習“藝”入手,逐漸深入至茶道之研究,慢慢來。當你研究越深,品茶之時會越“舒服”的。


老鬼愛茶之人,隨性而寫,權當一樂。朋友們也不必執著其中的細枝末節。沒有必要。


老鬼歸來


我福建人,做收藏的,不賣茶!以前潮汕時興鐵觀音,現在主打大紅袍!我經濟實力一般,啥茶都喝過,各有長處各有賣點!我推薦,如果經濟允許,十年以上07後昆明幹倉木香正品古樹生普是最佳選擇,我喝不起!現在只能喝雜牌老樹生普,兩百多,沒生意,馬上就斷米了!


盛世清風


不是生普,不是熟普。

喝普洱,真要講究,就是喝這個由生到熟的過程。

普洱的秘密與魅力,就在於陳放帶來的變化,這還不應該說是時間,應該說是碎月給予它的變化:單存的時間還不夠,還要看倉儲條件,溫度,溼度,還有每一年喝茶人自身的變化與脾性,所處的環境(空間與心理)與茶的契合度。



這是茶與人互相交融對過程,這也是中國茶道文化鎖追求的和合,也是一種天人合一。這才可以算是“終極追求吧”。

單存的生茶,如同少女,新鮮稚嫩,香氣十足,但青澀;單純的熟茶,如同徐娘,雖然滿滿的熟透的女人味兒,但是已經半撈,活力不足。單存的說只品味哪一種,未免單調枯燥。



茶如紅顏知己,碰到一款好茶,陪她成長,陪她褪去青澀,陪她成熟,陪她歷經歲月,品味滄桑變化,一個完整的過程,豈不美哉?

更何況,你可以同時擁有很多的”紅顏知己”?



曾經碰到過一共朋友,每年做出來的茶,自己喜歡的那幾款,都會拿出那麼幾餅茶來放在茶桌旁的茶櫃裡:樂扣對獨立包裝對盒子日常密封存放(本地偏超熱)。

有幸去他那盒幾次茶,好寫都是這樣日常存放的中期茶,每年都會挨個喝過去,嚐嚐每一年的變化,看著都是不完整的茶餅,蛋它不就是為人服務的嗎?

後來著老兄定居大理,斷了聯繫。甚是懷念。


歡喜菩薩No1


個人以為喝普洱茶的終極,一定是生普無疑!

雖然有人說熟普比較養胃,但我們喝茶大部分情況下可不是為了養胃的!而是喝茶的滋味、韻味等等!眾所周知,熟普經過發酵後,大部分的味道都是一個調調!沒啥特性了!這種茶也喝不出花來,沒啥意思!

①首先,從原料說起:

古樹春茶毛茶一般都用來做生茶了,沒有幾個人捨得用古樹春茶去發酵成熟茶的,這個論斷有例外的空間不大!所以當你看到“古樹熟茶”的時候要當心了!就算是有,也最多是雨水茶或者谷花茶拿一些去做熟茶!

古樹春茶是沒有茶人會捨得拿出來去做熟茶的!而古樹春茶的品質不用說比雨水茶或者谷花茶好了很多!用來做熟普的基本上都是臺地茶或者小樹茶!(壩子茶)

當下,新茶中最高端的當仁不讓的全部是生茶,比如冰島老寨、薄荷塘一類高杆、曼松、困鹿山、老班章等等。這些單餅過萬的茶,無一不是生普!而新生產出來的熟普,過千一餅的寥寥無幾!

②從加工工藝說起:

眾所周知,普洱熟茶是用毛茶加水渥堆發酵等一系列工藝製作而成的!

和我們泡茶喝的結果一樣,我們從茶湯中喝到了茶葉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鹼、兒茶素等等)。而加了水的毛茶,茶葉中的物質不可避免的會被水給浸泡而出並流出外面!這些流失出去的物質,可都是原本我們茶湯中的物質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發酵過的熟茶,中度發酵後的熟茶重量比沒發酵的毛茶減重了17%以上,發酵程度重的,甚至減重20%以上!這17%以上的減重部分,除少量是殘渣損耗外,基本上都是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流失部分!而這水浸出物,很多都是對我們身體有價值的營養成分哦!

結合上面兩點,本來用來做熟普的原料先天就沒有做生普的好,再加上發酵程序使不夠充足的營養成分又流失了一部分!那麼熟普中的有效營養物質含量就勢必遠遠低於生普了!而我們花那麼的代價去喝茶,總不能去喝空嘮嘮的無味之味吧?

③從感官上對比:

很多人喜歡生普,是因為生普帶有來自大自然的濃濃清香,這香型中有花香、蜜香、梅子香等等。那來自廣袤原始森林裡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而熟普經過發酵後,最開始的幾年,很多都會有土腥味,甚至地下室一般的溼黴味。幾年以後這些土腥味、溼黴味才會慢慢的蛻變為“陳”之味!花香和土腥味,它們之間幾乎沒辦法用來對比啊!還有口感,生普的回甘生津、清雅喉韻都遠遠不是寡淡的熟普所能比擬的!誰都知道,熟普的味從頭到尾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厚薄”之分,雖也有回甘,但比起生普來,卻寡淡了許多!

基於以上三點,老茶友基本上都會選擇生普作為自己終極一站!至於熟普,有些胃不太好的人總會在秋冬時節喝一些的!而骨灰級老茶友在秋冬時節,往往會喝陳化了二十年以上的老生普來解饞的!


靜觀茶事


喝茶還有“終極”這種事?哈哈!其實中國的茶品多不勝數,綠茶、紅茶、白茶、黑茶、巖茶、普洱茶……無論生普熟普,那僅僅只是中國無數種茶品中的一種而已。

如今這個時代,總是不乏迷信的人。有些人喝幾天普洱茶,就堅信只有普洱茶才是真正上檔次的茶,而只有喝生普的,才是真正懂喝茶的人。事實上 這種一廂情願的判斷非常迷信可笑,可笑得近乎愚蠢。

就像前幾年,許多人以為拿兩個核桃、戴個串,就成了有文化的潮人一樣。試想,拿兩個核桃戴一胳膊的串就成了文化人,那誰還需要讀書呢?哈哈,如今再看那些造型,就成了油膩男的典型招牌,那些核桃串串甚至白送都沒人要,這實在是令人尷尬。

喝茶也是這樣,其實許多人壓根不怎麼會喝茶,卻偏偏要附庸風雅,動不動跟你談“液底”、“回甘”……聽得你一愣一愣的,說不定還直接用髒兮兮的手指從茶壺裡拈出幾張葉子,展示給你看,然後又把葉子塞回茶壺,繼續倒茶給你喝,搞得你反胃不已。

凡事都有兩面,沒有什麼東西是完美無缺多多益善的,當然也包括茶、包括錢。看問題冷靜而理性,做事情適可而止,凡事過猶不及,這才是中華文化的底蘊所在。至於喝茶,各種茶都有其不同的風格口味,純屬隨個人喜好,愛喝哪種就喝哪種即可。



江湖夜雨思歸人


普爾生熟真不好喝,本人喝了三十多年茶,基本上喝鐵關音,紅茶(多喝滇紅),偶爾龍井日照綠。其實,茶喝到極致,就講就茶器了!目前只用紫砂壺泡茶,且是三壺一茶。


池畔閒人家


當然是生普。幾百元一餅就能做到香融於水,其他茶几百元都是茶水分離,沒幾泡就淡而無味,巖茶更甚。




一路有茶


說茶,中國人最有資格;

先祖炎帝,嘗百草解百納、以身懸茶為蒼生博命,營農耕濟華夏榮氏族萬古傳頌。

至唐朝歷史時代,茶聖茶神茶仙陸羽著【茶經】,於【子史經集子】典籍、憑添一部飲中國粹蔚成國風。

茶,弱鹼性;人,偏酸性;茶與人彷彿天賜中和,與事要中庸異曲同工,兩相成映;千百年來,國人與茶共禳人世幾乎形影不離,中國之名因茶而享譽世界。

問者只執生普熟普、冠以終極,無論物喜人歡、性情而已!如同家中犬子、其實望子成龍,彼此彼此——

既愛茶,彼此同道;

論道及茶,便要超出性情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己歡不以物非,清茶一盞、氤氳而岫;於萬千氣象中、尋芊芊經緯綱目;由杯中悅色間,敘娓娓天地人和。

說句很通俗的話:什麼是茶道。

論道,自然要形而上學;

說道,當然要三重境界;

俗道,我們為什麼喝茶;

問:好喝嗎?

答:好喝;

問:蒿草水喝嗎?

答:……

茶,跟人有一種天然的親和性,自然界的植物都跟人沒茶親,就象人的血緣關係;茶為首選理所當然。

因此茶道之茶首必親和;

茶入口,溫馨潤韻,齒脥留香;令人百感交集,有如萬人叢中得覓屬意,情思流轉;

此為茶道之田田:屬意;

由喉入胃,淋漓而下,食府纏綿;如魚得水、如水生魚,溫柔以待,總不失柔情千轉衷腸百結;

此為茶道之真情:不負初心;

茶至三泡,回甘醒腦,心曠神怡;或寧靜致遠謂之禪,或意氣風發興之生,或若有所思慧之然,或諦心愀念悟之迥;各生歡喜,盡釋心念,再結情鍾;

此為茶道之我心本然、然則我心;也就是起承轉合之“山,還是那座山”——再上一層樓!

即使凡夫俗子、三教九流,人命關天之水、注以人間春色,也在芸芸。

遙遙地說一句:

此茶也,此道也,於天地同屬、萬流歸宗?——人生只在草木間!

茶之論,不在生普熟普;

有人道,才有了茶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