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发展这么快,三年内能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吗?

大唐要你命3000


我刚刚从黑大服装城地下商业街转了一圈出来,两年没去,很惊讶。昔日非常热闹繁华的地方,现在基本上看不到几个人里面的摊位,很多都空了。以前去过的看到现在的景象绝对会非常惊讶。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怎么了,或者大一点说哈尔滨怎么了?但是这种现象绝不止一处。那种萧条凄凉的感觉油然而生,哈尔滨的经济真的在衰退,说的多好也没有用。我想起地铁开通前,铺天盖地的广告都在说着地铁旺铺,看看现在,真是令人唏嘘呀。就这状态,还什么国际大都市?连国内大都市都排不上了。


驶途行者路在何方


哈尔滨发展了,这是必然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城市管理者水平全国第一,去红旗大街与建北小区交口看看就知道了,建设垃圾就在路中央堆积一年多,杂草众生!

第二,你来香坊区祥和家园看看就知道什么是优秀棚改小区与物业公司!

第三,你在来进乡街高架桥看看,就知道什么是专家设计的桥又起到怎样的疏解交通的!

最后在问问一帮七八十岁马上要入土的老教师们房改金的问题就更能知道什么是文件上的民生!


夏虫语冰53325676


这些年去了很多城市,感触颇深的是山东济南,十五年前济南平均工资比哈尔滨要低些或基本持平,今年去济南旅游,发现平均工资3000--4000比哈尔滨高出很多!物价和哈尔滨相比还要低些!人民素质高出哈尔滨很多,车辆都会礼让行人!反观我大哈尔滨真是无语,也许是周边嗯哪进城太多的缘故吧!


叔叔去哪里


农业大省,不把资源用在优势上,非得往一个核心资源都内迁了的制造业国企的无底洞里填,能见到什么成效呢?东北黑土地的优良农产品如果科学合理配置规划,必然可以填补国内高端农产品市场缺口,国内十几亿人口的市场足够腾飞黑龙江,何必非要在资源已经枯竭的制造行业里一条道走到黑呢?能够自足何必外购?走错了路,还要越走越远么?面子重要还是人民福祉重要?只学美国的大平原机械化耕种,不学学日本人小地块科学特色化农业么?什么事都是一窝蜂地上行下效,也不管自己管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平原地区机械化耕种,山地和小地块耕种也机械化耕种?激活了农业发展潜力,哈尔滨才能看得到希望!


1竹雨轩1


如果说几年以后,哈尔滨还是有机会的 希望两年后地铁2-3号线可以全部开通运行 今年可以规划4-5号线, 今年新批准的自由贸易区 再加上江北开发区(会展中心) 还有平房的京东亚洲一号的物流园 路还很长 哈尔滨加油吧!





Mte1998


哈尔滨怎么发展国家是有定位的 谁说了也不算哈尔滨什么都不缺 也足够大 是真正的以工业为基础的城市 哈尔滨一直是中国的后盾城市 是国家的压舱石 如果只有你自己过好了 过的舒服才算是发展 你可以一直抱怨 没什么 说到国际化如果盖几栋高楼 有一些企业就是国际化 那中国哪都是国际化 我们不是国际化 我们就是国际因为国际才形成了这个城市 这是我们这个城市血液里自带的 我们不会特意去证明


布列瑟侬190


不知道提问者孤陋寡闻还是有意为之,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哈尔滨发展快从何而来?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过去五年其经济年均增速只有6.6%,在“强省会”时代,这个经济增速则全国省会当中是排名倒数的,即使相对于其它一、二线城市,也不突出,尤其是2018年,哈尔滨年均增速仅为5.1%,创下多年来的新低。

如果把时间跨度再放长远些,改革开放这40年来,哈尔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是不断下降的。哈尔滨是副省级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1978年它的GDP就达到39.3亿元,位居全国第九。

而到了2018年,哈尔滨GDP为6300.5亿元,全国排名第31,40年间排名下降了22位。其实不只是哈尔滨,东北大部分城市的经济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沈阳下降了27位,大连下降了19位,长春下降了8位。

至于能否在三年内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更是无稽之谈,在我们印象当中,国际大都市应该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城市,即使标准降低,在我们国家,也只有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有能力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未来三年,哈尔滨经济排名能够保持不变已经不错了。目前哈尔滨应该要抓住机遇,摆脱经济颓势的局面,比如抓住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等,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座人口上千万的城市,相信未来哈尔滨经济能够重拾增势,经济向好发展。


锦绣中源


人均工资不高,人流量有能耐往外走,没能耐留下,老龄化严重,我们这十个有八个上外地,两个上哈尔滨,一个月拿3,4千工资,还得还高额的房贷,不能有事,一有事拿不出钱,这就是哈尔滨普通人的生活,


无v信v仰


大哥,不是梦话吧?城市的发展不只是看建设,也不知是看有没有自贸区,第一,看政府官员是否想给百姓办点实事,更好的把营商环境搞上去。第二,是看能否持续引进前沿的科技项目,把当地的行业带动起来。第三,能否突破原有的桎梏,把老企业及时转型。九十年代,全国的三轮车、四轮车发展的如火如荼,可是没有一家是东北的企业,那些民营企业哪家的实力、技术能赶上东北的工业企业,但是我们东北的企业工人确开不出工资!谁之过?一个车企会带动几十个相关企业,我们干了什么?等、靠、要!不要想入非非了!思想不换,什么条件都等于零!


不倒翁97892221


八年也不能,不在国家扶持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