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隔离不隔心 逆境逆向行

疫情肆虐,人心恐慌。关键时刻,她挺身而上,展现了商医人的英雄本色。

高危病区,情况复杂。她为了降低同事们的感染几率,自己冲锋在前,毫不畏惧。

顽强拼搏,勇斗恶魔。她渴不饮水,日缩一餐,克服困难,努力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

她,以自己的实战经验按下新冠病毒暂停键,15岁患者康复出院,感染孕妇产下新生儿安然无恙……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商洛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来认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巾帼英雄——李艺。

李艺:隔离不隔心 逆境逆向行

临危上阵,知难而进勇担责

临近春节,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暴发的消息,打破了节日祥和的氛围。

疫情就是命令。第一时间,医院拉响了一级备战警报。作为医院感染科二病区的副主任,李艺临危受命。

1月17日,李艺接到医院通知,让她着手准备隔离病区病房,提前制定严格的诊疗流程,规划好医护人员的进出口等。

这一天,李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一边调度人员,一边布置办公室和生活休息室,直到次日清早,一切安排就绪。

1月19日,在市行政中心,李艺以视频会议的方式,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就如何诊断、怎样治疗,为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做了专题辅导。

从此以后,李艺开始了长达一周的强化培训:防护服怎么使用?病区如何消毒?怎样操作才能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在紧张有序的“机械”流程中度过,李艺似乎忘记了春节将至,直到除夕吃烩菜,大年初一一起包饺子时,她才想起家,想起时刻牵挂着自己的亲人。

李艺的女儿在外县工作,她80多岁的母亲卧病在床,全由丈夫料理家务。按常理说,52岁的她完全可以有充足理由留在后方。然而,李艺却不这么认为:“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作为一名白衣天使,一名科室负责人,一名传染病主任医师,疫情来临,更应该树起旗帜,冲锋陷阵。”

1月27日凌晨,李艺接到医院应急办电话,商洛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病人即将送到!她赶紧从宿舍起来,与值班同事一起接收患者。从这一天起,李艺就再也没离开过病区,她每天早上8点上班,凌晨1点左右才能休息。患者刚收治的那几天,由于经验不足,同事之间磨合欠缺,查找资料和病案记录工作量大,李艺每天休息时间只有二三个小时。

在隔离病区休息室,刚从生活区换上衣服的李艺略显疲惫,她告诉记者:“我是病区负责人,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我都应第一时间冲上去,担负起抗疫重任。”

李艺:隔离不隔心 逆境逆向行

冲锋在前,降低“战友”感染率

无需质疑,隔离病区的复杂情况令常人难以想象,感染的风险无处不在。

“李主任始终以身作则,她亲自到污染区,为患者采集样本、查房会诊、开展治疗。”李艺的同事高春燕说,“污染区就是隔离病房,是整个隔离病区的核心区、最危险的区域。”

在李艺看来,自己工作谨慎,经验相对丰富,又是团队的“班长”,只有自己到核心区最合适,也可以降低同事们的感染几率。

首例确诊患者住进来后,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心情焦虑,烦躁不安,情绪愤怒。于是,李艺耐心劝导,极力地消除患者的顾虑。1月30日,李艺查房时,带着饭菜再次来到该患者身边,安抚她按时吃饭,配合治疗。出乎意料的是,她不戴口罩,不停地骂人,还将饭给泼撒到李艺身上:“我不想活了,我要感染你们,要死一起死!”

危险,在瞬间一触即发。扔掉饭碗,该患者疯狂地扑向李艺,伸手抢抓李艺的口罩。幸亏躲闪及时,化险为夷。事后,李艺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仍然心有余悸。

生与死的搏斗,来源于坚强的信念,决胜于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医院是你们坚强的后盾,任何时候有需要,医院将极力增援,加强你们的战斗力量。”商洛市中心医院院长朋双成表态掷地有声。

医院感控科、医务部、护理部、公卫科等,各个科室的骨干齐装待命,随时准备迎战。

“妈妈,加油,我和爸爸等你胜利归来!”女儿发来视频,满眼热泪地竖起大拇指。

丈夫通过手机鼓励:“你要做好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防护,不要考虑其他,发挥自己特长,全力开展救治,无怨无悔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好事,行善事,我相信你!”

坚不可摧的意志,逆行向前的勇气,来自组织的关怀,源于亲情的助阵。李艺在冰冷的隔离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看到了阴霾散去的彩虹。

绸缪未雨,防微杜渐。为了避免医护人员感染,李艺带头剪去了自己的长发。她时刻盯着隔离区,呵护着患者和医护人员,远离病毒,确保安全。

李艺:隔离不隔心 逆境逆向行

打赢战“疫”,众志成城除妖魔

一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与辎重和补给。同样的道理,抗疫的物资保障,是战胜疫情的关键。

武汉告急以来,全国医用物资箪瓢屡空,一线人员带着“尿不湿”工作的现象不足为奇,困难一次又一次考验着白衣天使,李艺也不例外。

困难是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一把标尺。为了节约防护医疗物资,李艺率先垂范,坚持不喝水,早餐午餐一起吃,工作期间不上厕所。她告诉记者:“去一次卫生间,就得脱了隔离服,上完还得再穿上进行消毒,耽误了时间,还浪费医用物资。”

由于长时间戴双层手套和口罩,李艺的手上、脸上勒出了伤痕、长出了疹子,医院护理部的同事在微信上看到后,专门给送来了药物,医院领导也在百忙中前来慰问。

对于在隔离病区每天为患者测量4次生命体征,细致地做好记录,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6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去卫生间那刻骨铭心的经历,李艺感受颇深:“为了战胜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分秒必争,心永远连在一起。”

坚持就是胜利,付出必有回报。湖北15岁男孩由洛南转入隔离病区后,李艺及她的同事积极诊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病情明显好转,连续9天未出现发热症状,肺部影像学改变近完全吸收,三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经省专家组评估符合出院标准,已于2月6日治愈出院。

2月4日,全省首例孕妈入院诊治,主管医生高春燕问患者生育史时,发现其已经孕36+5周。他们就及时反映,朋双成院长连夜将情况上报。市卫健委高度重视,积极协调,请省级专家会诊后,将患者转入省交大二附院。2月10日,孕妈产下1女婴。2月11日,婴儿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

守护,是健康卫士的初心;逆行,是担当者的使命。李艺,隔离不隔心,战地战“疫”情,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李玉芳 本报记者 张宏

李艺:隔离不隔心 逆境逆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