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太监,坏太监——明朝官员们如何和宦官相处?

宦官这个群体在历史上口碑不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身体的残缺,人们看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另一方面,由于宦官们接近皇帝,历史上宦官干政的事情屡屡出现,甚至能左右废立,影响到一个朝代的兴衰。

就明朝来说,太监们也是如此,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宦都曾权倾朝野,最后也都身败名裂。

太监们依附的是皇权,许多时候都是皇帝用来对抗官员力量的工具,所以太监和官员的关系,就比较微妙。

或许和不少人想象中不同,太监和官员的关系绝不仅仅只有对抗与逢迎,他们同样存在着各种社交属性的关系,有对抗,有合作,有利用,也有交往。

好太监,坏太监——明朝官员们如何和宦官相处?


以活跃于明武宗正德朝和明世宗嘉靖朝的宦官张永为例。

张永曾被列入正德朝“八党”之一,被文官们视为引诱武宗不务正业的对象,深受恶评,在正德初期,他和文官们的关系是比较恶劣的。

比如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刘忠,就与张永不和,因为被人弹劾怕招致报复,干脆请求致仕。

《明实录》:“忠以持正守法,不和于张永。倾之主考,左右有指擿试录中讹舛以白上。忠闻之,即日复疏休致。”

张永原来依附于刘瑾,当然也干了不少得罪大臣的事。不过张永是个聪明人,他能历仕武宗和世宗,最后得以善终,与所有官员交恶是不行的,除了与他不和的官员,还有不少官员和他关系不错。

张永颇为活跃,他跟不少官员有过交集,其中最出名的是和名臣杨一清的关系。

在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叛乱时,杨一清和张永开始合作。得到叛乱的消息,武宗任命杨一清总制军务,张永为监军,带领京营军队平叛。朱寘鐇叛乱是场闹剧,征讨的大军还没抵达,杨一清以前的手下仇钺就已经生擒朱寘鐇,叛乱宣告平息。张永和杨一清奉命驻留当地安抚民心,两人彼此合作,约束部下,相得益彰,从这时起,两人建立了交情。

张永和杨一清更亲密的合作是在对付权宦刘瑾的时候,他们合力计除刘瑾,张永居功甚伟,和杨一清关系更上一层楼。

此后,杨一清和张永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张永去世后,杨一清为张永撰写墓志铭,多达2800多字,是众多墓志里字数最多的,不是交情好到一定地步,以杨一清的身份不可能如此劳心烦神。

好太监,坏太监——明朝官员们如何和宦官相处?


除了杨一清,还有著名的王守仁。

王守仁平定了宁王叛乱,活捉了朱宸濠。武宗却要玩战争游戏,派张永赶去释放朱宸濠,两人见面后,王守仁说服了张永不再坚持释放朱宸濠,张永也说服了王守仁把朱宸濠交给自己,好回去请功。

《明武宗实录》:时守仁携家而还,永乃潜遣人逻其资重。守仁惧,乃以宸濠付永,且厚结焉,遂与俱还。”

两人从这时开始,也结下了良好关系。此后王守仁几次遭到诬告,张永都为他解释开脱,出了不少力。

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也和张永关系良好,张永曾高调请封,自比郑和等著名宦官,杨廷和劝说他低调做人,以免惹祸上身。后来张永果然被罢免,自己叹息:“今日始知杨先生前日爱我之厚也!”

到了嘉靖一朝,张永已闲居,时任兵部侍郎张璁说服嘉靖复用张永,最终皇帝同意。张璁和张永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

好太监,坏太监——明朝官员们如何和宦官相处?


如果说张永和许多大臣关系良好,是因为他虽然有过劣迹,但总体还算是个正直的太监,那么可以再看看被公认的坏太监——钱能。

钱能,女真人,他曾担任云南镇守太监长达十二年。在云南期间,他骚扰地方,贪财受贿不择手段。

钱能如此跋扈,引来许多大臣不满,许多御史先后弹劾钱能,宪宗却并不愿处理钱能,只是处罚了他的一些党羽。

成化十二年,当朝大学士商辂觉得钱能闹得实在不像话,于是建议朝廷派有威望的大臣就任云南巡抚,以便让钱能有所收敛,他选中的是人选是王恕。

《王恕传》:“云南远在万里,西控诸夷,交接交阯 ,而镇守中官钱能贪恣甚,议遣大臣有威望者为巡抚镇压之,乃改 ( 王 ) 恕左副都御史以行,就进右都御史 ”。

王恕也是明朝名臣,历仕五朝,在弘治一朝,与马文升、刘大夏被合称为“弘治三君子”,是弘治中兴的重要功臣。

王恕的形象是正面的,他到云南后,也和他的人设匹配,多次上疏弹劾钱能,揭发钱能的罪状,要求宪宗惩治。

钱能以贪婪不法出名,是恶太监的典型代表,商辂、王恕以清正刚直出名,是正直大臣的代表。两者可谓是泾渭分明,为了各自的立场,必然要斗争到底。

好太监,坏太监——明朝官员们如何和宦官相处?


然而,现代在北京发现钱能母亲墓地的碑文,却显示商辂和钱能的关系没这么简单。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附近出土的《敕赐最胜寺兴建碑》里提到了钱家兄弟们的母亲,碑文里是这么说的:

太夫人所生三子 : 长喜,御马太监掌监事;仲即福也;季即能也。能今奉命镇守云南,从子义, 亦任御用太监,皆太夫人抚教之力。兄弟联名,贵禄日盛,宠眷有加,太夫人之余庆未艾也。

撰写者是商辂,落款时间是成化八年夏五月。

钱母当时早已去世,最胜寺是钱能发迹后,朝廷将钱母墓地周围的六十多亩地赐予钱氏兄弟,他们在这里捐资修建寺院,是为最胜寺。

成化八年时,钱能已经镇守云南四年,不法事迹也时有耳闻,商辂作为士大夫的首领,是弹劾钱能的代表人物,却为钱家兄弟所建寺院撰写碑文,并且从碑文中“辞不获”的文字可以知道,这并不是奉旨撰写,而是应钱家兄弟私人请求。

除了张永、钱能等太监,还有太监孛罗、田义,他们分别和罗玘、沈鲤等官员保持着私人的交往,孛罗之母和田义本人都有官员为他们撰写墓志,这里不再仔细列举。

以上可以看出,不管太监本身如何,官员和太监的关系也都不是简单的非友即敌。

好太监,坏太监——明朝官员们如何和宦官相处?

明朝的太监和官员们

太监实际代表的是皇帝的意思,是皇帝的传声筒、代言人。明朝的太监,不管曾经权力有多大,离开了皇帝的支持,他们就什么也不是。强如魏忠贤,也被即位两个月的崇祯不动声色就轻轻拿下,连一丝反抗的余地也没有。

拿钱能来说,他在云南强取豪夺,不用官员们一再提醒,宪宗也能得到消息,但即使大臣一再弹劾钱能,宪宗却为什么并不处理钱能呢

因为,钱能的行为,就是宪宗的意思。钱能被派去云南前,宪宗内库已经空虚,“岁用赏赐之费不给”,所以才“云南逋岁办差发金银及各处赃罚银尽数差解,以应急用”,钱能是真正去替皇帝办私事的,纵然行为过分,宪宗也不愿轻易处罚他。

作为镇守太监,钱能只需要对皇帝负责,而不需要对官员负责,所以官员们对他有多大意见,和他关系不大,只要皇帝不对自己动手,他就是安全的。

钱能出镇云南,背后是宪宗的支持,他在云南的行为,如果没有宪宗的默许,钱能也不敢肆无忌惮,这和其他权宦是一样的。

官员们都老于官场,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弹劾钱能,出发点也是对宪宗不满,目的是通过对钱能的弹劾提醒宪宗,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话,当然不能直接对宪宗说,只能通过弹劾当地太监的方式来婉转的表示。

好太监,坏太监——明朝官员们如何和宦官相处?


明朝太监和官员们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官员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或者高调和宦官合作,比如张居正和冯保、杨一清和张永;或者公事公办、私事私办,朝堂上的意见不影响私下的关系,比如商洛和钱能;或者公然结党,比如魏忠贤和齐党、楚党等联手打击东林党人,这些方式,都是大臣们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选择,并且,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也随时可能发生改变。

官员们对宦官的心态是多样和矛盾的,绝不是简单的敌视,也不是一味的奉迎,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在同一个皇帝手下效力,抬头不见低头见,如何处理好和宦官的关系,对官员们也是门学问,身处皇帝周围,无人能逃脱政治旋涡,太监与大臣们,谁都是有合作也有对立,谁也不想把事情做绝,给自己增加一个敌人,减少一个可能的盟友。

好太监,坏太监——明朝官员们如何和宦官相处?

从现代的人际关系学说来看,也可以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

社会交换理论的学说的核心观点,是对于收益和代价的估计,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太监和官员的交往,也符合这种理论,如王守仁和张永保持良好关系,张永为他在朝中挡掉了不少麻烦,张永失势后,他和官员们的关系又帮助他被重新起用;杨一清和张永合作,一起板倒了刘瑾,大家都得到了好处;张居正和冯保合作,使他的政治理想得到了最大化发挥;商辂私下和钱能的关系,也是基于他对收益的估计,钱能则收获了商辂为其母撰写的碑文,得到了荣耀。

这也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原则:互相帮助。

指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也要给人以回报,从本质上看,社交的过程也就是个交换过程,宦官与大臣间同样如此,他们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是相互的,所以大臣和太监们并不存在绝对的势不两立,也不存在真正的亲如兄弟,他们之间有算计、有妥协、有情绪,也有利益,彼此都在复杂地进行着经营。


明朝的许多事,在显微镜下看得更清楚,推荐一本马伯庸新作《显微镜下的大明》,带您走进微观的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