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尊英: 我随时待命,去最需要我的地方

叮铃铃"半夜急促的电话声响把她从梦中惊醒,铃声就是命令,刚刚躺下的范尊英急忙接起电话:"有隔离人员到达隔离点,请消杀组马上到位","是 ",处理完任务,天已经亮了。半个多月来,这种情况成了常态,有时是夜里,有时是刚端起了饭碗,为了能立刻到达任务地点,不脱衣服躺在地板上睡觉已经成了她的习惯。每到夜里要出去的时候,小儿子总会抱住妈妈的腿哭着不让妈妈出门,有时候她就干脆住在隔离点。

疫情到来之初,金雀山街道社区卫服务中心就成立了培训、医疗、消杀等九个工作小组,范尊英参与了四个小组的工作并负责消杀组。作为消杀组具体负责人,她负责全院的培训、检查、消杀以及各项防控工作的指导,这就要求她必须时刻保持清晰地头脑。金雀山辖区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后,使她压力倍增,面对新的传染疫情,她与大家一起仔细梳理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她一边学习规范,一边请教上级专家,接到培训任务的当天晚上,梳理培训课件直到第二天凌晨……第一时间把防护知识精确地传递给每一个人,普及了防护知识,消除了大家的恐慌。

范尊英: 我随时待命,去最需要我的地方


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防控,消杀组承担着重大使命,24小时坚守,随时待命。范尊英要认真培训并考核每一名消杀组成员,不但要做到消杀彻底,还要做好自我防护。接到疫点消杀任务后,她总是亲力亲为,院内院外一刻也不停息,带领消杀人员用最短的时间穿好防护用品,最快的速度到达疫点。别人休息的时候,消杀人员却紧张的忙碌着,除了正常的消杀任务外,范尊英还带领消杀组主动担负起每个隔离点的垃圾处置,不怕脏,不怕累,现场指导封口、分层包扎认真交接登记。每次转运密切接触者后,都会和消杀人员一起严格规范对车辆进行消杀,每天少则十几次,多则四五十次。2月5号,是最让她最揪心的一天,与她一同到患者家中执行消杀任务的同事吴勇大夫咳嗽、发烧了,一边祈祷着吴勇不会被感染,一边静下心来回忆和梳理着每次消杀穿脱防护服的每一个细节,心里默默地说应该不会感染的……当CT、化验结果出来后并不乐观,等待上级专家组会诊结果时度日如年。如果被感染了,当初自己立下的零感染的军令状如何交差?如何向他的家人交代?直到专家组回复说没问题时,她悬着的心才落地。

范尊英: 我随时待命,去最需要我的地方

为防止疫情扩散,金雀山街道根据应急预案决定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定点隔离后,她对进驻隔离点的医务人员不厌其烦的再次培训防护、消杀、垃圾处置、化粪池消毒等工作,不厌其烦,并亲临督导,对每一项记录都做到详细完整。防护是否正确到位,防护用品是否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手卫生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必须不停的督导检查和提问,执行完消杀和隔离点垃圾处置任务,还要到重点科室,对重点环节进行督导,对执行不正确的立即提出建议并整改。就这样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她无怨无悔。

范尊英: 我随时待命,去最需要我的地方

面对每一次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范尊英总是感到些许欣慰,同时告诫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她说:是一名医务人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防控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