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平顶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沙河是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古称滍水,《水流经》中写到:“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鲁阳县即今鲁山县,古时候属南阳府,尧山即伏牛山东脉木扎岭。经专家考证沙河源于伏牛山东麓石人山为妥。流经河南省的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在周口市汇入沙颍河干流,全长418公里,总流域面积28800平方公里。一部《水经注》见证了沙河的古老。或许沙河浸染了郦道元飘逸的思绪,遂在《水经注》中列“郦水”篇,述说了沙河之源流。

沙河河床富含河沙,故称沙河。自鲁山县伏牛山脉石人山下,东流经鲁山、平顶山,叶县到舞阳县章化乡河湾村入境,在漯河市区小宋庄村东澧河汇入,流到郾城县老窝乡大路李村出境,又东流经商水,在周口和颍河汇合,更名为沙颍河,在安徽上沫河入淮河。

流经平顶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沙河水运

沙河自古水运繁盛,像漯河、周口都是以航运发展起来的。周口在国家建国以前,一直是一个航运发达、商贸繁荣的内陆码头,名列河南四大名镇之一,雄踞豫东,远近闻名。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周口称周家口,地处“燕赵楚之冲,秦晋淮泗之道”,三河(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万商云集,舟楫如林,成为北方著名的“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位居河南“四大名镇”之列,可谓盛极一时。清代康乾盛世,周家口达到鼎盛时期。至清顺治年间,治理沙河先后又开辟了大渡口、小渡口、上下齐埠口、新渡口等码头。至此,周家口共拥有码头渡口22处,水陆寨门40余座,人口突破22万。清末民初,平汉、津浦、陇海铁路相继建成通车,航运开始衰落,但周家口夏季民船总数还在200至500只之间。解放后周口的航运事业迅速达到了鼎盛,1960年的运量更达到创纪录的213万吨。但历史在上世纪60年代开了一个大玩笑。在重灌溉、轻航运思想的影响下,1956年以后,水利部门兴修水利时,漯河以下共修建了逍遥、黄土桥、周口、沈丘、阜阳、颍上等6座拦河闸,由于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认识不足,除阜阳闸配有100吨级简易船闸外,其余均未配建过船设施,原本通航的沙颍河航道被截成几段,以致沙颍河河南段航道基本断航。沙颍河的复航,承载了几代人的殷殷企盼。2004年8月18日,投资两亿多元的沙颍河周口港复航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展开了包括周口港、郑埠口航运枢纽、沈丘船闸维修和航道疏浚的工作,工程仅用15个月就完成。2005年12月,工程完工,建成了周口港。该港是河南唯一的内陆大港,是河南省的“出海口”,位于沙颖河畔,占地面积173亩,年吞吐量80万吨。2005年12月28日,省交通厅、周口市政府举行了通航仪式,周口沙颍河恢复通航。周口港于2006年4月投入使用,随着沙颍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完工和大庆路桥水下部分的完成, 2009年12月10日,周口港正式开始投入正常使用。

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漯河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从1954年开始,漯河港年货运量超过42万吨,占沙河水系的87%,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河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舞阳马湾拦河闸和周口拦河闸相继建成且均未设船闸,辉煌了2000年的漯河航运从此趋于消亡。现在按照国家治淮工程计划,根据《河南省内河航运发展总体规划》,我省先恢复周口以下通航,然后通航到漯河。漯河港又是国家规划的主枢纽港,设计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0万吨,是公、铁、水联运港口,届时,漯河将变成一个能够通江达海的城市!

流经平顶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沙河复航也是平顶山近年来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沙河码头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在今年将建设完成,在今年年底完成沙河航道清理工作,实现沙河通航。

河道建设完成后,沙河可承载500吨级船,在高新区和叶县设立11个泊区实现货物的装载和卸运。在航线上,经过漯河、周口等城市,通过淮河进入长江流域。沙河复航主要是为平顶山经济发展服务,主要用于高新区大宗商品以及叶县粮食等散货的运输,开通内河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未来是否开通旅游航线目前还不确定。但这些年沙河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非法采砂、挖沙,对沙河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虽然经过多次治理,但沙河想要达到通航的要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沙河是平顶山市区最大的河流,其不仅承担着平顶山城市用水的运输,还是白龟山水库的泄洪河道。近年来,由于平顶山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开发沙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平顶山也已经将沙河开发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例如修建沙南大道,加速湛南新城与叶县、鲁山一体化;贯穿沙河打造8000多亩的湖东片区,打造平顶山城市副中心等。

流经平顶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沙河防洪

沙河上游洪水暴涨暴落,进入平原,特别是漯河至周口间87公里河段,是个半悬河,河床多沙,河槽不稳定,形成弯多、滩多、潭多、险工多。历史上沙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豆腐腰既是漯周段,仅民国期间即决口184处,危害很大。沙河堤防经过多年治理,年年维修、绿化,基本实现了“五化”堤防。治沙以来,根据“蓄泄兼筹”的方针,在沙澧河上游陆续修建了昭平台、白龟山、孤石滩、燕山 4座大型水库,以及23座中型水库和大量小型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011km2,总库容18(74亿m3,防洪库容9(14亿m3。1955年建成了泥河洼滞洪区,分滞沙河干流及支流北汝河和澧河洪水,设计滞洪量2(36亿m3,加固培修了沙、澧河干流堤防数百公里, 目前,沙河堤防一般堤高5,6m,最大堤高9m,堤顶宽5,8m,河槽宽120,140m,安全泄量2500, 3000m3,s,防洪标准约10,20年一遇。沙河基本上已形成堤防、水库、滞洪区配套,排、蓄、滞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 。沙、澧河虽经多次治理,但由于治淮规划确定的多项工程还未实施,还需要继续加强治理。

流经平顶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绵绵流长的沙河水,滋润着周围的一草一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儿女,未来还要一直呵护着这片土地,为这里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