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主动与被动学习

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

大多数父母

为孩子选择了

后者!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郭沫若说——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由此可见,爱学和勤奋、天才之间的关系。

然而,现实生活之中,大多数孩子却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勤奋,彻底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写完就完、学完就完的任务。

面对此情此景,还有父母会表达这样一种认识:这个孩子一天就知道玩,根本不学,不管不逼哪能行?真是把人气死了!

于是,你会发现有的孩子即便坐在书桌前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动动那个,一会儿出来喝杯水,一会儿出来上个卫生间,……,总之就是静不下来,学不进去,因为写得慢和写不用心,作业能写到凌晨,考试提心吊胆。

事情发展到这里,大多数父母一方面会为孩子“不爱学”着急,另一方面喜欢给孩子乱贴“专注力差”、“多动症”、“不认真”、“缺乏耐心”等等的标签,以此证明真理永远掌握在父母手中,一切都是孩子的问题。

继而,父母揪住孩子“不爱学”的铁证,把“专注力差”、“多动症”、“不认真”、“缺乏耐心”、……等“莫须有”的病因贴在孩子身上,认为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结果“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

倘若孩子并不知道这些“病因”还好,但如果经常针尖对麦芒地感受到父母给自己“确诊”的这些“病因”,相信没有病的孩子也会“百病”缠身。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说到这里,我们如果还认为孩子的确“有病”,那就让我们用事实来反思这个问题。

以读书为例,大多数成年人看书不超过10分钟就会走神,有的甚至坚持不到两分钟。

假设这本书是有关哲学和高等数学的内容,那实验数据更会让人大跌眼镜。

但是,大多数成年人刷短视频或是玩手游却能“专心致志”,且不受外界干扰,只要有可能,大多数人可以一直玩到睡意袭来。

这说明了什么?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注意力难以集中”在为人父母的身上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因为大脑喜欢猎奇和娱乐,所以后者除外。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反对者可能会说,你说的这种情况是处在自由时间的我,工作中我可以集中注意力,完成老板交办的事情,就像孩子接受了学习的任务一样,但孩子做不到。

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但我们似乎很少考虑一个因素,就是“主动”

“被迫”——

因为利益的原因,我们被迫干着自己不怎么喜欢的工作谋取薪水,即便是薪水到手,你也会觉得人生枯燥乏味和辛苦;

但因为做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的工作”结果就大不一样,你很可能像被打了鸡血一样热衷于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前进。

所以,就像“读书”这么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也藏着一道选择题——“主动”OR“被动”。(可参阅“儿童哲学启蒙”《》、《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面对郭沫若所说的一个现实问题——“爱学”是勤奋和天才的前提。

因为“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就像你打小就和邻家女孩“青梅竹马”,可是父母就是不同意,给你不停地介绍对象,催你赶快结婚,这只会促成一个结果——越来越像那个邻家女孩。

这样的事实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会臣服于自己发自内心的选择

如此看来,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唤醒孩子学习能力的人间正道。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那么,你可能会问:父母究竟做什么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借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举个例子,就像老板让你熟记每一个大客户的电话号码一样,单纯让孩子背古诗在孩子看来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

但因为我儿子每天都会问我一些关于计算机编程的问题,我就利用他的这个特点,给他看了一个关于唐诗的编程动画。

儿子注意的是这些充满意境的动画是如何做出来的?

我引导孩子说:“你觉得这个人要做出来这么美的动画,除了这些画面和编程技巧,他还得会些什么呢?”

儿子一语中的:“他的懂这首古诗的意思。”

于是,我以脍炙人口的《静夜思》为例,问儿子:“假如你想做一个《静夜思》的编程动画,你觉得你能从这首诗里读到什么感受?”

儿子品了品这首诗说:“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我继续启发孩子说:“你是怎么知道一个几百年前的诗人的感情的呢?”

儿子想了想说:“你读了就知道了呀!”

……。

尽管儿子还没有完全学会编程,但后来我儿子还是在我的引导之下,自己决定把对这首诗的理解先画出来。

……。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事实上,孩子们并不缺乏“爱学习的”的能力,缺少的知识父母恰到好处的引导。

而当这种引导变成了“威逼利诱”,而非孩子自己的决定,他们只会认为自己就是在完成任务。

但值得一提的是,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或者说“培养孩子的兴趣”、“拓宽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需要的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在这一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特质,这时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而这一重任父母责无旁贷,毕竟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就是我们这些当爹当妈的。

所以,让孩子“爱上学习”并非难事,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孩子找到兴趣,刷新自己的价值感——

发现孩子+积极启发+恰当引导+促成内驱+感受乐趣+坚持不懈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究竟从何而来?为何那么多爹妈身在福中不知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