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文學、文化的發展始終是一個和時代政治關係聯繫緊密的存在,中國封建王朝歷代知識分子都渴望能夠回到春秋戰國那個時代,在那個時代布衣百姓能成為王侯卿相。


中國曆代的知識分子受孔子以及儒家的影響非常深遠,可以說,中國千年以來的知識分子都是沐浴在孔子和儒家的光輝下成長起來的。


熟悉孔子都知道,孔子是提倡讀書人一定要做官,這也就是《論語》當中提到的"學而仕"。


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郵票孔子出仕圖


秦朝完成了歷史統一之後,主流思想就變成了法家思想,主張嚴刑峻法,漢承襲秦制,實行的是外儒家內法家。


那麼這個時期的文學與文化發展是怎麼樣?


秦朝唯一的一個文學家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也是第一個短命的封建王朝,作為朝代的秦朝只存在了幾十年,但是作為諸侯國的秦國卻存在了幾百年。


但是因為長期處於西部邊緣地帶,秦一直重視的農耕與戰備,而不是像其他的中國東部地區的諸侯國譬如齊國、魯國、魏國、衛國等國家出現有孔子、晏嬰、李奎等人,少有大的文學家或者文化學者。


特別是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更是把耕戰推向了一個頂峰,這也就是其他諸侯國嘲笑秦國為"虎狼之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即國民缺乏教化。


因此秦能最後統一中國,而不是實力強大的其他譬如楚國、齊國、趙國。


而秦朝能擺的上臺面的一位文學家還屬於外來者,這就是李斯。

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李斯雕塑


李斯留名是因為他寫了一篇政論文,叫做《諫逐客書》,諫就是建議,逐客就是,驅逐客卿,這是秦王嬴政當時聽從別人的建議驅除秦國以外的謀士時,李斯作為楚國人士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之中。


魯迅看完了這一篇文章以後,給予了一個非常高的評價: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我們可以節選其中的一段來看:"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意思就是說秦國現在又很多的寶物,但都不是秦國自身所擁有的,但是秦國為什麼又擁有這些?

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秦始皇


這句話寫的非常好,首先我們把它當作是文學作品來看,詞句優美,而且對仗工整,讀起來一氣呵成,堪稱是文章當中的典範;其次我們在從一篇奏章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是皇帝,你聽到這些會不會有極大的興趣知道為什麼能擁有這些?


所以,魯迅給予的這個評價是十分中肯的。


西漢的賦和樂府


提起來漢,我們能想到的是什麼?漢武帝、漢賦、漢樂府、漢高祖......這些是必然能夠想到的。


漢賦與漢樂府以及司馬遷寫的《史記》是整個西漢文學的代名詞。


賦並不是在漢朝出現的,在漢朝以前的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一樣事物之所以能被另一樣事物所代表,必定是它達到了這個事物能夠發展的最頂峰。


就像我們提起來詩,就想到了唐詩,提起來詞,就想到了宋詞,提起來戲劇,就能想到元曲。

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書寫工整的賦


賦之所以能被稱為漢賦,那就是因為在漢朝賦發展到了頂峰。


漢朝以前最有名的寫賦的人,叫做宋玉,他是屈原的弟子,他寫出了《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初次之外還有唐勒、景差,他們都是屈原的弟子。


西漢漢最有名的兩個寫賦的人,就是司馬相如與揚雄,他們也是漢賦四大家之一。


司馬相如我們都知道,他與卓文君的故事被我們視作是中國美好的愛情故事,但是根據史書的實際描寫來看,司馬相如其實是典型的騙婚,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提起的"鳳凰男",窮小子攀上了富家女。


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漢武帝喜歡賦,其實我們很多人聽到漢武帝當中的武,以為漢武帝是個五大三粗的皇帝,其實則不然,漢武帝內心裡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文藝青年,只不過因為與匈奴的戰爭,讓這個武字磨滅不掉了。


金屋藏嬌這個典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想,漢武帝只是一個幾歲的小孩子,就能說得出這樣的話:"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女孩子,自己聽了會不會非常心動。


而司馬相如的揚名,正是因為漢武帝喜好詩詞歌賦,所以被徵召成為官員,實際上當時的漢武帝不管去哪裡身邊都會有一群的文人,比如東方朔。


司馬相如被漢武帝召集到身邊以後,立馬就寫出了《上林賦》,漢武帝看完以後很是歡喜。


《上林賦》就是通過講述了一個好大喜功的故事,最後在文章的末尾稍稍提到了要勤儉要體諒百姓。


漢賦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勸百諷一",一百句話裡面有九十九句都是誇讚人的,只有一句是勸諫皇帝的。


寫賦的人都是因為想要勸諫皇帝,勸諫統治者而寫,為了迎合統治者的口味,他們往往就會寫很多的讚美之詞,自己內心想要對統治者說的話只有那麼幾句。


漢武帝除了喜歡賦,還喜歡聽音樂,於是就設立了樂府,蒐集詩詞然後編曲。


他的這個喜好,其實也是有歷史傳承的,這個傳承就是漢高祖劉邦。


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漢高祖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了幾歲,而且還是一個楚國人。


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喜歡音樂的古人


春秋時期的楚國人我們都知道,是一個從上到下都浪漫的國家,我們看屈原的《離騷》、《湘夫人》、《國殤》等楚辭,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一種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想象就是浪漫主義的重要特徵之一。


漢高祖劉邦甚至自己還寫出來《大風歌》這樣的楚辭。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樣的辭哪裡像是一位皇帝寫的,就像是一個征戰多年的老兵寫的"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一樣。


漢樂府繼承了《詩經》與《楚辭》有了更大的發展。


西漢的史書巔峰《史記》


《史記》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原本叫做《司馬子之書》,其實寫書者司馬遷本人只是實現自己父親的願望,想通過自己的視角來記錄那樣一個盛世。

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司馬遷寫作史記


司馬遷的父親在去世之前深情的拉著司馬遷的手說到:"今天子接千歲之統,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


司馬遷的父親感嘆自己已經沒有那個時間去記錄這樣一個太平盛世,所以希望司馬遷能在繼承了太史位置以後去記錄這樣一個盛世。


而司馬遷自己也在《報任安書》裡面這樣講到自己為什麼想寫這樣一部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秦朝只有一位文學家?漢武帝是個文藝青年?論秦與西漢的文學發展

史記


在司馬遷看來自己是想探究天下人事的變化,認識歷史發展的軌跡,讓自己的觀點能成為一家之言,一家之言就是寫出來像《孔子》、《孟子》、《韓非子》、《老子》那樣書籍。


《史記》於是就這樣誕生了,中間也經歷了許多坎坷的事情。


這部書第一次採用了以單個人物、家族記載歷史的紀傳體模式,讓這樣一個模式成為了後代人寫史書的一個典範,而且對於不同人物所經歷的同樣的事件都能按照當事人的角度去描寫。


所以《史記》無愧於成為一部經典。


參考資料:《諫逐客書》《中國文學史》《史記》《報任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