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1月29日,星巴克發表聲明,宣佈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星巴克臨時關閉全國超過半數的門店,調整部分門店的營業時間,以及強化營業門店的防疫保障等。截止2019年底,星巴克在中國門店為4292家,外賣訂單占星巴克中國總收入15%。

星巴克擴大暫停門店範圍

此前的1月25日,星巴克官微宣佈出於對員工和顧客健康安全考慮,整個春節假期湖北省內所有星巴克門店和專星送都將暫停營業。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如今星巴克決定擴大暫停營業門店範圍。

據星巴克Q1財報顯示,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國區實現營收7.45億美元,同比增長13%;門店數量超4200家,同比增長16%。尤其是在阿里巴巴與星巴克展開緊密的合作後,外賣訂單已經佔到星巴克中國銷售額的9%,中國的移動訂單佔到星巴克中國總收入的15%,環比增長10%。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不過,由於疫情的影響,包括咖啡在內的諸多產業都將受到巨大的影響。在財報會議上,Grismer認為中國疫情將會影響Q2財報。星巴克CEO Kevin Johnson指出,公司目前依舊維持對於2020財年的財報預期,甚至有提高預期的計劃,但不排除後續會因為疫情因素做出調整。

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伴隨著中國市場競爭加劇,上半年的疫情將成為星巴克巨大的挑戰。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據《財聯社》報道,星巴克CEO Kevin Johnson指出,受到中國疫情以及用戶避免出門的傾向影響,目前公司已經臨時關閉了超過半數的中國區門店,重新開業的時間和數量需要視接下來的情況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財報中提及,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可能對其2020財年第二季度乃至2020財年全年的業績產生較大影響,而中國一直是星巴克海外最大市場之一。

星巴克也在財報中透露了業績預期,排除疫情影響,星巴克2020財年收入預計增長6%-8%,全球同店銷售增長3%-4%。

上述星巴克中國方面相關負責人對新聞媒體稱,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1年,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有信心。

星巴克國際總裁John Culver則表示,過去幾周疫情擴散加快,星巴克每天都在評估關店情況,仍在營業的門店將繼續提供送貨服務。另外,供應鏈的限制也會影響菜單。星巴克CEO Kevin Johnson在1月28日的聲明中表示,星巴克將與股東保持疫情應對措施上的透明。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實際上,武漢疫情爆發以來,選擇暫時關店的跨國公司不只星巴克一家。1月24日,麥當勞表示,武漢、鄂州、黃岡、潛江、仙桃等地的所有餐廳暫停營業,並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武漢市內的肯德基和必勝客也關閉了所有門店;迪士尼也已關閉了其在上海和香港的公園。

疫情對星巴克業務的影響

談到疫情影響,星巴克首席財務官帕特·格里斯麥(Pat Grismer)表示,在當前關頭,真的很難說這會給星巴克中國的業務帶來什麼影響,這將取決於門店暫停營業的時間,“因為我們需要配合當地政府防控疫情,並保護我們的員工和顧客”。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業務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件事:臨時關閉的門店數量和關閉的持續時間,後者並不完全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他說,至於期間的工資成本對財務的影響則沒有那麼大。

此外,他表示,除了臨時關閉門店的數量和時長,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例如由於要防控疫情減少人群集聚,全國各地的零售業人流都減少了。“和之前相比,現在人們都不太願意去商業中心了。”他說,但對星巴克影響最大的因素還是時長。

“我們每天都在跟蹤情況。與歷史水平相比,(仍在營業的門店的銷售)肯定有所放緩。我們已經調整了部分門店的營業時間,我們還根據供應鏈的現狀對一些產品進行了調整。”

Grismer表示,目前尚無法合理估計其對業務造成的影響,需要在延長的春節假期過後,再來看局勢能夠怎樣平穩下來,以及後續評估關店帶來的影響。“我們可能最早在3月初進行調查,以合理評估對第二季度和全年的業績影響,最遲將在4月發佈第二季度財報時進行更新。”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儘管我們的中國業務在2020財年第一季度僅佔全球收入的10%,但我們預計,這些事件將對我們2020財年第二季度及全年的國際業務和合並業績產生實質性影響。”他說。

“但無論如何,根據目前的瞭解,我們預計對我們業務的影響將是暫時的。”Grismer說,星巴克對中國業務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潛力的信心“絲毫沒有減弱”。


約翰遜表示,由於第一季度業績的強勁表現,該公司原本打算提高2020財年全年財務指引的某些數據。“不過,由於中國疫情的影響,我們目前暫未進行調整。但是,隨著我們對情況的進一步瞭解,我們將與投資者進行透明的溝通。”他說。

星巴克“重構”第三空間

星巴克按照舒爾茨的話來說:這不是一家簡單的咖啡館,而是通過咖啡這種社會黏結劑量,為人們提供聚會場所的第三空間。那麼這個第三空間是個什麼空間呢?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第三空間”概念的直接來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列菲弗爾(H. Lefebvre)。這位終身漂泊的知識分子對人類存在的空間性、歷史性和社會性具有先知般的領悟,他力圖沖決絕對二元對立邏輯的束縛,提出空間性、社會性和歷史性三元辯證法,解構線性時間觀和歷史主義的單一統治,在物質空間性、空間想象以及空間建構力量的迷宮之中展開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考。列菲弗爾有一個精彩的比喻:人生在世,恰如“蜘蛛”結網,“蜘蛛網”就是這個複雜、流動的創造性空間的隱喻。

隨後美國社會學家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直觀性提出第三空間的概念,他稱家庭居住空間為第一空間,職場為第二空間,而城市的酒吧、咖啡店、博物館、圖書館、公園等公共空間為第三空間。將在寬鬆、便利的環境中可以自由地釋放自我定於為第三空間主要特徵。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上個世紀90年代星巴克率先將第三空間概念引入咖啡店中,文化、精神和環境的體驗是星巴克定義第三空間的核心所在,以這種非家非辦公的中間狀態搶佔了消費者的第三空間。許多人把咖啡廳作為家和工作間以外最佳休閒去處,或是和朋友交流的據點。

而在外賣時代,消費者不再親臨門店,第三空間的存在感被削弱,星巴克將靠什麼維繫與外賣用戶的情感連接?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星巴克首席運營官Roz Brewer提出了“重新構想”第三空間。

Brewer的發言中提到,今天的第三空間是通過創新形式與服務來滿足更忙、更數字化的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外賣用戶或許無法親臨門店,但無論他們身在何地,拿起星巴克咖啡的那一刻喚起的感受,就讓他們身處第三空間。

外賣服務是星巴克近兩年正在推進的數字化轉型的環節之一。總結下來,它主要做了這三點:

星巴克的外賣經

  1. 在外賣服務體系相當成熟的中國市場試點,並迅速擴張;
  2. 根據發達市場的需求,將中國經驗迅速複製到發達經濟市場;
  3. 升級“第三空間”文化概念,及時跟進企業在轉型中的戰略動態。

星巴克的外賣經

2018年9月,星巴克通過餓了麼,啟動了在中國的外賣服務。6個月後,星巴克在2019年第一季度股東大會上,宣佈已經在包括美國、英國等12個國家與地區展開了外賣業務。將在中國市場的外賣經驗迅速複製到其他市場,可以看作是星巴克逆向創新戰略的一次實踐。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2018年星巴克實體門店盈利進入瓶頸期,2018財年第三季度,星巴克中國市場運營利潤率直線下降7.6%,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打破了星巴克在 "中國市場連續33個季度實現同店銷售增長"的驕傲。

外賣,也許是維持增長的途徑之一。星巴克選擇與阿里巴巴進行戰略合作,後者有外賣配送平臺餓了麼與多個數字化運營平臺,以及豐富的新零售經驗。

疫情下的星巴克:關店超2000家,外賣或成唯一稻草?

不到半年,星巴克在中國的外賣服務覆蓋到30座城市的2000多家門店。而接入外賣之後,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止跌,銷售額與利潤率同樣回到了正常水平。

有了在中國的成功經驗,星巴克迅速將外賣業務複製到日本、英國,以及美國大本營。截至2019年3月,星巴克在美國的外賣業務已經覆蓋到7座城市的1600多家店鋪。
中國市場的成功給了星巴克很大的信心,而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能在美國順利落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本土的外送費更便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