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烏雞國提到的“立帝貨”是什麼意思?

用戶3299338538


月淡風青,為您解題。“立帝貨”是唐僧前往西天拜佛取經進獻的三寶之一。當然,這是孫悟空替唐僧編好套路烏雞國太子的詞兒。“立帝貨”到底是什麼,還需從原文中求解。<strong>

一、“立帝貨”是三寶之一。

烏雞國國王冤魂向唐僧訴說冤屈,還說第二天,太子會出城打獵,並留下金廂白玉圭作為憑證。孫悟空和豬八戒把國王屍體打撈出來,怎麼收妖?怎麼讓國王回去?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怎麼讓太子相信唐僧說的話?為此,悟空想了個辦法。一步一步取得太子的信任。

人們都喜歡寶貝,太子也不例外。而寶貝很神奇。最常見的特徵的是發光。唐僧要出示的第一件寶貝就是錦斕袈裟。錦斕袈裟是佛祖所賜,連黑熊怪都知道是個寶貝。貨真價實,肉眼就能判斷出來。太子必然相信他是寶貝。這樣,唐僧就初步取得太子信任,這是個西天獻寶的和尚。

取得太子初步信任,接下來就要展開計劃。可是唐僧就這麼一件寶貝。金廂白玉圭是國王的信物,當然是個寶貝。可是錦斕袈裟和玉圭之間沒有橋樑。太子還沒有完全信任唐僧,貿然拿出玉圭,他們的戲就白演了。唐僧必然會被當作賊抓起來。

這中間的橋樑,就是孫悟空的特效和演技。橋樑必須是件寶貝。一個會動的小人兒,算不上什麼寶貝。而且還要引到玉圭上,這個小人兒就得有特異功能——算卦。<strong>

在這兒,唐僧還自行加了戲,把常識“四恩”說成“三恩”,故意漏掉“父母養育之恩”。在當時“四恩”屬於“1+1”的常識,還說這是第二件寶貝“立帝貨”說的。這寶貝

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共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俱盡曉得。

太子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才有了一定要見“立帝貨”的衝動。到了這裡,孫悟空從紅匣子裡跳出來,給太子算了一卦,然後把來龍去脈說出來,並取出第三件寶貝金廂白玉圭作證。即便這樣,太子還是將信將疑,回去仔細觀察再行判斷。“立帝貨”到此完成使命。

為什麼叫“立帝貨”?

“立帝貨”是關鍵一環,因為對太子的身世瞭如指掌,太子才開始相信唐僧,才對現任國王有所懷疑。才相信“金廂白玉圭”是真國王交給唐僧的。而真國王迴歸王位全仗著“立帝貨”的功勞。從這個角度來說,

他就是“確立帝位的寶貝”,注意,貨不是“二貨”的貨,而是“寶貨”的“貨”。這個“貨”下面是個“貝”,“貝”最早是通行的貨幣,“貨”的本意是值錢的東西。(後來也不知被哪個“貨”用成“二貨”了)

把國王重新扶到國王的位子上,這不就是“立帝貨”嗎?不但說到,而且做到。有孫悟空這樣的神通廣大的人物幫忙,立個帝王什麼的,小菜一碟,他還是收著說的,憑他的本領,想立什麼就立什麼,“齊天大聖”不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嗎?

這麼一說,您是不是明白了。


月淡風青


的烏雞國中講到的立地貨,有這樣一段劇情:

唐僧對烏雞國太子說:“這紅匣中有一寶貝,叫做立地貨,他上知500年,中知500年,下知500年,共知1500年過去未來之事 ”

所以應該是佛經中能夠知禍福,論吉凶,明未來的神靈。

其實“立地貨”是個單詞,是“Redeemer”,中文的意思是:贖身者、救世主。原本按照寫法應該是“立帝貿”,不過後來寫多了,就成了“立地貨”,也就是《西遊記》“立地貨”的由來。

《西遊記》的原稿曾被提出是明朝吳承恩所寫,而在明朝時期,已經有不少的傳教士來到國內,而這些人的手中時常有個十字架,上面有個小人,自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這種小人還成了百姓心中的神人。

明朝的傳教士也曾為大明做過不少貢獻,比如《西國記法》《同文算指》《測量法義》《渾蓋通憲圖說》等等,從天文到科學算數,這些傳教士都曾傳入明朝,因此中戲交流尤為廣泛,並非電視劇中那般不堪。




改小王的收藏夾


應該是“立帝貨”,立指筆直的站立,有安身立命,固體的意思。帝本意為花蒂,指基礎。貨有買入、賣出的意思,這裡指賣出或贈予。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贈予築基固體的基礎方法”。這是要通過變成小人的孫悟空指點那殿下修仙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