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文人骂人的话?

滴水观鱼


骂人是一种激烈的情绪和立场表达,古今中外,皇帝将相,文人雅士,贩夫走卒概莫能一,形式内容可能有所不同,目的都是攻击对方。下面掌心就扒一扒三国演义里文人的骂人经典句。

一、最刨老底的骂人话:三姓家奴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张飞挺着丈八蛇矛,直指吕布叫骂道:“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张飞这句“三姓家奴”既打脸,又揭短,可以说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难怪吕布冲着张飞杀得天昏地暗,即便刘关张三兄弟联手,吕布也是拼死的要杀张飞。

张飞这句“三姓家奴”,是指你吕布本姓吕,又认丁原为干爹也就姓丁了,后又做董卓的干儿子,又可姓董,故此有三姓,做人家干儿子,不是家奴是什么,简直就是无节操、无立场,反复无常、不忠不义的东西。

骂是骂得过瘾,不过的看官要说掌心文不以题,张飞明明是个武将,怎么成文人了?

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画美人是一绝,草书书法更是了得,元代画家吴镇评价张飞的书法造诣不在当时魏国大书法家钟繇之下。另外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刘禅成为皇后,所以这样一想,张飞文人书生的印象是不是出来了。

二、最要命的骂人话: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二臣贼子、断脊之犬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当时已经76岁的魏司徒王朗自认为口才了得,在两军对阵前与诸葛亮打口水仗,反被诸葛亮唇枪舌剑,又是辱骂,又是揭老底,又是翻旧账。

一顿猛操作,王朗羞愧有加,无地自容,导致血压升高,心梗什么的,反正被活活气死了。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骂的什么。

诸葛: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 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我、我、我……
诸葛: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诸葛亮这通骂人,骂出了人命,这在历史上也是没谁了,以至后人专门写诗赞叹诸葛亮亮的口才: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三、最轻狂的骂人话:六浊真匹夫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三国第一狂士,著名“喷子”祢衡,以骂博出位,在他眼里,除了孔融、杨修以外,曹操帐下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可入他老人家法眼的,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之辈。

对于曹操,他更是玩起行为艺术,祼体而立,击鼓骂曹,历数曹操为“眼浊、口浊、耳浊、身浊、腹浊、心浊”真匹夫。

且看祢衡是怎么骂曹操的,

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真匹夫也!”

曹操毕竟是曹操,虽然恨得牙痒痒,但了也看清楚了祢衡只不过是走网红路线博眼球,华而不实,素有虚名的屌丝,杀他和一只老鼠麻雀也没什么区别。

于是把祢衡送到刘表那儿,结果没呆几天,祢衡因为管不住那张嘴,骂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汝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行伍出身的黄总是个粗人,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当然不会屌你这个,下令直接把祢衡拖出去砍了。

四、最恶毒的骂人话: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摽狡锋协,好乱乐祸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袁绍在发兵征曹操前,让手下笔杆子陈琳写一篇讨伐檄文。

陈琳很早时就是大将军何进的秘书,标标准准的文人,骂起人来句句扎心,却不带脏字。于是乎,不一会功夫,一篇不打草稿,文不加点,辞采飞扬,麻辣劲爆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一挥而就,新鲜出炉。

据说曹操读了这篇檄文,惊出了一身冷汗,立马从床上一跃而起,头疼脑热的老毛病也顿时好了。

且看陈琳在檄文中是怎么骂曹操的。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言嵩以贿赂,官至太尉。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摽狡锋协,好乱乐祸。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盗贼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这哪是讨伐檄文,虽然是酣畅淋漓,文采飞扬,却也是刨人家祖坟的泼妇骂街,将曹操祖宗三代代都骂了个遍,着实有些不地道。

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大英雄曹操却忍了,似乎对其文采还非常欣赏,还当着众军的面大声朗读。

在官渡之战取得胜利后,陈琳被擒,曹操便问:“你小子,骂我也就骂了,怎么连我的八辈祖宗都给骂了?”陈琳战战兢兢,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

曹操显然是爱才的,觉得陈琳这个书生还是可用之才。于是传令给陈琳松绑,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继续干老本行,专门帮曹操写军国书檄。

据说对于陈琳呈上来的公文作品,有时候曹老板一个字都不修改,直接签批:同意发文。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掌心读历史


好,我来回答:我初中语文老师是个女的,我们地处林区,有的是木材,所以教室门是木头做的!纯木头嘛!难免有个树介子,我们班的门正好在门把手附近有个树介子,学生开门关门咣当当当当咣,介子松动后掉下去后就是一个小窟窿!节目开始啦:

语文老师是班主任,她常常猫着腰偷偷躲在门外,一只眼对准小窟窿,审视窥视垂帘听政,她总是准确无误的踢开门抓住正在打闹的说话的同学:手怼脚踢嘴里都来米嫂拉稀!

同学渐渐知道她偷窥!于是有一天,当老师小心翼翼把眼皮凑近小窟窿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团粘粘的松树油子粘在了眼皮上,老师勃然大怒火冒三丈怒发冲冠雷霆震撼:一脚🦶把门踢开,二手叉腰,张嘴:你玛丽隔壁滴,这谁干滴?同学们一愣愣,三秒钟再不怕她了全场爆笑


冰雨淋了一身


我在小学的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姓马,由于他的鼻子长得大,那时候的学生不尊重他,都管他叫马大鼻子。

有一天,他去家访,有家长说他是:狗配猪——稀里糊涂。

他来到课堂上,说事情的时候,说:“你们家都是那样稀里糊涂哇!”

这是我老师骂人最狠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创新数


古代人缺少纸张所以说的话都很简短,但却非常有意境,也很有意思。下面我知道一些古代文人骂人的歇后语,分享一下

1.蝙蝠身上插鸡毛——你算什么鸟

2.苍蝇采蜜——装蜂(疯)

3.卖布兼卖盐——多管闲(咸)事

4.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

5.被窝里放屁——独吞

6.肚脐眼放屁——你咋响(想)的

7.老孔雀开屏——自作多情



8.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9.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

10.骆驼生驴子——怪种

11.狗咬叫花子——畜牲也咬人

12.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3.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14.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15.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16.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7.玉皇大帝放屁——神气

18.坟场上舞大刀——吓死人

19.赶车不带鞭子——靠拍马屁

20.王八的屁股——规定

21.王八屁股长疖子——烂规定(烂龟腚)

22.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23.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24.大伙烧竹林——一片光棍

25.茶壶里的水——滚开

26.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27.坟上烧纸——糊弄鬼

28.狗吃豆腐脑——闲(衔)不住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欢迎留言评论补充。


零释压


有很多小故事,比如竹林七贤中的嵇康,这就是一位爱骂人的文人。他的朋友山涛在当朝为官,想要举荐他任一个职务,他深恶官场,写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直接跟人家绝交,在文中说,除非山涛和他有仇,不然不会这么做。“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嵇康的朋友们也大多是这类人物,比如吕安。吕安去拜访嵇康,嵇康不在,正好嵇康的兄长嵇喜在,邀请他进去,但是吕安不进,只在门上写个“凤”字就离去了。嵇喜开始还挺高兴,以为吕安夸他是人中龙凤,后来才知道,吕安在骂他是“凡鸟”。繁体的鳯字拆开就是“凡鸟”。

说一个明朝的。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抄家,他府内老幼有来不及退出而被封闭在家中的,饿死了17口人,还有三名婴儿。张居正长子自缢身亡前留了遗言给主导抄家的继任首辅张四维,“今张家事已完结,愿他辅佐圣明天子于亿万年。”暗骂张四维一定会遗臭万年,顺道把万历捎带上了。

来个清朝的,王士卿因为贪污被革职,判了死刑,有人送了一副对联给他,上联是“士为知己”,下联是“卿本佳人”,不但把他的名字嵌在对联里面,而且,卿本佳人是一个典故,全句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这是讽刺他做了贼盗。

来个民国的吧。军阀袁世凯复辟之前,有人送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上联少个“八”,下联少了“耻”,这是在骂他“忘八无耻”。


大先生的故纸堆


首先是孔子,孔子可是骂人的祖宗。



一: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骂人也是很厉害的,诅咒别人断子绝孙。始作俑者,还成为了成语,流传至今。

二: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三:孔子(孔子骂人的经典真多):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你就是块迂腐的木头,粪土刷的墙)

四:范增:竖子不足与谋。项羽不听范增的劝告,范增骂道:你这个小子,不足以同谋大事。(通俗点应该是你小子智商余额不足)

五:《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无仪,不死而为。。。。。。”,意思大概是:你看这老鼠还有皮,人怎么会这么不要脸面,人不要脸面,还不如去死。

六:《战国策》威王勃然大怒曰:叱嗟,而母,婢也!(意思难道是你MB的)



七:《左传》:“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意思:你们两个禽兽,我恨不得食你们的皮,吃你们的肉)

八:三国时期弥衡骂人也是出名了的,骂曹操,刘表,骂黄祖。。。他对曹操说: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意思大概是曹操你的手下没什么大用,荀彧可以写诗吊丧死人;荀攸可以看守坟墓;程昱可以看大门,关大门;郭嘉可以在追悼会上念诗赋;张辽可以击鼓鸣钟。。。。


李子树下李子觞


文人骂人,这不应该叫毒舌,应该说优雅,是个技术活,不带一个脏字,但是比带脏字还更具杀伤力。

宋朝进士张先80岁是还娶了个18岁的小妾,苏轼就作诗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辛亥革命,袁世凯篡位成功,有人就给他的总统府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横批:旁观者清。”

另外有些古人写下的言语,初看没什么特别之处,仔细琢磨却非常有趣。

在《南唐书·冯延巳》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南唐皇帝李璟喜欢做诗,不理朝政,他见宰相冯延巳写的的《谒金门》就取笑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干卿何事仔细一想,是不是再说,关你吊事?

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中: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是不是可以翻译成,你懂个屁,如果死在中年的年纪,你坟上的树都有双手合抱那么初,我总觉得这是最早的坟头草一米深。

另外在《世说新语》里,有这么一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简直不是人!相约而行,却把我扔下了!


玄坤文史


文人骂人,要骂得狠,还要骂得文雅,否则就是野蛮,是一件丢人的事。


01

赠送挽联,巧骂国贼

袁世凯窃取民国胜利果实,复辟称帝,引起举国声讨。其死后,有人送了一副十分奇怪的挽联:

上联:中国人民万岁
下联:袁世凯千古

上下两联字数对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但这副挽联却没有遵守这一规定,上联六字,下联五字。但仔细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这副对联的真意:

“袁世凯”三个字是不能对“中国人民”四字的,也就是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02

引经据典,嵌字骂人

近代史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个很大的分歧就在于是否保留皇帝。章太炎坚决拥护革命,自然就对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保皇派十分鄙夷,就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康有为。

上联:国之将亡必有
下联:老而不死是为

内里嵌入“有为”二字,讽刺康有为。这两句话都有其出处:

  • 上联出自《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下联出自《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

章太炎在骂康有为这些变法保皇的人就是要导致亡国的“妖孽”,就是该死的“贼”。

据说梁启超很生气,但吵架又吵不过章太炎,就找人揍了他一顿。

03

寺庙题对,暗讽秃驴

一个读书人四处游学,到了一个小镇,听说当地寺庙里的和尚不检点,经常做坏事。于是就去拜访方丈。

方丈对这个读书人很热情,这个读书人就趁此机会提出要给寺庙写一副楹联作为报答:

上联:日落香山,扫去凡心一点
下联:炉寒去火,须把意马牢栓

表面看起来也是蛮符合寺庙气质的,要出家人扫去凡心,牢栓意马。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是一副猜字联。

上联香字去掉日,凡字去掉点,合起来就是一个“秃”字;下联炉字去掉火,再配上马字,就是一个“驴”字。

读书人就是在骂这些和尚是“秃驴”。

文人骂人既要让人看得懂,也要有趣味性。不能像匹夫泼妇一样野蛮,才能更狠更毒。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都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别看文人们平时温文尔雅,上言孔孟圣人,下道诗书花酒,一个赛一个的浪漫。然而,一旦骂起人来那可是画风突变。

“噢,你这愚蠢的土拨鼠。”这是外国翻译片的风格;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是诸葛亮的风格……

翻遍文化界骂战语录,文人的骂人风格千人万样,独成一派,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骂出风格,骂出特色


文人最讲究个性,骂人也要有个人风格。自由主义派就吸纳了这么一群有趣的毒舌,成了最活力十足,放飞自我的一派。

别看《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里面骂人的话可多了。那场诸葛亮与王朗的著名骂战里,王朗一个人就获得了“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无耻老贼、谄谀之臣、断脊之犬、二臣贼子、厚颜无耻之人”七个称号,当属三国之最。

论骂人,就不得不提一下盛产毒舌的唐朝。

(大唐文人互撕朋友圈)


皮日休几次去拜访归绍仁,归绍仁却跟商量好了似的不在家。皮日休不爽,就往他家门缝底下塞了一首诗:“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顽皮死后应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表面上赞美乌龟(谐音“归”)有骨气,其实在说归绍仁你就跟缩头乌龟一个样。归绍仁也不客气,回他:“八片尖皮切作球,水中漫了火中揉。一团闲气好常在,惹踢招拳总不休。”你个闲得发慌的烂皮球也不咋地。


骂人也要拼脑洞


浪漫主义派是把文字玩得最溜的一派!想想也是,文人时不时要搞点小创作,没创造力怎么行?浪漫主义骂人风格,靠的就是他们这种丰富的想象力。

此派常借助一些口碑不好的动物形象,来否定对方人的身份。比如阮籍骂一些所谓的礼法之士是裤中虱子,“行不敢离缝隙,动不敢出裤裆”(《世说新语》),一群利禄之徒而已。骂得又狠又生动,还不带脏字,社会社会。

把浪漫主义玩到极致的当属刘禹锡。你以为把人比作一朵花就不算骂人了?天真!

(一再遭贬,但从不悔改的刘禹锡)


当年,唐宪宗念小刘同志确实是个人才,而且这些年支援地方建设也辛苦了,就把他召回来。

没想到刚回京,他就写了一首《玄都观桃花》:“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乍一看,好一首咏物诗啊……但是!如果把玄都观换成朝廷,桃树换成官员,那不就是在说,看看朝廷里的这些新人,还不是我走了之后才被提拔的。

结果,回来屁股都没坐热,又被贬了。

事情还没完,后来新皇帝即位,小刘又一次幸运地被召回京。这一次他仍然要飘,写下《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官员都换一拨了,原来提拔他们的人哪儿去了?哈哈,只有我刘禹锡回来了。

这么欠揍的诗,唐文宗看了居然没有把他赶出去,脾气也是真好。


被骂了还替人鼓掌叫好


魔幻现实主义派历史悠久,派众最多,堪称最具实力的一派!他们把怼人这门艺术,玩得出神入化,让人不得不服啊。

你以为刘邦当上皇帝就会文明点了?并没有!在《史记》中,他张嘴闭嘴就是乃公、竖子,书中三分之一的脏话都是他说的。说不定我们现在常说的“老子”、“你奶奶的”这些脏话,都是从刘邦语录里演变而来的呢。

上面那种都是小儿科,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在于骂得精妙,骂完之后,对方还能一脸享受地为你鼓掌叫好。


(下文那个教科书式的毒舌金句来自古典名剧《长生殿》)


比如这句“眼嵌猫睛石,额雕玛瑙纹,蜜蜡封牙齿,珊瑚镶嘴唇。”(《长生殿》)别人乍一听怪难为情的——这么夸人多不好意思啊——诶,不对啊,额雕纹、蜡封牙,有这么夸人的吗?还不如直接说“你真丑”呢!


古往今来,文人相轻,没点毒舌功夫,还想不想在文坛混了?你还知道哪些文人的毒舌金句呢?快来评论里和我分享吧!


全历史


苏轼,我们都知道,是北宋的大文学家、大诗人,他性格比较豁达,但也有牙尖嘴利的时候。

北宋还有一个大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这个人特别迷恋解字,就是把字拆开了,说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这么读,美之名曰字源学。一直到老年,王安石还对这个字源学孜孜不倦,苦研不辍,编了一本二十五卷的《字说》。

苏轼听说以后就有点不爽了。

有一次,他路过金陵,跟王安石他们举行宴会,闲谈的时候,苏轼突然说:中文里有个鸠字,为什么“鸠”字由九鸟两个字合成呢?

王安石这个“字源学”专家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

苏轼笑着说,我告诉你答案吧。诗经上有:鸣鸠在桑,其子七兮。七只小鸟,加上它老爸老妈两个,正好是九个。

还有一例,王安石解释“波”字为水之皮,苏轼就故意跟他说,“波”若是水之皮,那么“滑”就是水之骨了。

噎的王安石无话可说。

另外还有个故事。张先,也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富贵,诗酒风流,活了八十八岁,在古代属于特别长寿,是个老寿星。但他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苏轼的一番话。

张先在八十岁的时候,纳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一次,又是在宴会上,张先自己觉得很得意,就写了一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看着他那个得意的样,心里产生了一点不爽,也即兴附和了一首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亏苏轼能说的出来。

这些其实应该算不上骂人,文人间的戏谑嘲讽,但也能看出来苏轼嘴巴确实挺厉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