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会怎么样?

五十四战区客服1


病毒有很多种,现仅以最常见的流感病毒为例谈谈机体的免疫反应问题。

流感病毒导致每年数百万人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诱发产生急性肺炎甚至死亡, 据WHO统计, 世界范围内每年流感感染约导致300万~500万例严重疾病, 造成约25万~50万例死亡。

  •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 每年的流感病毒株都在发生改变。

  • 由于流感病毒株的不确定性突变, 导致人们已有的免疫力不能针对突变后的流感病毒, 从而引起广泛发病。

  • 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流感病毒突变后的耐药性, 导致已有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对其失去效力。

流感病毒致病机制

  • 流感病毒入侵的部位主要是上、下呼吸道的上皮细胞。

  • 病毒血凝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相连的唾液酸残基结合 (人类流感病毒优先与半乳糖α2, 6位点上的唾液酸结合, 而禽流感病毒优先与半乳糖α2, 3位点上的唾液酸结合) , 启动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完成新的病毒颗粒的复制组装。随后, 以出芽方式释放入气道的新的病毒体, 在病毒NA裂解唾液酸的作用下, 从宿主细胞表面释放, 进入呼吸道并在其中扩散。

流感病毒广泛耐药性突变的出现, 使流感在临床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在临床上, 重症流感患者出现的器官衰竭, 甚至死亡, 主要是因为机体对流感病毒产生过强免疫反应, 激活机体释放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 出现“细胞因子风暴 (cytokine storm) ”, 发生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

  • 显然, 这种“细胞因子风暴”不仅不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反而增加机体的免疫损伤。因此, 调控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 不失为筛选有效抗流感药物的方法。

  • 这方面,中医研究方剂有玉屏风散、麻黄汤、银花平感颗粒、银翘散等,能够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吞噬作用,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减轻肺部损伤。

  • 西医则有干扰素制剂等,可以起到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的作用。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姜昕汝,王于莉,郑月娟.中西医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39(01):121-124.


子乐健康科普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免疫反应。首先引起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反应天然存在人体,不是针对某一种异体物质(包括微生物),而是针对一切入侵的异体物质,故名。这包括病毒入侵部位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如补体、备解素和溶菌酶等,干扰素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在病毒侵入和感染早期(尤其是特异性免疫反应尚未形成前)时,对防止病毒入侵、杀灭和清除病毒、终止感染,起着主要的免疫作用。病毒感染后,人体还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抗原性的异体物质包括微生物进入人体,经过诱导期(约1周)后,引起的针对该种异体物质特有的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反应(人体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细胞如T淋巴细胞、K细胞(杀伤细胞)等产生的免疫反应〕。病毒的体液免疫反应是针对该种病毒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如人体感染麻疹病毒后产生麻疹特异性抗体。病毒引起的特异性抗体有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上述抗体可清除细胞外及体液中的病毒并防止病毒侵入健康细胞。同时,也正因如此,检测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如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才可作为病毒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病毒性抗体主要是IgG、IgM和IgA.IgM在病毒感染早期产生,持续3~6个月后逐渐下降及消失,故检测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可作为早期和现症病毒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如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等。IgG抗体出现较晚,持续较久甚至可达终身。IgA为分泌性抗体,由粘膜(如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分泌,存在于粘膜表面,可防御病毒侵入。感染病毒同时也可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可以通过T细胞直接溶解和破坏感染病毒的细胞而消除病毒;或通过它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强T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也可以通过抗体依赖性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反应,此种细胞毒反应是特异性抗体一端和感染病毒的细胞结合,另一端和K细胞结合,K细胞依赖抗体而杀伤和破坏感染病毒的细胞。由于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特异性抗体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故抗病毒免疫主要依靠细胞免疫破坏感染病毒的细胞,释出病毒后,抗体及噬细胞才能中和、吞噬及杀灭病毒。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相辅相成的,是抗病毒免疫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病毒性感染的免疫中,各有各的作用,不可缺少,但又是互相促进,共同组成抗病毒免疫。

病毒感染的免疫除能保护人体、抵御病毒侵入、清除体内病毒及消除感染外,也能由于免疫反应造成人体的免疫性损害,称为免疫病理。医学|教育网|整理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病毒的抗原结合再摄取补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一方面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噬或由尿排出体外,清除病毒。但另一方面免疫复合物可沉着于组织,产生组织损伤引起免疫复合物病,如血清病样反应,表现有发热、荨麻疹、关节炎等、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肾小球性肾炎等。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出现免疫复合物病。此外,病毒引起的细胞免疫,免疫活性细胞可以大量破坏感染病毒的细胞,出现组织损伤及临床症状,如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病情轻重与免疫病理有关。人体感染病毒后,常可产生免疫功能的异常,一般多引起免疫功能的低下。也可由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不能识别自身组织,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引起自身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破坏,称为自身免疫反应。引起临床症状者,称为自身免疫病。如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发病,目前认为有自身免疫反应参与。所以平时我们还是要主要预防,卫生,不要入公共场合,感染毒后要积极就医,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覃湘湘


吃多种氨基酸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早,中,晚3次,3个月见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